|
楼主 |
发表于 2014-8-14 08: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平遇险
陈平在当初投奔汉王刘邦的时候,曾发生过一宗险事。
那是春夏之交的时节。一天中午,天空灰蒙蒙的,碧绿的田野一片寂静。这时从楚王项羽的军营里走出一个人,身穿将军服,佩带一把宝剑,警戒地四下看着,顺着田间小路,急匆匆地向黄河岸边赶去,这个人就是陈平。他偷渡黄河去投奔汉王刘邦。
陈平赶到河边,轻声叫来一艘渡船。只见船上有四五个人,都是粗蛮大汉,脸上露出凶相。当时陈平早已觉察到,上这条船有些不妙,但又没别的去路。他担心误了时间,楚兵会很快追赶上来,只好上了船。
船只慢慢离开了岸,陈平总算松了口气,但他敏锐地观察到,船上这几个人窃窃私语,相互递着眼色,流露出不怀好意的举动。
“看来是个大官,偷跑出来的。”
“估计他怀里一定有不少珍宝和钱,嘿嘿。”
坐在舱内的陈平听到船尾两个人这样低声议论,并发出阴险的笑声。他不禁有些紧张,心想:“他们要谋财害命!我身上没有什么财物和珍宝,我只是独夫一个,只有一把剑,肯定敌不过他们。如何安全地摆脱危险的困境呢?”
这时船到了河中央,速度明显地减缓了。
“他们要下手了,怎么办?”陈平在上船时已考虑了一计策。
他从船内站起来,走出船舱说:“舱内好闷热啊!热得我都快要出汗了。”
陈平边说边佯作若无其事地摘下宝剑,脱掉大衣,倚放在船舷上,并伸手帮他们摇船。这一举动,出乎他们的预料,使他们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陈平很用力地摇船。过了一会儿,他又说:“天闷热,看来要来一场大雨了。”说着,又脱下一件上衣,放在那件外衣之上。过了一会儿,再脱下一件。最后,他索性脱光了上衣,赤着身子,帮他们摇船。
船上那几个人,看见陈平没有什么财物可图,就此打消了谋害他的念头,很快把船划到了对岸。故事解读:
陈平在这样的情况下,以他一介文士的身份,不论是向船家极力辩解还是凭一时血气之勇拔剑与船家展开搏斗,恐怕都难以逃脱被船家杀害的结局。陈平能在这紧张的瞬间想出办法,不露声色地把危机消解于无形,不愧为刘邦手下的一大谋士。应用之道:
丛林里的生态圈似乎是天定的,强与弱,谁都不可能去改变。但人类社会却不同,人类固然也有先天的强与弱以及后天的强与弱,但因为人类有智慧,可以通过学习以及经验的积累,在人性丛林里巧妙地获得生存的机会,并进而为自己争取利益。
有一个法则是值得在人性丛林里进出行走时参考的,那就是遇强则示弱,遇弱则示强。
人不太容易去改变自己条件的强或弱,但却可以用示强或示弱的方式,为自己争取有利的位置。
“遇强则示弱”的意思是:如果你碰到的是个有实力的强者,而且他的实力明显高于你,那么你不必为了面子或意气而与他争强,因为一旦硬碰硬,固然也有可能摧折对方,但毁了自己的可能性却很高。因此不妨示弱,好化解对方的戒心。以强欺弱,胜之不武,大部分的强者是不做的。但也有一些具有侵略性格的“强者”欺负“弱者”的习惯,因此示弱也有让对方摸不清你的虚实,降低对方攻击有效性的作用,一旦他攻击失效,他便有可能收手,而你便获得了生存的空间,并反转两者态势,他再也不敢随便动你。至于要不要反击,你要慎重考虑,因为反击时你也会有损伤,这个利害是要加以评估的。何况还不一定可击败对方,“存在”才是主要目的。
“遇弱则示强”的意思是:如果你碰到的是实力较你弱的对手,那么就要显露你比他“强”的一面,这并不是为了让他来顺从你,或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优越感,而是弱者普遍有一种心态,不甘愿一直做弱者,因此他会在周围寻找对手,好证明他也是一个“强者”,你若在弱者面前也示弱,正好引来对方的杀机,徒增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示强则可使弱者望而生畏,知难而退。所以,这里的示强是防卫性的,而不是侵略性的,因为侵略也必为你带来损失,若判断错误,碰上一个“遇强示强”的对手,那你不是很惨吗?
人群中没有绝对的强与弱,只有相对的强与弱,也没有永远的平衡。国与国之间不易做到此点,但人与人之间却不难做到,只要你愿意,也不论你是弱者或强者。“遇强示弱,遇弱示强”,只是其中一种方法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