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2|回复: 4

为什么共修的功德比个人修行的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4 15: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共修的力量非常大,尤其是密宗非常强调共修,通过共修特别容易成就。在历史上,密法刚开始弘扬的时候,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金刚手菩萨都在弘法。文殊菩萨在天界和那些天人一起共修密法,当时有十万个持明(成就者)参加,结果共修结束后都即身成佛了;观音菩萨是在龙宫里给那些众生传密法,也有十万个持明参加,通过共修也都在当下成佛了;金刚手菩萨是在神道给那些神传讲密法,当时也有十万个持明参加,后来他们也是通过共修,通过这样的善巧方便而任运成就的。 在人间也是这样。不但共修的力量如此之大,而且它还有很多密义,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含义。我们平时参加共修,虽然谈不上有很大的规模,但其意义是相同的。 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你可以天天参加共修。尤其是刚入门的初学者,最好也都能抽时间参加共修,一个星期、一个月都行,哪怕是学修一两个小时都会有很大的收获。我们可以到当地的坛城、小组参加共修,也可以到网络共修讲堂参加共修。长期不间断地和大家一起学修,不但能得到共修的所有功德和利益,彼此还可以分享修行的心得与体悟,互相鼓励帮助,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自身的修行肯定能得到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如果具备共修的条件,即使时间短,平时也一定要坚持参加。如果实在没有这个条件,不方便或家人不同意的情况下,也不要过于执着,你在家里好好地学修也可以,但不能长时间不参加。如果长时间离开善知识,离开善友,学佛修行就会遇到障碍,很容易懈怠,甚至退失道心。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坚持参加共修,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学佛修行。坚持下去,肯定有进步,最终一定会成就。
四个比喻共修力量不可思议:

众志成城喻:绵延万里的长城,并不是成百上千人可以修成的,而是千百万人的血汗才能铸成。同样,巍峨的功德大城,需要无数人团结一心、通力合作从一经一咒才能筑造成功。  
万流成海喻:广阔无垠的大海,并不是几条小河就可汇成的,而是千江万流日夜流淌才汇成的。同样,广阔无垠的功德大海,需要无数人从点点滴滴才能汇成的。

  合资共赢喻:个人的资金有限,独力无法办起大公司大企业,联合起来共办大公司企业,而达到共同赢得大利润。同样,每个众生都想成就今生后世暂时究竟的大利,但是单靠个人独力极难成办,唯有大众同心协力共修才能成办二利。  

千灯除暗喻:茫茫黑暗中一盏孤灯无法消除所有的黑暗,如果能燃起无数的灯盏,就可消除巨大的黑暗。同样,单靠个人修法的力量无法消除个人和众生无边的业障烦恼,需要大众一心共修才能成办。  大军破敌喻:面对大敌,孤军作战很难大获全胜,最多是小范围取胜而已,只有调集百万大军才能一举歼灭强敌。同样,面对共业所感招的全球多种大灾,只有依靠所有佛教徒和爱心人士鼎力共修才能消除灾难、获得和平。


 楼主| 发表于 2024-11-5 07: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以断烦恼习气为主,如此未得力,任修何等高妙之法,俱不相应。 ​​​

总的来说,佛教的彻头彻尾地围绕了一个核心,断烦恼。

~~ 智敏师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5 08: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什么时候,过去无始以来那么多业,你怎么消得完?只有把烦恼断掉了,烦恼的水不去滋润那个业的种子了,这个种子也就枯死了,也不感果了,这是《俱舍》里讲得很清楚。所以真正出生死,是断烦恼,业是消不完的。所以说,佛呢,说要离一切苦的根本,就要把烦恼断掉就对了。

~~~ 节选自敏公师《广论讲记》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5 08: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修行者就是,比昨天更能承受,卑贱和委屈。

~~~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5 08: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有一类众生,他本身宿世的善根栽培减少,这个人善根少是什么意思啊?诸位知道什么叫善根少?如果你学佛法,你经常不看经典,只喜欢做慈善事业,只喜欢拜佛,你就变成善根少,你变成钝根菩萨!就是你的智慧--判断力很薄弱。

我们所有的智慧来源,只有从经典上--闻、思、修,佛法的智慧,没有一个是可以从生命中去得来的,没有!我们生命经验得来的东西,百分之九十九全部是错的,因为你的生命经验都是从感受来嘛,感受的刺激,产生想象,想象以后,产生执着,你怎么可能产生智慧呢?如果你生命经验可以产生智慧,佛陀不要出世了,我们也不可能一次一次在生命当中转,转这么久还转不出去。

你看经典,佛陀的智慧都是跟我们思考模式相反的,表示我们的生命给我们的经验的讯息,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错的,大部分都是错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看经典,才知道什么是生命的真相。

所以善根微小,就是这个人,他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不喜欢读经典;第二个读了以后,也不想思惟。这个人他怎么办呢?他没有智慧引导,只好跟着感觉走了,是吧? 〈诶,我感觉很好,我看到这个衣服很漂亮,就去买了,因为为什么?因为感觉好〉完全由感觉来主导你呀,这个人叫「善根减少」。

~~~ 净界法师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九九易学网 ( 冀ICP备2022006500号 )

GMT+8, 2025-4-25 22: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