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12-27 08: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彼困千万分,便足成佛道,欲者较菩萨,苦多无菩提。
世间的妙欲一点意义都没有,若把为它付出辛劳的千万分之一,用在修持正法上,足以成就无上FO道,即便没有成FO,最低限度也不会堕入三恶趣。然可惜的是,人们日日夜夜、兢兢业业地寻求世间快乐,用于学FO的时间微不足道。
我去上海的时候,在一次演讲上也讲过,有些道友,每个星期天共学一次、共修一次,就觉得自己太精进了,到处给别人炫耀。可是你们算过没有,倘若一年有360天,所有的星期天加起来,最多也只有52天,剩下的308天都在搞世间法,所以你们学佛并没有用很多时间。可是,还有些人连一个星期天都抽不出来,所有时间都用在家庭上、工作上、琐事上了。即使能抽出一天的话,听两堂课只有两个小时,很多人听课时无精打采、奄奄一息,下完课后精神就出来了,说东道西,既开心又有活力。现在很多人就是这样,把时间花在世间琐事上,一年一年都无所谓,而稍微学一点FO法,就觉得花了很长时间。有些人一周听两三节课,花了两个小时就觉得好多啊,而把时间用在睡觉上、无聊的事情上,从来没有抱怨过多。且不说无始以来,就算今生的时间全部用在学FO上,至少也获得了不堕恶趣的把握。但我们有没有做到呢?
好多人认为自己学了《入行论》后,懂得很多很多的知识,其实你们学的时间太少了,而且经常以“我不空”、“我太忙”为借口,自己给自己开绿灯。要知道,在FO法上花的时间越长,下的功夫越多,自己越会受益无穷、用之不尽。许多人没有把精力和时间放在这上面,原因主要就是自己业障深重。不说三大阿僧祇劫,即使抽出短暂的时间,修行也会有一定的成效。可是无始以来,我们把时间全部用在贪嗔痴和散乱方面了,世间法的串习极其深厚,而对FO法的兴趣极其微薄。今生能遇到如此殊胜的FO法,望大家对闻思修行不要特意拒绝。当今世间上引诱我们、欺骗我们、散乱我们的花样相当多,但这些对我们来讲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以佛教的如意宝,解决生生世世的饥贫,满足自他一切所愿。
这里也说了,世间人为了无义琐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如果用在FO法上,现在也不至于落到这种地步。有些人智慧和文笔非常好,人格也不错,但绞尽脑汁研究一些世间法。他下的功夫和所做的事情,表面上众人交口称赞,觉得他很有成就,但以因果来衡量的话,不仅对人类有损害,对自己也有很大的损害。
譬如,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他笔下的一百零八好汉,个个栩栩如生,他无论描述何种场景,都会令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法王如意宝也看过藏文版的《水浒传》,有时候还给我们讲里面的故事。其中人物刻画得非常生动,每个人的长相、特点、性格,让人感到呼之欲出,大家都特别喜欢看。但由于作者在书中写了许多助长杀生、邪淫和偷盗的情节,极尽诲盗诲淫,后人效仿则无恶不作,结果他的儿子、孙子、曾孙三代,生下来全都是哑巴。
还有《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善于描写男女偷情私会的情形,导致许多人看了《西厢记》,就起了邪思淫念。结果书还没有完成,王实甫自己就无法克制烦恼,嚼舌而死。
唐代诗人元稹,见表妹崔莺莺美若天仙,就想娶她为妻,却遭到拒绝。元稹因为愤怒而写了《会真记》,虚构崔莺莺和人偷情,毁谤她的名节,致使崔莺莺蒙垢千秋,而且导致后世的读者学习偷情私会。最后元稹死的时候痛苦万分,死了之后,尸体还惨遭雷火焚烧的报应。相反,如果写一本好书的话,会给自他带来千秋万代的利益。不说别的,《大圆满前行》和《入菩萨行论》这两本书,救了多少世间中的迷茫众生?
跟过去相比,现在人的造业更可怕。过去人通过看书来想象情节,慢慢生起贪嗔烦恼。而现在呢,光盘上、网络上处处都有真人表演,原原本本地展现在你面前。尤其小孩看了以后,人生马上就改完了。因为小孩没有取舍的能力,也没有辨别的智慧,看到一种行为就开始模仿,从此之后人生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长大以后很容易变坏。
所以现在的社会跟古代完全不相同。古代人本来就比较纯洁,又懂得做人的道德准则,虽然FO教传播得不是很广,但对儒教和道教比较重视,行为言谈掌握一种分寸。而现代人视古文化为糟粕,基本上已经全部淘汰了,在他们的心目中,觉得这些跟不上时代,而疯狂追求那些迷惑性特别强的理念和文化,并在全世界不断地宣传、不断地弘扬,吸引无数的愚痴者趋之若骛,这样之后,人类自己毁坏了自己。
如今的修行人,不要说得到FO陀的果位,连声闻阿罗汉的无我境界也可能望尘莫及。若把所有的时间用来享受欲乐,整天浑浑噩噩地过日子,那肯定觉得修行很苦,百分之一都不愿意接受。这样一来,自己始终漂泊在轮回苦海中,解脱遥遥无期,非常非常可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