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回复: 0

一颗柚子三味药,现在吃正当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4 18: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年中秋前后,正是柚子成熟的季节。广东人在吃月饼的时候,往往喜欢配上柚子,正是取其酸甜可口之味和健胃化食之功。
柚子还被称为“桔中之首”,是秋天经常吃的新鲜水果之一,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柚子主产于我国南方地区,品种繁多,常见有沙田柚、文旦柚、坪山柚、琯溪蜜柚、红肉蜜柚等。
此时食用柚子到底有哪些好处?一起来了解吧。

吃柚子的好处
柚子又名文旦、壶柑、香栾、朱栾等。中医认为,柚子果肉性凉,味甘、酸,有清肺润肠,止咳化痰、消食解酒的作用。很多人以为柚子是偏温的,其实不然,柚子偏凉,但是其寒凉之气还不会过厉,不像梨子、西瓜等。
柚子的主要功效有:
1、健脾消食、解酒
《本草纲目》中记载柚子:“消食,去肠胃中恶气,解酒毒,治饮酒人口气,不思食,口淡,化痰止咳。”柚子有开胃、助消化的功效。
中秋佳节吃月饼和各种美食,容易消化不良,控制量的同时吃点柚子,可以帮助消食开胃。大人孩子都是一样的。
2、理气化痰、止咳平喘
柚子有化痰止咳之用,有很好的润肺的作用。要注意的是,出现肺热咳嗽,比如咳黄痰,伴有口干、咽痛时,可以吃点柚子止渴化痰。如果是寒咳时,如咳声重浊、喉痒、痰稀薄色白,那就不能给吃柚子了。
3、预防感冒,缓解便秘
柚皮含挥发精油,与红茶同煮能祛寒发汗。把柚肉挖空,填入茶叶,悬挂通风处,渐渐风干,柚的体积缩小,名为“茶柚”,专治伤风感冒发热;茶柚内的茶叶,经风干吸取精油后,辛散效力更强。
有的孩子甚至大人,感觉柚子稍微吃多一些,就会拉肚子。柚子性凉,助湿,还有些滑肠利下的作用,所以吃完有可能便便的次数会增加,性状也比日常要稀一些。
患便秘的人可以选取皮薄多汁的大柚,连瓢进食(瓢即柚肉外的白色部分),大便就可以通畅。凡是肠胃热重、口淡无味、不思饮食、大便秘结者,食用柚瓢五六片就可以顺畅,因为柚瓢中含有丰富的纤维质,可以刺激肠管蠕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柚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元素。柚肉中还富含维生素C以及类胰岛素等成分,有降血糖、降血脂、减肥、美肤养颜等功效。
此外,柚子肉含有生理活性物质皮甙,可降低血黏度,减少血栓的形成,因此对脑血管疾病也有预防作用。

柚子全身是宝
柚子不但果肉酸甜可口,其皮、核、叶皆可入药。
1、柚皮——柚的果皮。
不少老人家,吃柚子都会留下柚子皮,用来做菜,或者进行炮制。因为柚子皮的功效和药用价值,比柚子肉要高得多。柚子皮味辛、甘、苦,性温。具有宽中理气,消食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吃完柚子肉,把柚子皮留下来做菜。这样既能用果皮的温性来调和果肉的凉性,减少对脾胃的损伤,又能非常好的发挥柚子健脾理气,润燥养肝的功效。或者柚子肉和柚子皮一起炮制,比如自制蜂蜜柚子茶,就是这个天气非常适合孩子调养,健脾、养肝、润肺的饮品。
(1)治宿食停滞不消:柚子皮12g,鸡内金、山楂肉各10g,砂仁6g。水煎服。
(2)治小儿咳喘:柚子皮、艾叶各6g,甘草3g。水煎服。
2、柚核——柚的种子。


柚核,味苦,性温、平。具有疏肝理气,宣肺止咳的功效。
治寒咳:柚核20余颗,加冰糖适量,水一大茶杯煎服。每日2-3次。
3、柚叶——柚的叶片。
柚叶,味辛、苦,性温。具有行气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
(1)治冻疮:柚叶30g,干姜10g。共煮水浸泡冻疮部位,每日2次,每次约泡半小时。
(2)治头风痛:柚叶,同葱白捣,贴太阳穴。
柚子食疗方
蜂蜜柚子茶
材料:柚子1个、蜂蜜500g、冰糖100g、盐、清水。
做法:
1、用盐将柚子洗净,用刀将柚子皮尽量薄地刮下来,将刮下的柚子皮切成细丝,用盐水浸泡1小时,后放入清水,中火煮10分钟,去除苦味;
2、剥出柚子肉,撕成小块;用料理机打碎。
3、把处理好的柚子皮和果肉放入锅中,加1-2碗清水和冰糖,用中小火熬1个小时,熬至黏稠,柚皮金黄透亮即可。熬的过程中要经常搅拌,以免粘锅;
4、放凉,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后即可;
5、装入密封罐,放在冷藏室存放,饮用时用温水冲泡。
功效:理气消食,润燥润肠。
注意:1岁内孩子不吃。


注意事项
柚子不可与螃蟹、胡萝卜、黄瓜、动物肝脏等同时食用。因为螃蟹与柚子同食,会刺激胃肠,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胡萝卜、黄瓜等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分解酶,而柚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如果柚子与以上食物同时食用,会破坏维生素C的营养价值;
柚子中的维生素C和猪肝中的铜、铁、锌等成分混合,会加速金属离子的氧化而破坏原本的营养价值。
柚子性寒,脾虚泄泻的人吃了柚子会腹泻,故身体虚寒的人不宜多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成为会员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九九易学网 ( 冀ICP备2022006500号 )

GMT+8, 2024-6-2 18: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