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回向,回者回转、向者趣向,即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于所期。 《大乘义章》云:“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也就是说,依靠发愿使善法在特定方面成熟,就是回向。 以比喻说明:一块黄金是用来做马桶、装饰品,还是做佛像,这主要取决于主人的想法;同样的道理,我们所作的善法如何成熟,这也取决于回向,故回向至为关键。 为什么要作回向?良好的回向习惯很重要,如果作了善法不回向,那自己也会觉得不圆满。 就像担心别人偷走自己辛辛苦苦赚到的钱,而不愿将其随便放在家中,一定要存入银行或放在保险柜中一样。 回向可以保护我们的善根,做完善法之后,为了不让善根失毁,也应立即作回向。
不管是任何大大小小的善根,包括坐一次禅、听一次法、讲四句偈,甚至念一遍阿弥陀佛的名号。以及一刹那间忆念出离心、菩提心与产生信心,乃至在日常生活中做一次取舍善恶之事等,在完成了之后都必须立即作回向,这非常重要。
不回向以及错误回向的过患是什么?如果没有作回向,善根就有耗尽的危险。初学者的善根本来就如干草与水滴一样微弱。
而相续中的嗔心、嫉妒、邪见、傲慢等恶分别念,却如大火、烈日一般猛烈。如果没有及时作回向,一旦产生这些恶念,就会摧毁以前所造的善根。
毁坏善根有四种因,如颂云:“积累善根后,颠倒不回向,宣扬生悔心,灭善根四因。”
意谓:在积累善根之后,如果颠倒回向,或者不回向,以及宣扬和产生后悔心,那以此四因就能将以前所积累的善根无余毁灭。
应如何回向?在了知做完善法必须立即作回向的道理之后,我们还应了知如何回向之理。
如果作上等回向,则所积累的善根资粮根本不会穷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