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格力琼寺

人类为什么无权处死自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6 14: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人对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最为珍视执着,但在业力现前,强烈的烦恼袭击之下,人们往往会将平时最为贪执的身命都弃之不顾,甚至自我摧残、毁灭。
人们谁都不想伤害自己,然而这是自己不能控制的因缘所生法。偶尔不慎,为刀所伤,为刺所扎,这种现象我们都有过经历。
翻开新闻报刊,工伤、交通事故几乎每天都不会间断,因缘所致,人们无意中的行为既能伤及自己,对他人的伤害也就更无可避免了。
有些人为追求财、色、名闻等,费尽心机、精力,弄得忧心伤神,愤怒绝望之际,甚至于绝食、投崖、自缢、服毒,以种种愚痴与极端行为,残害自己。
这类惨剧,在我们这个世间,无论古代、现代都在接连不断地上演着。
世人的业力确实是不可思议,很多人在追求虚幻的五欲生活中,往往对某种事物特别特别地执着。
如异性、财产、地位等等,一旦得不到满足,就忧伤绝望,为巨大的痛苦烦恼所折磨,自己无法忍受控制时,就以酗酒、吸毒来麻醉自己,有的甚至于自杀。
这些人确实是可怜可悲的愚昧者,印度有位大德说:“自杀仅仅是把巨大的痛苦带到下一世去承受而已,根本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
“所以佛陀在三乘戒中都明确地遮止过自杀,我们遇到再大的痛苦,也应当勇于面对,逃避无法解决,只要勇敢地面对,就没有不能解决的事。”
但无知的世人往往为烦恼痛苦所制,毫无理智,不可能去冷静地考虑这些问题。只有随业力浮沉飘转,有时盲目地去伤害他人,有时去故意摧残自己。
念及他们为烦恼所制无法自主的悲惨境遇,我们怎能不去对他们的自残及伤损他人之行为生起悲悯呢?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6 14: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自殺咒‍‍
大千世界   无挂无碍自去自来   自由自在要生便生   莫找替代
这个咒子很灵!我(南老师) 碰到过几个人,告诉我心里烦闷想自殺,我叫他赶快念。嘿,灵得很,一念就没事。不要小看这个咒子,这是有道理的,这几句话等于是‘圆觉经’的第一部,“虽然是无明,也是无挂无碍,来去自在”。——南怀瑾老师
关于“破自殺咒”的开示南怀瑾
在川东万县,也是有一位牢里的犯人,也是想逃。这个人没念过书,只听过‘西游记’里有个孙悟空本事很大,上天下地,变来变去,所以,他在牢里,天天就念齐天大圣孙悟空,求你救救我,传我一点本事,让我逃出来,天天念,天天求。
怪了,结果夜里做梦,孙悟空来了,教他打猴拳。坐了七八年牢,练了七八年猴拳,猴拳练得出神入化,手一挥,铁条就弯了,他大摇大摆地从牢里出来。
逃出来以后,就靠教拳维生,同时也做了很多好事悔过。
有一天夜晚,看到一位穿白衣服的女孩,匆匆忙忙地钻进一座宅院里去。他好奇,运用他猴拳的功夫,也跟了进去。可是,进去以后,看不到人,难道是猪八戒的徒弟?
再仔细一瞧,有个房间露出微微的灯光,里面一个年轻女子准备上吊,那个穿白衣服的女人也出现了。那个年轻女子的头往绳子里套,那位白衣女子就在地上拜了拜。他懂了,在牢里,他听过凡是人想自殺,都有鬼在作祟,便赶紧一个箭步上去,把那个上吊的女子救下来,那个女鬼也跑掉了。家里人都出来谢他,不在话下。
他回家后,女鬼也跟来了,睡觉的时候,女鬼找上他了,女鬼说你破坏了我的事,你非死不可。他说我是孙悟空的徒弟,你这一套对我没有用。女鬼说不行,你非死不可。好吧!他就把绳子拿来挂上,脖子一运气,当然吊不死。女鬼跪下一拜,他马上感受到一股无形的重力从肩上下来;女鬼第二拜下来,力量更大,绳子也断了。
这个女鬼奈何不了他,结果就哭起来了,因为找不到替身,无法投胎,很伤心。他看这个女鬼也蛮可怜的,他说这样子好了,我们两个合作,你是鬼,哪一家出事,你比我清楚,我会武功,我们去救人,功德做满了,你好去投胎,我也好赎罪。女鬼也答应了,不再去害人。
好了,这两个——一个是孙悟空的徒弟也是逃犯,一个女鬼,就合作起来。经过了五六年,做了很多好事。
有一天,女鬼向他跪下来。孙悟空的徒弟一看感到奇怪,说:‘唷?怎么了?又来了?’ ‘不,我感谢你,这几年跟着你,做了很多功德,现在,阎王那边通知我,可以不用找替身直接投胎了。’女鬼还告诉他到哪里投胎,而且是个男孩,一百天后去看他。
他说:‘好啊!恭喜你!不过,你走了,没有人给我打听消息。’两人互道珍重,就此告别。但是,女鬼出了门,又走回来。‘怎么?还有什么事?’‘我忘了告诉你一个咒子,你再帮我做功德。要是有人受了气,伤心想投水、上吊、想自殺,都有鬼跟着,告诉他只要这个咒子一念,就没事了。’‘什么咒子?’
大千世界,无挂无碍。自去自来,自由自在。要生便生,莫找替代。
这个咒子很灵哦!我碰到过几个人,告诉我心里烦闷想自殺,我叫他赶快念。嘿!灵得很!一念就没事。有时我看到这个人眼神不对,我就讲这个故事给他听,当然,他心里有数。因为有时侯有些话不能明讲,你越劝他不要自殺,他偏要死给你看,那就糟糕了。告诉他这个故事,回去一念,自殺的心理就去掉了。你们回去也讲一讲这个故事,替那位女鬼做做功德。
不要小看这个咒子,这是有道理的,这几句话等于是‘圆觉经’的第一部,虽然是无明,也是无挂无碍,来去自在。
—— 南怀瑾《圆觉经》略说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5 08: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净界法师 :修行人晚年受病苦,一定要忍耐下来,安心受报,千万别自杀!

问:如果已知道身体已经败坏严重,虽不是立即会死亡,但想求往生,开始不进食,不看医生,算自杀行为吗?

答:这个不构成自杀。当然有一个条件,就是说,医生判定已经医疗无效了。你可以选择不吃东西,你也可以选择不插管,因为我可以不救拔我自己,但是这个不算杀生,这个叫做顺其自然。杀生就是说你用一个外力,比方说你吃药,比方说你打什么针,让身体提前结束,这叫做杀生,但是我什么都没有做,这个不能讲杀生。当然你要看情况了,你得小病就在那个地方等死也不行了。就是说医生的判定,已经医疗无效了,这个要做好准备了,医生说的,不是我们说的,医生说医疗无效了。

玄奘大师的师父——印度的戒贤论师,安心受报出三界。曾经戒贤论师晚年的病苦难堪,文殊菩萨告诉戒贤论师:“你过去二十世前是国王,因为暴虐人民,死了应该下臼杵地狱去受苦。为什么你没堕入地狱呢?因为你在临命终时闻佛号、经声,所以就没下地狱。之后,转世做和尚,而且是做了二十世的持戒和尚,累世冤家债主找不到机会向你要债。

为什么今生找到你呢?因为你今生修持太好,加上前二十世的功德,今生一断气就直升兜率内院,等将来弥勒菩萨下生人间时成佛,不再受轮回。那你二十世以前的那些冤家债主怎么办呢?所以今生叫你把臼杵地狱的重罪,转为重报轻受,你现在虽然没下地狱,这病苦的滋味,就如同地狱一样的痛苦。”
戒贤论师听完了文殊菩萨的话,就说:“我受不了,我想自杀。”文殊菩萨说:“如果自杀,就会掉到地狱去,直接受地狱的苦报。”从这一点,你们要提高警觉,有修行的人,如果自问平生没有犯戒,到了晚年要是受了一点病苦,可能是了生死的情况,一定要忍耐下来,安心受报,加速修行,必能出离三界。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7 15: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很多人大概已经听说,一位台湾的诗人兼作家(琼瑶)不久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个消息引发了诸多讨论,我也被多次邀请谈论我的看法。
我必须声明,我对这件事的了解完全基于道听途说,因为我没有亲自读过任何资料。我听说这位女士自杀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她不希望成为家人的负担。
其它的原因包括想要为自己的死亡做主、不想经历衰老和疾病的痛苦及生命末期医疗过程的残酷。我会站在佛教徒的角度,从两个方面来谈我的看法,一个方面是自杀这个行为,另一个方面是动机。
动机是极为复杂和主观的,这也是为何佛教认为智慧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或许有所谓的好的动机,但如果缺乏智慧,这个所谓的好心最终却可能会为自身和他人带来更大的伤害。
如果你问任何父母为何责骂自己的孩子,他们会说这样做是出于好的动机。同样的“好心”逻辑也滋生出溺爱孩子的行为、养育小孩的高消费行为,甚至达到倾家荡产的地步。
然而讽刺的是,这些家长常常在多年后才意识到,他们的孩子从来没有按自己期望的方式成长。
一切所谓好的动机背后都藏着私心,私心是非常狡猾的,它总会让你确信自己的动机是好的。
如果你问美国政府为何轰炸老挝,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使老挝成为世界上遭受轰炸最多的国家,他们会说他们的行动是出于将人类从共产主义的毒害中拯救出来这个高尚的动机。
而另一方面,如果你问马克思为何写那本直到今天还会引发动荡的《资本论》,他会说写这本书是出于将人类从寡头政治和财阀统治中拯救出来这个高尚的动机。

不想成为他人的负担是一个好的动机,但问题是,这个动机下的行为实际上不一定能够带来预期的结果。
举例来说,如果我的一位朋友出于不想连累我的理由而自杀,我想我实际上却会因此而承受一辈子的心理负担。我甚至可能会极端地认为我就是这位朋友自杀的原因。
我们可能会认为自身作为人类的成员未能对社会做出贡献;甚至更糟,自身的行为对社会或地球造成了负面影响。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想法似乎体现了谦逊的品质。我们人类是地球的负担。
我们不仅没有对地球的繁荣做出贡献,反而对地球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我们几乎可以说,一只小小蜜蜂的生命也比一整个国家的人口更有意义。
但仅仅通过承认人类是地球的负担,我们就可以令自身的生命变得有价值,并且承认这个事实还有可能促发有益的行动。毕竟理论上来说,人类比蜜蜂要强大得多,因为人类会讲故事,而蜜蜂不会。
我们可以创造像是“蜜蜂的寿命很重要”这样的言论,而蜜蜂却不会对其它的蜜蜂讲述“人类是地球最大的威胁”。
因此,在理论上,即便数以兆计的蜜蜂以其庞大的数量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就能击溃人类,这样的事情却永远不会发生。如果我们能够训练自己讲故事,讲述另外一种不同类型的故事,这将会是非常有益的。
某些人声称他们自杀的理由是想要控制自己的生命。谁不想呢?但我们并不善于控制自己的生命,也从来都没能对获得这种控制采取正确的解决方式。某些读者可能会认为,生命就像一台咖啡机。
如果它变得老旧残破,我们可以干脆把它扔到垃圾堆。但对佛教徒来说,生命是比咖啡机复杂得多的机器。我们都有一种叫做心的东西;心就像一块海绵,会吸收、保留各式各样的倾向和习气。
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可能成为一种倾向和习气。这就像是抓挠长了疹子的皮肤,你会有某种满足感,但如果你持续抓挠,皮肤可能就无法恢复健康。

我记得几年前在不丹,一个小男孩向他姐姐要零钱去看最新的电影。姐姐没有钱给他,这个小男孩就上吊自杀了。他才十岁出头。世上有太多聪明快乐、充满生命力的年轻人自杀的故事。
当然,他们这样做一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理解他们的决定,无法看到任何明显或合理的动机。对于佛教徒来说,自杀这种行为是在过去累生累世中发展出来的倾向或习气导致的。
在一个超越此生的更广阔的时间框架中,这种倾向或习气比此生童年时期的创伤或美好经历都更为久远。一个人过去世的经历,无论快乐还是痛苦,对其在现世中如何做出人生选择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
除了习气的影响,许多年轻人还可能会认为生命像是一个电子游戏,你可以随时调整设置或重启。但一旦此生结束,境况就不会一样了;退一步讲,如果一样的话,那结束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
现今的许多年轻人头脑聪慧、学识丰富,在智识层面上相当成熟,但在人格层面却极为幼稚且毫无韧性。
年轻一代人格的不成熟可能是由众多原因造成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充满关爱及望子成龙之心的父母。这些父母可以说是非常功利的,每个人都想成为人生赢家,而且要不断地赢。
我们的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到中学到大学,似乎都在承诺一个稳定、安全、成功的未来,但所有人都明白,事情从来都不会像计划、假设或期待的那样发生。
这位台湾作家自杀的另一个原因是不愿经历衰老和疾病的痛苦及生命末期医疗过程的残酷。当然,我们作为独特的个体都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和取舍。

对一些人来说,避免这些生命中的痛苦是很重要的,我也能够理解这样的态度。对我自己来说,即便是在这个地球上多生存一个小时,感受明亮的光线、深邃的夜空、婆娑的草木,都是值得的。
特别是对于一个追随释迦牟尼的人来说,即便是一个小时的时间,拥有感知能力去理解佛陀是谁及他的一部分教法。
无论是依靠自身忆念还是依靠他人的提醒,都是值得的。就像战场上的勇士,如果我们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的,那么承受生命中的痛苦就是值得的。
我们今天生活中所面对的挑战,包括身体和精神上的失能、无法完成生命目标等等,在我看来都与我们如何建立生命的目标有关。
可能很多人想成为埃隆·马斯克、彼得·蒂尔或是比尔·盖茨,这样的生活目标是我们的教育系统培养出来的。
这是我们需要改变的一件事情,我们是可以改变它的,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我们应该了解,完全不同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在历史上存在过,现在也仍然可以存在。
作为非中国人欣赏中国绘画时,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许多世纪以前,中国曾流行过隐居深山的生活目标。我们今天称之为简单生活:日日月月、年年岁岁凝望着晨雾、流云、松石,并为之吟诗作赋。

但中国人渐渐忘却了这样的生活目标,失去了这样的传承。事实上,今天人们会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是“躺平”。但这真的是躺平吗?“躺平”与“有成效”是非常主观的概念。
一个令人紧张忧虑、充满残酷竞争,胜者为王、人人自危的环境造就了现今这个焦虑的社会,而这并不一定是有成效的。
我们这一代人,或者说我这一代人,是上一代人愿景的副产品。他们的愿景确实催生了诸多伟大的事物,但那一代人也并不总是明智的。
他们创造出了工作、职业、账单这类概念,而后果就是,我们现在这代人就毫无选择地生活在这些概念的束缚之中,必须努力找工作、付账单等等。
这个世界被设计成让人在某种程度上无法逃离的样子,但是即便在这种设计的限制之下,我们仍然可以建立起自己的边界。我们到底需要多少双鞋?我们是不是应该把买鞋的钱省下来去一趟黄山?
在那里体验古老山石的雄浑力量,沉浸在它特别的氛围之中。过去了不起的道家大师曾在那里创立了“无为”,即没有主动作为的作为,这样令人惊叹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即使是在今天,也可以说是前卫的思想。
道家的无为智慧说不定可以成为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革命的对策。一位自信且放松的公民可能是敌人最为惧怕的公民。
我们如何成长及教导自己,对我们如何与世界相处有极大的影响。某些美洲原住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山视为母亲般的存在。而一些出生于矿工家庭的中国孩子却从小就将山看作可以掠夺和摧毁的矿产资源。
那些美洲原住民小孩的人生观、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就会与这样的中国小孩大相径庭。这些中国小孩长大后会以一种紧张焦虑、充满竞争野心的心态与世界相处。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 20: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很多人大概已经听说 ,一位台湾的诗人兼作家(琼瑶)不久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个消息引发了诸多讨论,我也被多次邀请谈论我的看法。我必须声明,我对这件事的了解完全基于道听途说,因为我没有亲自读过任何资料。我听说这位女士自杀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她不希望成为家人的负担。其它的原因包括想要为自己的死亡做主、不想经历衰老和疾病的痛苦及生命末期医疗过程的残酷。我会站在佛教徒的角度,从两个方面来谈我的看法,一个方面是自杀这个行为,另一个方面是动机。动机是极为复杂和主观的 。这也是为何佛教认为智慧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或许有所谓的好的动机,但如果缺乏智慧,这个所谓的好心最终却可能会为自身和他人带来更大的伤害。如果你问任何父母为何责骂自己的孩子,他们会说这样做是出于好的动机。同样的“好心”逻辑也滋生出溺爱孩子的行为、养育小孩的高消费行为,甚至达到倾家荡产的地步。然而讽刺的是,这些家长常常在多年后才意识到,他们的孩子从来没有按自己期望的方式成长。
一切所谓好的动机背后都藏着私心 。私心是非常狡猾的,它总会让你确信自己的动机是好的。如果你问美国政府为何轰炸老挝,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使老挝成为世界上遭受轰炸最多的国家,他们会说他们的行动是出于将人类从**主义的毒害中拯救出来这个高尚的动机。而另一方面,如果你问马克思为何写那本直到今天还会引发动荡的《资本论》,他会说写这本书是出于将人类从寡头政治和财阀统治中拯救出来这个高尚的动机。
不想成为他人的负担是一个好的动机,但问题是,这个动机下的行为实际上不一定能够带来预期的结果 。举例来说, 如果我的一位朋友出于不想连累我的理由而自杀 ,我想我实际上却会因此而承受一辈子的心理负担 。我甚至可能会极端地认为我就是这位朋友自杀的原因。我们可能会认为自身作为人类的成员未能对社会做出贡献; 甚至更糟,自身的行为对社会或地球造成了负面影响。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想法似乎体现了谦逊的品质。我们人类是地球的负担。我们不仅没有对地球的繁荣做出贡献,反而对地球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我们几乎可以说,一只小小的蜜蜂的生命也比一整个国家的人口更有意义。但仅仅通过承认人类是地球的负担,我们就可以令自身的生命变得有价值,并且承认这个事实还有可能促发有益的行动。毕竟理论上来说,人类比蜜蜂要强大得多,因为人类会讲故事,而蜜蜂不会。我们可以创造像是“蜜蜂的寿命很重要”这样的言论,而蜜蜂却不会对其它的蜜蜂讲述“人类是地球最大的威胁”。因此,在理论上,即便数以兆计的蜜蜂以其庞大的数量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就能击溃人类,这样的事情却永远不会发生。如果我们能够训练自己讲故事,讲述另外一种不同类型的故事,这将会是非常有益的。某些人声称他们自杀的理由是想要控制自己的生命 。谁不想呢?但我们并不善于控制自己的生命,也从来都没能对获得这种控制采取正确的解决方式。某些读者可能会认为,生命就像一台咖啡机。如果它变得老旧残破,我们可以干脆把它扔到垃圾堆。但对佛教徒来说,生命是比咖啡机复杂得多的机器。我们都一种叫做心的东西;心就像一块海绵,会吸收、保留各式各样的倾向和习气。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可能成为一种倾向和习气。这就像是抓挠长了疹子的皮肤,你会有某种满足感,但如果你持续抓挠,皮肤可能就无法恢复健康。我记得几年前在不丹 ,一个小男孩向他姐姐要零钱去看最新的电影。姐姐没有钱给他,这个小男孩就上吊自杀了。他才十岁出头。世上有太多聪明快乐、充满生命力的年轻人自杀的故事。当然,他们这样做一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理解他们的决定,无法看到任何明显或合理的动机。对于佛教徒来说,自杀这种行为是在过去的累生累世中发展出来的倾向或习气导致的。在一个超越此生的更广阔的时间框架中,这种倾向或习气比此生童年时期的创伤或美好经历都更为久远。一个人过去世的经历——无论快乐还是痛苦——对其在现世中如何做出人生选择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除了习气的影响 ,许多年轻人还可能会认为生命像是一个电子游戏,你可以随时调整设置或重启。但一旦此生结束,境况就不会一样了;退一步讲,如果一样的话,那结束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现今的许多年轻人头脑聪慧、学识丰富,在智识层面上相当成熟,但在人格层面却极为幼稚且毫无韧性。年轻一代人格的不成熟可能是由众多的原因造成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充满关爱及望子成龙之心的父母。这些父母可以说是非常功利的 。每个人都想成为人生赢家 ,而且 要不断地赢 。我们的教育体系 ,从幼儿园到中学到大学 ,似 乎都在承诺一个稳定、安全、成功的未来 ,但所有人都明白 ,事情从来都不会像计划、假设或期待的那样发生。
这位台湾作家自杀的另一个原因是不愿经历衰老和疾病的痛苦及生命末期医疗过程的残酷。当然,我们作为独特的个体都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和取舍。对一些人来说,避免这些生命中的痛苦是很重要的,我也能够理解这样的态度。对我自己来说,即便是在这个地球上多生存一个小时,感受明亮的光线、深邃的夜空、婆娑的草木,都是值得的。特别是对于一个追随释迦牟尼的人来说,即便是一个小时的时间,拥有感知能力去理解佛陀是谁及他的一部分教法——无论是依靠自身忆念还是依靠他人的提醒——都是值得的。就像战场上的勇士,如果我们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的,那么承受生命中的痛苦就是值得的。我们今天生活中所面对的挑战,包括身体和精神上的失能、无法完成生命目标等等 ,在我看来都与我们如何建立生 命的目标有关。可能很多人想成为埃隆·马斯克、彼得·蒂尔或是比尔·盖茨,这样的生活目标是我们的教育系统培养出来的 。这是我们需要改变的一件事情 。我们是可以改变它的 ,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 。我们应该了解 ,完全不同的 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在历史上存在过 ,现在也仍然可以存在。作为非中国人欣赏中国绘画时 ,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许多世纪以前,中国曾流行过隐居深山的生活目标。我们今天称之为简单生活:日日月月、年年岁岁凝望着晨雾、流云、松石,并为之吟诗作赋。但中国人渐渐忘却了这样的生活目标,失去了这样的传承。事实上,今天人们会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是“躺平”。但这真的是躺平吗?“躺平”与“有成效”是非常主观的概念。一个令人紧张忧虑、充满残酷竞争,胜者为王、人人自危的环境造就了现今这个焦虑的社会,而这并不一定是有成效的。我们这一代人 ,或者说我这一代人 ,是上一代人愿景的副产品。他们的愿景确实催生了诸多伟大的事物,但那一代人 也并不总是明智的。他们创造出了工作、职业、账单这类概念,而后果就是,我们现在这代人就毫无选择地生活在这些 概念的束缚之中,必须努力找工作、付账单等等。这个世界被设计成让人在某种程度上无法逃离的样子。但是即便在这种设计的限制之下,我们仍然可以建立起自己的边界。我们到底需要多少双鞋?我们是不是应该把买鞋的钱省下来去一趟黄山?在那里体验古老山石的雄浑力量,沉浸在它特别的氛围之中。过去了不起的道家大师曾在那里创立了“无为”——即没有主动作为的作为——这样令人惊叹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即使是在今天,也可以说是前卫的思想。道家的无为智慧说不定可以成为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革命的对策。一位自信且放松的公民可能是敌人最为惧怕的公民。我们如何成长及教导自己,对我们如何与世界相处有极大 的影响 。某些美洲原住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山视为母亲般 的存在。而一些出生于矿工家庭的中国孩子却从小就将山看 作可以掠夺和摧毁的矿产资源。那些美洲原住民小孩的人生 观、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就会与这样的中国小孩大相径庭 。这些中国小孩长大后会以一种紧张焦虑、充满竞争野心的心态与世界相处 。 ”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九九易学网 ( 冀ICP备2022006500号 )

GMT+8, 2025-4-25 19: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