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6-5 20: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注:《命运赋》比喻恰切,字字真言,句句哲理。若水读之,如获至宝,甚感幸运,常作反省,勉己克勤。
当今社会,风云变幻莫测,世事如棋,起落无常,故人适应社会,宜顺应人生命运发展规律,懂自然之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失由然!
解:吕蒙正为什么用相当大的篇幅例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各种命运起伏的得时与失时、成功与磨难的巨大落差?他为什么特意要例举这么多数量,你想过吗?很多人想人定胜天,实际是一半以上的人,胜不了天!很多人活在这世上,不会接受现实和应对变化。“马有千里之蹄,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腾达。”有的人虽然“满腹经纶”,但“白发不第”就是到老也当不上官,有的人虽然“才疏学浅”但却“少年登科”,就是年纪轻轻就当官了,这就叫“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命好”。
《命运赋》正是提示我们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是人世间的常态,提示我们要接受现实和应对天地时空的变化!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为衣食住行奔走劳碌着,很多人被工作、事业、经济、婚姻、家庭、子女、疾病等事情烦恼着,压抑着。还有一部分是有能力却怀才不遇而郁郁不得志的人!他们也许忘记了“破窑”的“人生在世,贫贱不能移”而轻易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或理想;他们也许忘记了“破窑”的“人生在世,贫贱不可自欺!”而处处指责和为难自己,而不是坦然接受或自强的去面对!在这复杂的世上,会遇到很多的不公平,很多的烦恼。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与事,我们是不可强求的。再怎么顺利的人,人生中也总有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多少前人承受不公或最终人生结局不佳,多少先贤尚且面对命运也无能为力;那么,当我们再面对“天道不公”“郁郁不得志”和“困境而不能自拔”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对这世界的常态多一份认识和坦然呢?是不是应该从“贫贱而移其志、贫贱而自欺”中走出来呢?
因此,我们该对人生看开一点,不管贫贱与富贵,不管得时与失时,我们要好好的努力着,不要太过功利,也不刻意为难自己!我们不能期望事事如意,人在人困、人为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中,坦然面对坦途与坎坷!《命运赋》讲的就是在顺境莫过于得意,在逆境莫过于悲观。
最后那一段写的特别有深意,吕蒙正说:“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其实这并非是什么听天由命的消极思想,他重视是人困人为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之理!把自己的人生和心态以及思想,溶入到一个更深的世界中去,那是珍惜生命、爱惜成果、善待自我、活在当下的一种人生体验,更是一种深进天地循环变化的“与时进退,天人合一”的动态智慧!
作者介绍:
吕蒙正(944或946--1011),字圣功,河南洛阳人。生于后晋出帝开运三年,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
宋太宗977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太宗征讨太原,吕蒙正被授著作郎,入值史馆。980年,拜左补阙,知制诰。八年,任参知政事。988年,拜吕蒙正为宰相。1001年,第三次登上相位。不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真宗朝拜永熙陵,封禅泰山,过洛阳两次看望吕蒙正,曾问其子中谁可为官。蒙正道:“诸子皆不足用,有侄吕夷简,真乃宰相器也!”吕蒙正病逝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享年六十七岁,谥文穆,赠中书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