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回复: 3

太安逸不利于修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24 16: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耐苦忍。指遭受疾病、恶缘、麻烦的折磨。就算没人害你,也会遇到这些违缘的。因为我们是有漏的躯体,遇到天灾人祸是很自然的,这无常的肉体就犹如水中泡,风轻轻地一吹,就能灭掉它。我们的一切都是这么脆弱,怎么会遇不到这种苦痛或者恶缘呢?恶缘,如果能避免则避免,如果不能避免,则把一切恶缘、痛苦和折磨,转为鼓励自己修行佛法的力量。再进一步,把这些苦难转化为修菩提道的决心,观六道轮回苦的因缘,使其成为修行善法最好的推动力。
没遇到过什么困难不是好事,因为安逸的时间长了就会失去防范于未然的意识;失去了抵抗力会变得软弱无能,经不起丝毫的折磨。如果经常遇到一些坎坷、多灾多难,就不会生起傲慢心,不断地提醒自己时时刻刻谨慎为人,不敢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这样才会安全,修法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说有一些苦,有一些难,这样,恶缘就变成善缘了。没有苦、没有难的时间太长不利于修行。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5 09: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世间法,我们应该先弄清楚自己有多少学识、有多少能力、有多少涵养、以及自己为人处世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边界。

于出世法,我们应该先认识到自己是什么根器、毅力和志向到什么程度、行动距离发心有多大、以及自己确实不能甚至无奈的现实。

而不应该整天有事没事尽说些十分宏大的话题。一个连自己吃几碗干饭都不清楚的人,无论世法出世法他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收获和造诣!

~~ 崇慈法师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5 09: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理智上,你知道修行慈悲可能是你自由时间里所能做的最好的事,但是你仍然无法修行——因为你是习性的奴隶,你缺乏决心。

只在理论上了解慈悲的利益,而对看电视和购物的乐趣却有实际的体验。

就如同你花了一段时间才培养出这些习惯,你也必须开始逐渐地去修行,譬如从一天修一分钟慈悲开始,直到你体会到慈悲的功德和利益。

经过一阵子,修行成为你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好习惯,到最后变成一种瘾头,就像看电视一样。

你可能会想,如果对修慈悲上了瘾,这只是另一种习性,而修行的目标却是要超越它才对;你甚至会担心,对别人太慈悲,会让你依赖别人。

但是,你不可能一下子就从习性与瘾头的状态中跳出,因此不妨开始把有害的习性和瘾头改为有益的,这样比较接近目标,这是一种以迷惑超越迷惑的方法。

改变习性可能须要一点强迫,例如建立一种规律,强制自己依循它回顾过去;你可能会发现,大部分的习惯与瘾头的养成,最初都得强迫自己去做。

某个人原来不知道如何打高尔夫球,甚至看电视上的高尔夫球赛都觉得很无聊,认为它既浪费时间又滥用宝贵的农地。

但是有一位朋友不断地告诉他,打高尔夫球有多好,另外还有优雅高级的乡村俱乐部社交生活相伴等。

这些话使得他的“自我”渴望跻身到那个上流社会中去,所以他就非常努力地练高尔夫球——不管太阳多大,牺牲他一切享受来练球——最后,他可能真正喜欢上了高尔夫球。

现在,全世界的人都不了解:这个人过去一直鄙视高尔夫球,为什么现在他反而把所有空闲的时间花在高尔夫球场上。

发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他刚开始时略微强迫了下自己——好习惯和坏习惯都是这样养成的。

~~~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5 09: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般若法门产生怀疑都需要福报


提婆菩萨在《中观四百论》中说: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

福报浅的人,对般若法门连怀疑都不会有。这个里边的怀疑有三种:具义的怀疑、不具义的怀疑和同等的怀疑。什么是具义的怀疑呢?诸法是空耶?是有耶?大概有可能是空的。哪怕是略生起这样的具义怀疑的话,也能够毁坏三有的轮回,从三有中解脱。三有是欲有、色有、无色有,也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提婆菩萨为什么说哪怕起了具义的疑心,也能够坏三有呢?

扎巴西珠大师解释说:这是为了让当来智慧低劣的众生,对般若的功德心生欢喜,从而闻思修般若之故,而做如此赞叹。仅靠一个偈颂的读诵毁坏三有是不可能的,但是,它是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的。持诵、修行、观察般若的内容,哪怕仅仅是其中以四句为一偈的颂,由此,也会逐步逐步懂得般若的内容,会找到讲般若的善知识为你讲授般若,由此你心里面逐步逐步会明白般若的道理,逐步逐步闻思修,以般若断除一切无明著相,断除一切痛苦,断除轮回的根源烦恼障与所知障,证得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由此密意而说,一偈颂的受持读诵,为他人宣说,如理作意等等有无量的功德,哪怕生起具义的怀疑也能毁坏三有。

对此要这样去理解,不能片面地想:我不需要修了,我念一个四句偈就行了,念都有那么大的功德,我干什么要去费力地学习,苦苦地修行呢?念诵的目的是为了在内心当中思考其义,思考其义的目的是为了理解般若,理解般若之后,可以通过修行,自我改正,最终破除内心深处人我执和法我执等等的无明执著,令自己断除一切贪欲瞋恚等。

节选 ▏《金刚经讲记》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九九易学网 ( 冀ICP备2022006500号 )

GMT+8, 2025-4-26 01: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