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回复: 0

传老的出家心路——《菩提路八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6 16: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格力琼寺 于 2023-11-16 16:10 编辑

按:《菩提路八首》是传印长老在《石泉音集》中的一组诗,自述了自1947年二十一岁时由其家姊接引皈依崇仁法师,蒙授《印光法师文钞》阅读,至1954年弃俗离家到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受戒,这当中的艰难历程。此八首诗作并非一次完成,有的是在多年之前,即上世纪90年代,有的是在21世纪初年时,最后完成时间约为2010年。关于传老早期出家修道的心路历程,除其自述外,近半年来东林寺相关人员也搜集到更多细节。例如在2023年5月21日赴传老故乡辽宁庄河采访传老的弟子性妙法师及仁慈比丘尼过程中,就了解到传老在1951至1954年间,在师父崇仁法师黑岛镇俗家的生活和修行状况。这无疑是更好地理解《菩提路八首》的重要补充资料,故也附在本篇文后。为何传老自最初皈依佛门后,一生都对菩提道坚定不移?又为何从初遇《印光法师文钞》,就一生尊崇奉行,虔修净业,矢志不渝?相信这组《菩提路八首》作为传老自述的心声,足以给予学人最真实的答案。为方便读者理解,本篇在传老亲注的基础上,另加若干字句含义、背景介绍等方面的注释,若有纰漏还请批评斧正。




菩提路八首1(一九四七——一九五四2)

一文钞皎若日行空,传授蒙师指印公。双足踏开菩提路,一心直趣法王宫。全身顶戴弥陀愿,矢志归依净土宗。奋发娘生躯五尺,誓教孛3跳出樊笼。



二优渥恩隆4是故乡,独居奥室5好时光。旧园老树杏梅熟,慈母新植薯豆香。6彩纸剪阿弥圣像,贝经习课诵全堂。大悲十小既娴熟,五会楞严七日忙。7




三团圞8圆岭傍溪洼,浮世因缘实可嗟9。劝发心文10时默诵,出离宗旨日难遮。燃香祝愿仙山顶,罗网牢牵幻化家。老曰有身为大患11,方知此语信无差12。


四一夫疾足卧邻家,万事人间等幻花13。针黹14闲遗多废弃,安知工巧用途赊15。原为羁障难超范,熟料因缘自有桠。16普贤菩萨行愿品,润滋心地道生芽。17





五佛师恩重大如天,济我出离久倒悬18。咒诵楞严逢石庙,星移北斗落平川。初秋黑岛呼鱼肥,薄雪青堆涕弟寒19。为趣菩提方发足,等闲蹴踏万重关。20




六日丽姜沟别样天,小农耕作自辛艰。锄禾当午汗和土,刈豆趁朝露湿镰21。会理须当身砺炼,知心孰若至亲先。22相约老姐讲经会,此世终成画饼餐。




七向道途中孰忍怀,大悲赦出一囚孩。23隆冬阮岭喑寒月,洪水刘街叩洞煤。筒舍蓬蒿栖倥偬,平冈垄陌漫徘徊。24恩崇母姊邱山重,袂别胞兄竞永哀。25


八刍议云居直纯师,佛刊文字晓迷时。26恩承莲友慨相济27,义邂弟兄无愿施。28闹市浮槎登客店,深山冒雨走归缁。29直攀云路九霄外,生意30另开一段姿






传老担东西掉河里了


讲述者 性妙法师

传老每天在师父崇仁和尚俗家,既要照顾他老父亲的起居生活,还要干农活。传老说他有一次挑了一担梨去卖,那个时候没有桥,河里面就是隔一步放一块石头,权当做桥。他走到河中间的时候,因挑着一担重物,那块石头就不稳,他连人带担子一块儿就摔到河里去了。然后梨都被水冲走了,他就空着手回家去了。像这样的苦他也吃过。那段时间,他是吃了很多苦的。虽然没去寺院,但是也是很受历练和磨难的。后来就从报纸上看到,说虚云老和尚要重新兴建真如寺,他就去那儿了。

1此篇八首诗作的写作,不是一次完成的。有的是在多年之前,即上世纪90年代,有的是在21世纪初年时,最后完成约为二O一O年时。——作者注2. 一九四七年按俗年为二十一岁,是年由家姊接引皈依崇仁法师,蒙授《印光法师文钞》阅读。一九五四年弃俗离家到江西云居山真如寺。《菩提路》所写即这当中的艰难历程。——作者注3. 孛,bó,义同“勃”,旺盛。4. 优渥,指生活丰裕;恩隆,对自己有深恩。5. 奥室,内室,深宅。6. 一九四七年慈母时年五十九岁。——作者注7. 当时传印长老自己用彩纸剪阿弥陀佛圣像;“贝经”即贝叶经,代指佛经;“诵全堂”是说佛门每日须做五堂功课: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与《心经》,《佛说阿弥陀经》,《礼佛大忏悔文》,蒙山施食,传印长老每日将此诸功课统统做齐,先将大悲咒、十小咒背熟练,大概又于七日内将楞严咒五会全背会。8. 团圞tuán luán,浑圆、环绕状。9. 嗟,叹息。10. “劝发心文”指净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师所著之《劝发菩提心文》。11. 《老子·十三章》云:“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大意是:我之所以有大苦恼,是因为我有身,假如我无身,则何患之有?12. “差”者“错”也,“无差”即“无错”。13. “幻花”,佛经中用以比喻一切有为法,就如头目眩晕时所见之空中花,虚妄无自性。14. 针黹,zhēn zhǐ,针线活。15. 赊,此处义为“多”。16. 羁障,羁绊障碍;难超范,难以超出(业力)束缚;桠,枝杈。此二句概是慨叹自己原本为各种羁绊所缠障,难以脱身,岂料因缘却别开一条生路,即下句所谈。17. 《华严经》最后一品《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劝善财童子及与会的四十一个阶位的法身大士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在彼土大愿王阿弥陀佛加被之下真正“以普贤行悟菩提”,迅速圆满佛果。故而《普贤行愿品》被印光大师楷定为净业行人必诵的“净土五经”之一。此二句承接上两句,大意是说,幸有《普贤行愿品》,滋润自心中菩提道芽之生发。18. 倒悬,佛语以“倒悬之苦”来形容众生轮回之苦——就像被倒吊着一样的极大苦痛。19. 黑岛、青堆皆地名。传印长老皈依、剃度于庄河青堆镇普化寺;于1951-1954年曾住于师父崇仁法师在辽宁庄河黑岛镇的俗家。20. 等闲,轻易也;蹴踏在此处指“行走”;“万重关”既指历经的万重山水,又指菩提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21. “若露干触之,豆荚即爆裂矣。”——作者自注刈,yì,用镰刀割。割豆秧要趁早上秧上还有露水的时候,如果等太阳出来露水干了,豆荚就一触即爆炸。此概言披星戴月劳作之苦。22. 为出家事,曾寄居堂姐家一年,时为一九五O年。——作者注23.  “大悲”即观世音菩萨;“囚孩”为传老自况。24. 筒舍大约便是“环筒舍”,东北的一种简易民居;倥偬,kǒng zǒng,指困苦窘迫的处境;平冈,山脊平坦处;垄陌,田埂。25. 邱山,泛指山。言母亲和姐姐对自己恩重如山,又与同胞哥哥告别,不想却成永别。26. 一九五三年七月下旬阅《现代佛学》开垦云居山刍议文章。——作者注《开垦云居山刍议》的作者是直纯法师,此文大意是号召全国佛教界有志青年僧人前往开垦云居山,建立自给自足的农禅道场。27. 由故乡庄河至江西,承赵永良、张政富二居士赠路资各二十元人民币。——作者注28. 一九五四年江南洪水,由武汉乘轮船至九江,旅馆划小舟接客,遇沙河镇卖木炭兄弟二人接济至其家食宿,次日蒙指路沿铁轨步行至永修县。留资酬谢,彼不肯收。——作者注29. 由永修乘民舟至云居山麓之峡坪乡,日已暮,冒雨登山,抵真如寺已中夜矣。——作者注30. 生意,即境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成为会员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九九易学网 ( 冀ICP备2022006500号 )

GMT+8, 2025-4-27 03: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