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9|回复: 9

如此的一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4 20: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格力琼寺 于 2025-1-4 20:39 编辑


初来人间,
看似热闹非凡,
多少人迎着你的到来。

再看人间,
你有了独有的名字,
也有了自己的故事。

游戏人间,
却是悲欢离合中迎来送往,
也在喜怒哀乐中品尝人生。

离开人间,
迎来的人,不仅一个个送走,
迎来的自己也将被他人送走。

如此的一生,
厌倦的人出离,
愚昧的人重复   
……   
 楼主| 发表于 2025-1-4 20: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的次第
   
  道次第,顾名思义就是:心中生起证量,才算是道;没有证量,不算是道。证量,有层层阶梯,生起了这个证量,慢慢又生起那个证量....一步步往上走,就成佛了。成佛之前,心中必须生起很多很多证量,而证量的次第,就是道次第。 
   
  道,不是外面的道,而是心里的一个东西。心里面的什么东西会让我成佛?这个过程,就称之为道。证量的阶梯,就是道。证量的生起,必须有次第,故名道次第。 
   
  大家听过三士道、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这些名词吗? 
   
  上士道有五,即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时间甚为漫长。平常我们说「成佛要修三大阿僧祇劫」,这三大阿僧伽劫,从哪里起算?从生起菩提心之后开始起算。 
   
  生起无造作的菩提心那一刻,就同时进入了五道中的资粮道,也是从这一刻开始计算三大阿僧祇劫。只从显教来谈,不讲密续,就是三大阿僧祇劫。 
   
  大家不必沮丧三大阿僧祇劫太漫长,因为,生起无造作菩提心之后,随即转入密续,就不必三大阿僧祇劫了。有些人可以一生成佛,有些三生成佛,不一而足。密续,也必须走资粮道...等五道,但它可以一生就走完五道而成佛。宗喀巴大师建议我们应入密续,所以《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生起无造作的菩提心之后, 要直接进入密续。他也接着写下了《密宗道次第广论》。 
   
  显教,得花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其中,资粮道和加行道,共一大阿僧祇劫;见道到修道的第七地,是第二大阿僧祇劫;从八地到十地,则是第三大阿僧祇劫。 
   
  什么时候才算进入大乘资粮道?生起无造作的菩提心才算入道,才算进入资粮道。未入资粮道前,必须修空性、六度、受菩萨戒、愿菩提心、行菩萨心,为了修 这些,所以要修七因果之大悲心、慈心、念恩、报恩等,还有自他相换法。这个部分即是上士道的修行,所以上士道的时间十分漫长。 
   
  入上士道之前,要修中士道;入中士道之前,要修下士道;入下士道之前,要依止善知识。这些都是修行的过程。 
   
道的次第 ≠ 学的次第
   
  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讲的都是「道」,我们有没有讲「学」呢?没有。道是心中的证量,下士夫心中的证量,就称为下士道,中士道与上士道,都是一样。同理,依止善知识,也是一个道,它是一个依止善知识的证量,这些证量的生起都有次第。 
   
   为什么刚刚我要特别强调道的次第或证量的次第,而不说学习的次第呢?因为,心中生起证量,必须按照这个道次第走,然而,学习就不是这个次第了。这一点,大家要清楚! 
   
  学习为什么不等同于道的次第? 
   
  首先,生起这些证量之前,要有闻思的基础。有了基础功夫,则应努力生起证量,次第是这样子的。不过,你们千万不要误解,以为闻思的时候,不可以做功 课、不可以打坐、不可以修...等等,不是这个意思喔!这些也要做,它们都有助于未来的修行。只不过,现在打坐啊,没有办法立刻感觉到提升罢了。 
   
  眼前我们的重点,应该先注重闻思、逻辑推理,并附带地做一些功课,例如观修依止善知识、暇满难得、念死无常...等等。此时,重视的地方,比较不是打 坐观修上面,如果要打坐观修的东西都没有,怎么打坐?要思惟的东西都没有,怎么观修?所以,必须先学习打坐时要观想的逻辑、推理等,这些要先学。 
   
  我们一边闻思,一边做功课、念经拜佛都可以。注重闻思的人,他做功课的时候,功德完全不一样。例如,一边思惟三宝的功德,他的一个礼拜,比人家完全不 会思惟的几千礼拜的功德,还要大!这是因为他对于佛菩萨的功德,非常欢喜,而且心有定解,这一拜下去,功德自然不一样。注重闻思,兼做功课,这种功效,截 然不同啊! 
   
  我们要知道,佛写的经,不是让我们念的,而是要我们懂的,我们一定要学习,不学习,如何懂里面的道理呢?例如心经,佛菩萨是要让我们懂的?还是让我们念的?当然是让我们懂的!懂了,就能帮助我们调伏这颗心,目的是在这里,而不是拿来念念就好。 
   
  重要的是思惟的功夫,我们透过这些文字去思惟,那么,思惟就已经达到念的...也就是,佛菩萨讲这些经的用意,已经达成了。没有思惟,念再多,效果也不会出来。因此,佛一心一意为让我们懂经文的内容,而我们必须学了才会懂,学了才会达到佛开示经典的用意,不是吗? 
  闻思时,脑筋里面推理的一个认识,也要有次第。 
   
广大闻思
   
  佛陀一开始讲法,先讲四圣谛。想让人们真正懂佛法,要从四圣谛着手。从四圣谛下手,我们才会希求、会想学习佛法。为什么?四圣谛,讲的是追求离苦得乐 的方法。如何成办自己的追求?四圣谛就是答案,你说,大家会不会希求?没有一个人不希求!因此,佛一讲四圣谛,很多人马上就想听、想接触。 
   
  如果希求与感受会让我们改变,我们一定会非常愿意配合!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的追求,任何能帮助我达成所追求的,我都展开双臂迎接。因此,离苦得乐的方法一讲出来,我们必定会跟随、会希求、会学习。这些都是四圣谛的作用。 
   
  学习四圣谛,不仅与我们实际上的问题密切相关,而且,还特别跟我们的追求与感受,连成一气。佛经说,四圣谛的法是隐蔽的法,是实在的、可用逻辑推理成 立的。逻辑推理的法,称之为「隐蔽法」,四圣谛是隐蔽法,意指它能用逻辑推理来成立,极为实在。不仅如此,它的道理还与我们心中或生活上很多的问题相连 接。 
   
  总之,四圣谛的道理,可透过逻辑推理明白,很容易接受,不需要什么信仰。释迦牟尼佛并没说你们要信仰他,他就只是讲四圣谛的道理,但大家却听的十分欢 喜,因为这些都是再实际不过的东西了!他完全没说佛宝、法宝、僧宝这些,他只讲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而这些,全部可用逻辑推理成立起来。 
   
  又因为四圣谛与自己的感受的追求上密切关联,不必佛命令你来,大家都会主动希求,因为这关系到自己切身问题的解决,自然会愿意去学习。 
   
学习四圣谛,自他都不烦恼 
   
  因此,我们这样学的话,会学的又有兴趣、又有意思、又实在!它能断除我们的烦恼,不仅对自己帮助非常大,对于家人的帮助也很大。应该是,对自己帮助大,对家人的帮助,更大。自己烦恼不生,周围的人,也不会起烦恼。反之,自他都生烦恼了。 
   
  学习四圣谛,帮助最大的是自己,而且是实际而切身的帮助。再者,周围的人,也不会觉得我们怪怪的!我们往往学了佛,家庭却觉得我们怪怪的,这是因为我们不是从实在的法、四圣谛的法下手。 
   
  若能老老实实学习四圣谛这种实在的法,它是如此逻辑性、如此真实、如此有智慧,我们的行为,也将随之改变。因为我们会一直注重自己的烦恼,不会那么执着,也不会那么贪、瞋。我们一直改变的话,家人都会欢喜。这就是真正的弘法!自己内心,也是如此。 
   
    我们学了半天,家人却觉得怪,因此讨厌佛法、毁谤佛法,这是谁造成的?我们造成的。因为我们没好好学习。若是非常实在的学习,谁会觉得怪呢?它是那 么逻辑性、那么有道理,谁会不认同呢?因此,我们应从四圣谛开始学习,念经、做功课,是顺便的做。不注重学习,只注重拜啊念啊,旁边的人,会觉得你根本完 全没改变,心里又贪又瞋又骂...然后呢,你又一直拜,还更惨!大家一定会烦恼的。 
   
  我们所应注重的,是老实地调整自己的心,这才是最重要的工作,并以此供养佛菩萨。供养佛菩萨时,最上乘的供养品就是这个!不必排什么供品,这就是供 养。佛菩萨一定会欢喜的,因为佛菩萨交代的,我们有做,就可以把它当供养。没调伏自己,佛菩萨不会欢喜,因为他交代的事情,你都没做嘛!至于,摆在桌上的 供品,佛菩萨也不会去吃啊! 
   
  供养真正的目标,是让佛菩萨欢喜。欲令佛菩萨欢喜,就应好好从四圣谛的逻辑推理、内心烦恼的去除下手。下手时,空性的道理,虽然很深,不过它也有一些较为浅显的道理可以思惟,如无常。 
   
  这些学习的教材,过去,都以出家众为主,并没有适合在家居士的学习教材。出家众,时间很多,整个生命,都投入在这上面,所以能非常深入、广大的学习。虽说在家人没有特别适合的教材,但是...自己排一下也可以的,例如四圣谛、十二缘起、空性、四念处,等这些体会比较深入时,可以再思惟自他相换或七因果 的菩提心法类。有了这些思惟,才谈得上认识佛法!也才能真正体会佛法的珍贵!因此,要能体会到整体佛法的殊胜之前,必定要有一个广大闻思的阶段才行。 
   
  如此一直学习,自己就会有一点点忍不住!忍不住觉得自己一定要生起定解、生起证量,因为,只是稍稍体会一下,一点都不坚定,根本走不到哪里!非要有稳 定的证量生起、明确的一个清楚,让自己的心与这个想法,无二无别,让心与习性都改变了,全都变成所闻思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证量。此时,我们的心,会非常 渴求证量的生起。 
   
饮水思源,依师敬师
   
  体会到四圣谛等法宝的殊胜功德,接着我们会想:「这些法...谁给我的?」因此,内心一定会深深感谢给予指导的老师,打从心底的感动与尊敬。佛典里 说,要生起证量,对于向你传法的老师们,一定要尊敬念恩。没有诚恳的信心与尊敬,后面的证量,生不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缘起,一种因果缘起的道理。 
   
  一般而言,也是这样吧?一个小孩不孝顺父母,他这辈子一定好不到哪里,会出很多问题。这就是因果缘起的道理。同样地,有了老师的讲解与指导,我才会开 智慧,才能认识佛法。因此,我会衷心感恩给予我引导的老师们,一定要有这种诚恳的信心、尊敬、孝顺。没有对老师的尊敬、信心与孝顺,不论怎么努力,都不会 成功。这就是因果的道理。 
   
  因此,我们前面要依止善知识。依止善知识,是什么意思?不是找老师的意思喔!老师很早就找好了。前面广大闻思的时候,有没有找老师?有啊,没有老师,如何广大闻思呢?所以,老师是很早就找了。但是,对于老师上面的信心与尊敬,我们要修。修这个,就称为依止善知识。 
   
  我们一定要对老师上面感恩、尊敬、信心,尤其是孝顺,一种处处待念的心。我们在这个面一直依止。依止,是内心要修的意思喔!如是依止,后面的证悟、证量,比较容易修得成就。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5 07: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
死前想去一趟梦中的原野,
那长长的草没过腰际。
远处的太阳让人分不清是升起还是落下…
自由的风在耳边呼啸~
世界在这一刻安静。


我向前奔跑…
尽管不知自己的目的地,
还是想在这一刻书写自己的自由。

空灵的法音,
犹如一条迂回的…
明日玻璃的带子,
阳光洒下的河边、
在奔驰的马背上,
朝着向往的方向,勇往直前。

忘掉尘封的往事,
好与坏,
那些不断啃食精神的我。

一瞬间.都归还给了时空,
爱过的、难忘的、都将消散…
愿美好的一切终将和自己不期而遇…



“不负此生”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5 08: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适合的朋友,在此指的是那些会增加你贪、嗔、痴三种负面情绪的人,以及怂恿你去犯下恶业的人。当你和某些人在一起的时候,你或许会发现,你的缺点和烦恼只增不减,这显示那些人或许不是真正的朋友。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5 08: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有一首词
描述了轮回一切法的最终结局:
“当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

……看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真能看破,
谁还会为轮回之事或喜或悲呢?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5 09: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若认为
只要知道佛法就足够了
无需修持
就如同认为去餐馆
只是看看菜单
就可以填饱肚子一样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5 14: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止的作用是让你的心变得柔软可塑。在你令自心变得具有可塑性、变得稳定、变得能听话之后,那时你就做好准备去看见实相,所以观是关于看见实相。
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如果没有观,单靠止并不能根除轮回。止只是让一切都非常平静清明,就像一池泥水,如果不去搅动它,池水会变得十分清澈明净。然而泥沙仍在水底,一旦有风或有人搅动,泥沙就会流动起来,那时你需要的是观。”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5 17: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密勒日巴尊者 · 迴向文】
願君長壽離病苦
受用自在與福樂
來世淨土願相逢
願君修行利眾生
① 忽必烈曾经问自己的上师怙主八思巴:“ 你们吐蕃出过勇男子吗?”
八思巴答:“ 有!密勒日巴尊者!”。
忽必烈:“ 是个什么样的人?”。
八思巴:“ 前半生摧毀仇敌,后半生摧毀人法二执,現证佛陀金刚持!”  
② 曾有人对密勒日巴尊者说:“ 您一生闭关,能忍这么苦的苦行。真不容易啊!” 尊者回答:“ 你们更能忍啊!我只是一生忍受,你们却能忍受生生世世啊!”
③ 密勒日巴尊者:原谅那些伤害你的人,他们冒着下地狱的危险来成就您,所以谅解并用慈悲心去祝福他们。因为即便过错是别人的,业障一定是自己的。
④ 密勒日巴尊者:我们的前世真有出息!他挣来了我们的人身。可是今生的我们,千万千万不要把未来推到悬崖上!⑤ 密勒日巴尊者:有人扔来烂泥巴,就用它种些金莲花。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5 19: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们开始学习任何教法的时候,我们应该祈愿获致证悟作为开始,而祈愿获致证悟,不只是为了我们个人的解脱,也是为了能够让一切众生离于苦及苦因,尤其是离于迷惘和无明。修习这些教法,并把它们付诸实修,将慢慢地使我们实现这个巨大的抱负。思量法教地无价,觉察拥有学习法教的机会是如何的稀有难得,我们应该全神贯注,用一种谦逊、利他的态度来领受法教,并决心竭尽所能地来善用法教。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6 07: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人的福报很坚固。你看他的福报,他那个房子买在第三栋,地震的时候破坏第一栋、第二栋,他那一栋就不会破坏,因为他没有后悔。千万不要后悔,因为你后悔的心,会破坏那个果实。即便你布施的因缘是一个错谬的,比方说你布施一个假和尚,你后来知道他是个假和尚,你也不要后悔。

如果你懂缘起法的话,你真布施,不怕假和尚。因为当初在缘境的时候,你心中缘他是一个三宝的境界,你起了一个慈悲的愿力,心境和合,你当下就成就了,这跟他是真是假没有关系。

但是菩萨戒提到一点,如果你事先知道他是假和尚,那就不对了。你事先知道了,你看到他穿俗服,在那个地方玩乐,那你知道以后,就不能布施了。你没有证据证明他是假的之前,你心中缘他是清净的三宝,你去布施,你的功德是圆满的。至于他怎么样,跟你没有关系,因为那个相是借你用的,你借他的相来修心嘛。所以你千万不要后悔,否则你的果报会不坚固。

这就是为什么在布施的时候,我们的态度很重要。我们要有欢喜心,以慈悲心来带动善业,我们的果报就是比较圆满的。

~~~ 净界法师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九九易学网 ( 冀ICP备2022006500号 )

GMT+8, 2025-4-25 18: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