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回复: 4

我们需要发菩提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26 09: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格力琼寺 于 2024-10-26 10:10 编辑

大乘佛教不管是烧香拜佛、诵经磕头,还是闻思修行,任何一个善事都离不开菩提心。
任何善事行善都要在菩提心的基础上去做,这样才能叫做大乘佛法,没有菩提心不叫大乘佛法。
没有菩提心不叫做大乘佛法,大乘佛教的灵魂就是菩提心,大乘佛教的精华也是菩提心,大乘佛教的基础也是菩提心。所以,如果没有菩提心就不叫大乘佛法。
小乘佛教为什么不叫大乘佛教呢?就是因为没有发菩提心。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虽然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但是最关键不一样的就是在于菩提心。
所以,我们都是学大乘佛教的,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北传佛教,无论是显宗、密宗都是大乘佛教,既然是大乘佛教就需要菩提心。
我们的佛教是大乘佛教,但是我们个人修的法是不是大乘佛教呢?那就不一定了。
比如说我们没有发菩提心,我们去读《华严经》,学《金刚经》,是大乘佛教还是小乘佛教?是小乘佛教。
因为我们的发心是为了个人的解脱,没有想到要利益众生、没有想到度化众生。
所以,虽然我们学的是《华严经》,虽然我们学得是《六祖坛经》,虽然我们学的《佛说阿弥陀佛经》等等。
但是我的动机是为了自己的解脱,这样的话,佛经是大乘佛经,佛经我去学的、做的,不是大乘佛教,就变成小乘佛教,所以我们需要发菩提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成为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6 09: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放逸自己的心,谨慎小心稳重地去修行。不论在安静或吵闹之处,任何地方最重要的是调伏自己的五毒,除世间八风之外没有任何敌人,用去除、改变、道用、自观本性,依自己的程度来选择适当的修行方法。内心对治得法的人,就如同一个非常勇敢的人手无寸铁打赢一场硬仗!在修持经部及续部佛法时,最重要的是发广大利他的愿菩提心及行菩提心,这是大乘佛法的根本。如果你有真正地发菩提心去修行,那也就足够了!没有的话,那是无法修行圆满的。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6 09: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培养菩提心通常需要做一些牺牲。我们决定要将别人的幸福,置于自己的欲望、需求、希望与恐惧之上,这意味着即使我们不同意对方,也会接受他们自作决定的权力;这意味接受别人犯错,并且容许他们从错误中学习;这意味着接受我们认为是自己与别人个性的“缺点”,并且接受这是漫长学习过程的一部分;这意味着我们身上培养一个深切关爱的处所,一种“家”的感觉,这个地方是我们永远可以回去且受到欢迎,并且再度发现无论受到自己与别人的各种伤害都能够痊愈的能力。透过这个疗愈,我们开始迈入人类更伟大的潜能,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6 09: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们看到他人有难,虽然我们无法立即承担他们的痛苦,但至少应该祈愿他们能够减轻负担。此类的祈请终究会有结果。此外,如果他人有强烈的烦恼,我们应当想:“愿他们的烦恼集中在我身上。”用虔诚的信心,坚定地如此思维,直到我们有能力承担他人的痛苦和烦恼的征兆或感受生起为止。这种征兆或许是以自己的烦恼增加,或实际体验到他人的痛苦的形式呈现。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6 09: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道之根基菩提心;
唯此圣念诸佛所行道。
菩提心之善道永不离,
大悲为利众生诵嘛呢。
『证悟的思惟』,在梵文中以菩提心这个字来表示,意指为了一切众生而证悟成佛的愿心。菩提心可分为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是认知众生皆本俱佛性,但只有那些了悟所有现象之本性空的人才能领会。因为这不易完全了解,我们通常从比较不难的世俗菩提心开始修起。
世俗菩提心也分成两部分: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前者是发愿一切众生而证悟,后者是透过六度的修行来实践此愿望。换言之,愿菩提心是目标的确认,而行菩提心则是达到目标的方法。大乘佛法的关键是无论轮回有多么长,愿、行两种菩提心都是为了一切众生,而不是为了自己。
一个人要如何生起愿菩提心?如何生起这种悲悯众生的感受,以激发为了众生而证悟的愿望?首先,把观世音菩萨当做你决心为了利他而证悟的见证人。其次,试着克服只想帮助你所亲近者,拒绝你不喜欢者需求的态度。当你认知在过去多生累世中,每个众生无一例外地至少有一世曾是你的母亲或父亲,这件事就有可能做到。任何众生,即使是最小的昆虫,也都只想快乐,不想受苦,但他们不知道痛苦源自于恶行,而快乐是由善心所生。当你想到所有众生无望地沉沦在痛苦中,犹如盲人迷失在无垠的沙漠里,不由得会对他们生出极大的悲心。
为了进一步发展这种悲心,想象你处在地狱道中,突然间你看到父母被死神阎罗的使者拖着走;残忍地鞭打他们;用尖锐的武器砍杀他们;用溶铜灼烫他们;并把他们放在炙热通红的铁皮下压碎。看着他们那恐怖的剧苦,难道你不会发出强大的悲心,迫不及待地想要立刻冲去拯救他们吗?当这种强大的悲感清楚生起时,沉思一下。你亲爱的父母只是广大无量众生中的两个人,为何其他无量众生不值得你也生出悲心?了知没有理由不这么做,就试着逐渐扩展悲心,先是对你最亲密的朋友和亲人,再对你认识的每个人,然后是整个国家、全地球,到最后对轮回三界中的无量众生。只有当悲心真正达到如此广大的程度时,才能称做真正的悲心。
所有众生都希望离苦得乐。自己与其他众生最大的不同在于数量――我只有一个,其他众生却是无数。所以,自己的苦乐与其他无数众生的苦乐相比,实在微不足道。真正重要的是其他众生苦乐与否,此即菩提心的基础。我们应希望别人的快乐甚于自己,尤应希望我们认为是敌人及对我们不好的人也能快乐。否则悲心又有何用?
对一切众生有悲心是个起点。然后,你必须能把你的希望和愿力付诸行动。但如同阿底峡尊者所说的:『以发心为准。』如果你的心时常充满利他的动机,那么不论你外在行为看似如何,行菩提心自会照管好自己。如果你也能保持愿菩提心,不仅永远不会偏离正道,在修行道上也绝对会不断进步。当你的身、语、意完全浸润在帮助一切众生的祈愿时,当你以圆满佛果为自利利他的目标时,那么即便是持诵一次嘛呢咒或做一个大礼拜等最细微的行为,都将迅速确切地实现你的目标。
六字大明咒是观世音菩萨的精髓,是菩萨六度的咒语形式。当你持诵此咒时,六菠萝蜜多会自然生起,行菩提心也同时达成。
据说当那些在轮回的牢狱中受苦的众生发起菩提心时,他们立刻被诸佛视为儿女,受到人、天的赞叹。他们整个生命有了新的意义,全归功于如珍宝般菩提心的无限力量。菩提心是佛陀八万四千法门教授的精华,非常简单,易懂易学,对初学者来说亦是如此。
胜义菩提心是空性与不造作慈悲心的合一。它是质朴的法尔本性,超越一切概念与智力所及,由此生起任运、无缘的大悲心,利益一切众生。当你的修行有所进展时,这两种菩提心将相互增上。即使只是对究竟心性的一瞥,也将给予你修行世俗菩提心的正确见解;反过来,对世俗菩提心的修持也会扩展你对胜义菩提心的了悟。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九九易学网 ( 冀ICP备2022006500号 )

GMT+8, 2025-4-25 22: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