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06|回复: 1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2 08: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  [唐]  李筌

李筌
 欽定四庫全書.提要:
  筌里籍未詳,惟《集仙傳》稱其仕至荊南節度副使、仙州刺史,著《太白陰經》。又《神仙感遇傳》曰:「筌有將略,作《太白陰符》十卷,入山訪道,不知所終。」
 宋史.兵志.兵九.陣法:
  黃帝始置八陣法,敗蚩尤於涿鹿。諸葛亮造八陣圖於魚復平沙之上,壘石為八行。晉桓溫見之曰:「常山蛇勢。」此即九軍陣法也。至隋韓擒虎深明其法,以授其甥李靖。靖以時遇久亂,將臣通曉者頗多,故造六花陣以變九軍之法,使世人不能曉之。大抵八陣即九軍,九軍者方陣也。六花陣即七軍,七軍者圓陣也。蓋陣以圓為體,方陣者內圓而外方,圓陣即內外俱圓矣。故以方圓物驗之,則方以八包一,圓以六包一,此九軍六花陣之大體也。六軍者,左右虞候軍各一,為二虞候軍;左右廂各二,為四廂軍;與中軍共為七軍。八陣者,加前後二軍,共為九軍。開國以來,置殿前、馬步軍三帥,即中軍、前後軍帥之別名;而馬步軍都虞候是為二虞候軍,天武、捧日、龍神□四廂是為四廂軍也。中軍帥總制九軍,即殿前都虞候,專總中軍一軍之事務,是其名實與古九軍及六花陣相符,而不少差也。今論兵者俱以唐李筌《太白陰經》中陣圖為法,失之遠矣。
  朕嘗覽近日臣僚所獻陣圖,皆妄相眩惑,無一可取。果如其說,則兩敵相遇,必須遣使豫約戰日,擇寬平之地,夷阜塞壑,誅草伐木,如射圃教場,方可盡其法爾。以理推之其不可用明矣。今可約李靖法為九軍營陣之制。然李筌圖乃營法,非陣法也。
  朕採古之法,酌今之宜,曰營曰陣,本出于一法,特止曰營,行曰陣;在奇正言之,則營為正、陣為奇也。
 宋史.列傳.方技下.甄棲真:
  年七十有五,遇人,或以為許元陽,語之曰:「汝風神秀異,有如李筌。雖老矣,尚可仙也。」因授鍊形養元之訣,且曰:「得道如反掌,第行之惟艱,汝勉之。」棲真行之二三年,漸反童顏,攀高躡危,輕若飛舉。

欽定四庫全書.提要
《太白陰經》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唐.李筌撰。筌里籍未詳,惟《集仙傳》稱其仕至荊南節度副使、仙州刺史,著《太白陰經》。又《神仙感遇傳》曰:「筌有將略,作《太白陰符》十卷,入山訪道,不知所終。」《太白陰符》當即此書,傳寫訛一字也。考〈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皆云:《太白陰經》十卷。而此本止八卷,疑非完帙,然核其篇目,始於天地、陰陽、險阻,終於雜占,首尾完具,又似無所闕佚,殆後人傳寫有所合併,故卷數不同歟!兵家者流,大抵以權謀相尚;儒家者流,又往往持論迂闊、諱言軍旅。蓋兩失之。筌此書先言「主有道德」,後言「國有富強」,內外兼修,可謂持平之論。其人終於一郡,其術亦未有所試。不比孫、吳、穰苴、李靖諸人,以將略表見於後世。然杜佑〈通典.兵類〉取通論二家,一則《李靖兵法》,一即此經。其〈攻城具〉篇,則取為〈攻城具〉、〈守城具〉篇、〈築城〉篇、〈鑿濠〉篇、〈弩臺〉篇、〈烽燧臺〉篇、〈馬鋪土河〉篇、〈游奕地聽〉篇,則取為〈守拒法〉。〈水攻具〉篇,則取為〈水戰具〉。〈濟水具〉篇,則取為〈軍行渡水〉。〈火攻具〉篇、〈火戰具〉篇,則取為〈火兵〉。〈井泉〉篇,則取為〈識水泉〉。〈宴娛音樂〉篇,則取為〈聲感人〉。是佑之採用此書與李靖之書無異,其必有以取之矣。靖之兵法,宋時已殘闕舛訛。阮逸所傳又亂以偽,本筌此經至今猶存,惟篇首〈陰陽總序〉及〈天地無陰陽〉篇有錄無書,不知佚於何時。今則無從校補矣。
流傳載錄
 新唐書.藝文志.史錄.雜史類:
  李筌《閫外春秋》十卷。
 新唐書.藝文志.史錄.雜傳記類:
  李筌《中台志》十卷。
 新唐書.藝文志.子錄.道家類.神仙:
  《集注陰符經》一卷。〔太公、范蠡、鬼谷子、張良、諸葛亮、李淳風、李筌、李洽、李鑒、李銳、楊晟。〕
  李筌《驪山母傳陰符玄義》一卷〔筌,號少室山達觀子,於嵩山虎口巖石壁得《黃帝陰符本》,題云:「魏道士寇謙之傳諸名山。」筌至驪山,老母傳其說。〕
 新唐書.藝文志.子錄.兵書類:
  《李筌注孫子》二卷。
  右兵書類二十三家,六十部,三百一十九卷。失姓名十四家,李筌以下不著錄二十五家,一百六十三卷。
 新唐書.藝文志.子錄.五行類:
  李筌《六壬大玉帳歌》十卷。
 宋史.藝文志.傳記類:
  李筌《中台志》十卷。
 宋史.藝文志.子類.道家附釋氏神仙類.道家類:
  《黃帝陰符經》一卷。〔舊目云,驪山老母注,李筌撰。〕
  《李筌陰符經疏》一卷。
 宋史.藝文志.子類.五行類:
  李筌《玉帳歌》十卷。
  李筌《金華經》三卷。
 宋史.藝文志.子類.兵書類:
  李筌《通幽鬼訣》二卷。
  李筌《太白陰經》十卷。
  《占五行星度吉凶訣》一卷。
  《注孫子》一卷。
  《閫外春秋》十卷。


目錄
 序
 卷一
  人謀上
   天無陰陽
   地無險阻
   人無勇怯
   主有道德
   國有富強
   賢有遇時
   將有智謀
   術有陰謀
   數有探心
   政有誅強
 卷二
  人謀下
   善師
   貴和
   廟勝
   沉謀
   子卒
   選士
   勵士
   刑賞
   地勢
   兵形
   作戰
   攻守
   行人
   鑑才
 卷三
  雜儀
   授鉞
   部署
   將軍
   陣將
   隊將
   馬將
   鑑人
   相馬
   誓眾軍令
   闕塞四夷
 卷四
  戰具
   攻城具
   守城具
   水攻具
   火攻具
   濟水具
   水戰具
   器械
   軍裝
 卷五
  預備
   築城
   鑿濠
   弩臺
   烽燧臺
   馬鋪土河
   遊奕地聽
   報平安
   嚴警鼓角
   定鋪
   夜號更刻
   鄉導
   井泉
   迷途
   搜山燒草
   前茅後殿
   釁鼓
   屯田
   人糧馬料
   軍資
   宴設音樂
 卷六
  陣圖
   風后握奇壘
   風后握奇外壘
   太白營圖
   偃月營圖
   陰陽隊圖
   教旗
   草教圖
   教弩圖
   合而為一陣圖
   離而為八陣圖
 卷七
  祭文
   禡牙文
   禡馬文
   祭蚩尤文
   祭名山大川文
   祭風伯雨師文
   祭毗沙門天王文
  捷書
   露布
  藥方
   治人藥方
   治馬藥方
 卷八
  雜占
   占日
   占月
   占五星
   占流星
   占客星
   占妖星
   占雲氣
   分野占
   風角
   五音占風
   鳥情占
 卷九
  遁甲
 卷十
  雜式
   元女式
   察情勝敗
   主客向背
   推神煞門戶
   龜卜
   山岡營壘
 跋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序
  太古之時,人不識其父,蒙如嬰兒。夏則居巢,冬則居穴,與鹿豕遊處。聖人以神任四時、合萬物於無形而神知之矣!過此以往非,神不足以見天地之心,非心不足以知勝敗之術。夫心術者,尊三皇、成五帝;賢人得之,以伯四海、王九州;智人得之,以守封疆、挫勍敵;愚人得之,以傾宗社、滅民族,故君子得之固窮,小人得之傾命。是以,兵家之所祕而不可妄傳,否則殃及九族。臣今所著《太白陰經》,其奇謀詭道;論心術,則流於殘忍,以為不如此,則兵不能振,故藏諸名山石室間,承帝命,欲備清覽,敢昧死以進。
  唐永泰四年,秋。
  河東節度使都虞候臣李筌譔。
  祕閣楷書臣羅士良謄。
  御書祗候臣張永和監。
  入內黃門臣朱永中監。
  入內內侍高班內品臣評元吉監。
  入內內侍高班內品臣趙承信監。
進太白陰經表
  臣筌言《太白陰經》者,記行師用兵之事也。臣聞:太白主兵,為大將軍,陰主殺伐,故用兵而法焉!伏惟乾元大聖光天文武孝肅皇帝陛下,仁育群生,義征不惠,遠方賓服,罔有不庭,雖武、尚征伐,而兵不可弭!德貴柔遠,而謀不可亡。臣筌,少室書生,才非武職,敢越樽俎,輒迷兵書,起〈天無陰陽〉,終〈兵家心術〉,凡一百篇,勒成十卷,號曰:《太白陰經》。人謀籌策、攻城器械、屯田、戰馬、營壘、陣圖,括囊無遺,秋毫無錄。其陰陽、天道、風雲、向背,雖遠人事,亦存而不忘,小及錐刀,大至城堡,智周乎萬物,而道濟乎三軍!轅門有之,雖桴鼓之吏、廝養之卒,亦可為萬人之將。言無文飾、理探玄微,十載修成,四方兵起,識者以為濟時之用。臣自風塵悖亂,牧□邊陲,兵行天機,戰伐常勝,雖坐偏裨之職,未展縱橫之謀,挾經懷慚,辜負聖化,職守有限,不及蹈舞闕庭,謹附表并經以聞。臣筌誠惶誠恐、頓首頓首,謹言。
  乾元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正議大夫,持節幽州軍州事幽州刺史并本州防禦使上柱國臣李筌上表。
  夫《太白陰經》者,有唐少室書生李筌,常遊名山,探奇術於嵩山虎口岩石壁中,得《黃帝陰符經》,遇驪山老姥,指明秘要,洞究深微,撰為兵書,名曰:《太白陰經》。上宣天機,以為將家之軌則也。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卷一
 人謀上
  天無陰陽篇 第一
  經曰:天圓地方,本乎陰陽。陰陽既形,逆之則敗,順之則成。蓋敬授農時,非用兵也。夫天地不為萬物所有,萬物因天地而有之;陰陽不為萬物所生,萬物因陰陽而生之。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陰陽之於萬物有何情哉!夫火之性,自炎,不為焦灼萬物而生其炎;水之性,自濡,不為漂蕩萬物而生其濡。水火者,一其性,而萬物遇之,自有差殊;陰陽者,一其性,而萬物遇之,自有榮枯。若水火有情,能浮石、沉木、堅金、流土,則知陰陽不能勝敗存亡吉凶善惡明矣!夫春風東來,草木甲坼,而積廩之粟不萌;秋天肅霜,百卉具腓,而蒙蔽之草不傷。陰陽寒暑,為人謀所變;人謀成敗,豈陰陽所變之哉!
  昔王莽徵天下善韜鈐者六十三家,悉備補軍吏,及昆陽之敗,會大雷風至,屋瓦皆飛,雨下如注。當此之時,豈三門不發、五將不具耶!亭亭白奸錯太歲月建,誤殆至如此。古有張伯松者,值亂出居,營內為賊所逼,營中豪傑皆遁。伯松曰:「今日反吟,不可出奔。」俄而賊至,伯松被殺,妻子被虜,財物被掠。桓譚《新論》曰:「至愚之人,解避惡時,不解避惡事。」則陰陽之於人有情哉!太公曰:「任賢使能,不時日而事利;明法審令,不卜筮而事吉;貴功賞勞,不禳祀而得福。」無厚德而占日月之數,不識敵之強弱而幸於天時,無智無慮而侯於風雲,小勇小力而望於天福,怯不能擊而恃龜筮,士卒不勇而恃鬼神,設伏不巧而任向背;凡天道鬼神,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索之不得,指虛無之狀,不可以決勝負,不可以制生死,故明將弗法,而眾將不能已也。
  孫武曰:「明王聖主、賢臣良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于眾者,先知也。先知,不可取於鬼神,不可求象於事,不可驗之於度;必求于人。」吳子曰:「料敵有不卜而戰者」,先知也。范蠡曰:「天時不作,弗為;人事不作,弗始。」天時為敵國有水旱災害、蟲蝗霜雹,荒亂之天時非孤虛向背之天時也。太公曰:「聖人之所生也欲正後世。」故為譎書而寄勝於天道,無益於兵也。夫如是,則天道於兵,有何陰陽哉!
 
  地無險阻篇 第二
  經曰:「地利者,兵之助。」猶天時不可恃也。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太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殷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太河經其南,荒淫怠政,武王殺之;秦之地左峟函,右汧隴,終南、太華居其前,九原、上郡居其後,刑政苛酷,子嬰迎降於軹道、姚泓面縛於灞上;吳之居,五嶺在其南,三江在其北,左滄浪,右衡山,刑政不修,吳王終於歸命陳主、卒於長城;蜀之分,左巫峽,右邛僰,南有瀘溪之障,北有劍閣之險,時無英雄,劉禪不能守,李勢不能固。由此言之,天時不能祐無道之主,地利不能濟亂亡之國。地之險易,因人而險,因人而易;無險、無不險,無易、無不易,存亡在於德,戰守在於地。惟聖主智將能守之,地奚有險易哉!
 
  人無勇怯篇 第三
  經曰:勇怯有性,強弱有地。秦人勁、晉人剛、吳人怯、蜀人懦、楚人輕、齊人多詐、越人澆薄、海岱之人壯、崆峒之人武、燕趙之人銳、涼隴之人勇、韓魏之人厚,地勢所生,人氣所受,勇怯然也。且勇怯在謀,強弱在勢。謀能勢成,則怯者勇;謀奪勢失,則勇者怯。
  既言秦人勁:申屠之子,敗於嶢關;杜洪之將,北於??水;則秦人何得而稱勁。吳人怯:吳王夫差,兵無敵於天下,敗齊於艾陵,長晉於黃池,則吳人何得而稱怯。蜀人懦:諸葛孔明,撮巴蜀之眾,窺兵中原,身為殭尸,而威加魏將,則蜀人何得而稱懦。楚人輕:項羽破秦,虜王離,殺蘇角,威加海內,諸侯俯伏,莫敢窺視,則楚人何得而稱輕。齊人多詐:田橫感五百死士,東奔海島,及橫死,同日而伏劍,則齊人何得而稱詐。越人澆薄:越王勾踐,以殘亡之國,恤孤老之眾,九年滅吳,以弱攻強,以小取大,則越人何得而稱澆薄。燕趙之人銳:蚩尤敗於涿鹿,燕丹死於易水,王濬縛於薊門,公孫戮於上谷,則燕趙之人何得而稱銳。涼隴之人勇:......所以勇怯在乎法,成敗在乎智;怯人使之以刑,則勇;勇人使之以賞,則死。能移人之性、變人之心者,在刑賞之間。勇之與怯於人何有哉!
 
  主有道德篇 第四
  經曰:古者,三皇得道之統,立於中央,神與化遊,以撫四方,天下無所歸其功;五帝則天法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君臣相讓其功。道德廢,王者出,而尚仁義;仁義廢,伯者出,而尚智力;智力廢,戰國出,而尚譎詐;聖人知道不足以理,則用法;法不足以理,則用術;術不足以理,則用權;權不足以理,則用勢;勢用,則大兼小、強吞弱。
  周建一千八百諸侯,其并為六國,六國連兵結難,戰爭方起。六國之君,非疏道德而親權勢。權勢用,不得不親;道德廢,不得不疏其理然也。唯聖人能反始復本,以正理國,以奇用兵,以無事理天下正者,名法也。奇者,權術也。以名法理國,則萬物不能亂;以權術用兵,則天下不能敵;以無事理天下,則萬物不能撓。不撓,則神清。神清者,智之原。智者,心之府。神清、智平,乃能形物之情。人主知萬物之情,裁而用之,則君子小人,不失其位。夫德厚而位卑者,謂之過;德薄而位尊者,謂之失。寧過於君子,無失於小人。過於君子,則人闕其理;失於小人,則物罹其殃。故曰:「人不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以其清且平也。人主之道清平,則任人不失其才,六官各守其職。四封之內,百姓之事,任之於相;四封之外,敵國之事,任之於將。語曰:「將、相明,國無兵。」舜以干戚而服有苗,魯以頖宮而來淮夷。以道勝者,帝;以德勝者,王;以謀勝者,伯;以力勝者,強。強兵滅,伯兵絕,帝王之兵前無敵人;主之道,信其然矣。
 
  國有富強篇 第五
  經曰:國之所以富強者,審權以操柄,審數以御人。課農者,術之事,而富在粟;謀戰者,權之事,而強在兵。故曰:「興兵而伐叛,則武爵任;武爵任,則兵強。按兵而勸農桑,農桑勸,則國富。」國不法地,不足以成其富;兵不法謀,不足以成其強。古者,聖人法天而皇,賢君法地而帝,智主法人而伯,乘天之時,因地之利,用人之力,乃可富強。
  乘天之時者,春植穀、秋植麥、夏長成、冬備藏。因地之利者,國有沃野之饒,而人不足於食者,器用不備也;國有山海之利,而人不足於財者,商旅不備也。通四方之珍異,以有易無,謂之商旅。飭力以長地之財,用資軍實,謂之農。夫理絲麻,以成衣服,謂之女功。雲夢之毛羽,黔溪之丹砂,荊揚之皮革角骨,江衡之柟梓,會稽之竹箭,燕齊之魚鹽旃裘,兗豫之漆枲絺苧,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吳之劍,燕之角,荊之簳,汾胡之笴,吳越之金錫,此地之財也。燕之涿鹿,趙之邯鄲,魏之溫軹,韓之滎陽,齊之臨淄,陳之宛邱,鄭之陽翟,洛川之二周,越之具區,楚之雲夢,齊之鉅鹿,宋之孟瀦,此地之良也。非有災害疾病而貧者,非惰則奢;世無奇業而獨富貴者,非儉則力。同列而相臣妾者,貧富使然也;同貫而相兼并者,強弱使然也;同地而或強或弱者,理亂使然也。苟有道理,地足容身,事可致也;苟有市井,交易所通,貨財可積也。
  夫有容身之地,智者不言弱;有市井之利;智者不言貧。地誠任,不患無財;人誠用;不畏強禦﹖故神農教耕而王天下,湯武戰伐而服諸侯。國愚,則智可以強國;國智,則力可以強人。用智者,可以強於內而富於外;用力者,可以富於內而強於外。是以,漢武帝南平百粵,以為園囿;卻羌胡,以為苑圃。珍怪異物,充於後宮;騊駼駃騠;實於外廄。匹庶乘堅良人,間厭柚橘,此謂智強於內而富於外。秦孝公行墾草之令,使商不得糴、農不得糶;廢逆旅、禁山澤、貴酒肉之價、重關市之賦,使農佚而商勞。行之數年而倉庾實,人知禮義。至於始皇,以為之資,東向而并諸侯,此為力富於內而強於外也。故知王之業,非智不戰,非農不瞻,過此以往而致富強者,未之有也。
 
  賢有遇時篇 第六
  經曰:賢人之生於世,無籍地,無貴宗,無奇狀,無智勇;或賢或愚,乍醉乍醒,不可以事跡求,不可以人物得。其得之者,在明君之心,道合而志同,信符而言順,如覆水於地,先流其濕;如燎火於原,先就其燥。故伊尹有莘之耕夫、夏癸之酒保,湯得之於鼎飪之間,升陑而放桀。太公朝歌之鼓刀、棘津之賣漿,周得之於垂綸之下,殺紂而立武庚。伍員被髮徒跣、挾弓矢乞食於吳,闔閭向風而高其義,下階迎之,三日與語,無復疑者。范蠡生於五戶之墟,為童時,內視若盲、反聽若聾,時人謂之至狂;大夫種來觀而知其賢,扣門請謁,相與歸於地戶。管夷吾束縛於魯,齊桓任之以相。百里奚自鬻於虞,秦穆任之以政。韓信南鄭之亡卒,淮陰之怯夫,漢高歸之以謀。故曰:「明君之心,如明鑑,如澄泉。」圓明於中,形物於外,則使賢任能,不失其時。若非心之見,非智之知,因人之視,借人之聽,其猶眩耄叟以黼黻聒,聾夫以韶濩玄黃,宮徵無貫於心,欲求得人,而幸其伯,未之有也。故五帝得其道而興,三王失其道而廢。廢興之道,在人主之心、得賢之用,非在兵強、地廣、人殷、國富也。
 
  將有智謀篇 第七
  經曰:太古之初,有[木百]皇氏,至於容成氏,不令而人自化,不罰而人自齊,不賞而人自勸,不知怒,不知喜,俞然若赤子。庖犧氏、神農氏,教而不誅;軒轅氏、陶唐氏、有虞氏,誅而不怨。蓋三皇之政以道,五帝之政以德。夏商衰,湯武廢道德、任智謀。......秦任商鞅、李斯之智,而并諸侯;漢任張良、陳平之智而滅項籍;光武任寇恂、馮異之智,而降樊崇;曹公任許攸、曹仁之智,而破袁紹;孫權任周瑜、魯肅之智,而敗魏武;劉備任諸葛亮之智,而王西蜀;晉任杜預、王濬之智,而平吳;苻堅任王猛之智,而定八表之眾;石勒任張賓之智,而生擒王淩;拓拔任崔浩之智,而保河朔之師;宇文任李穆之智,而挫高歡之銳;梁任王僧辨之智,而戮侯景;隋任高熲之智,而面縛陳主;太宗任李靖之智,而敗頡利可汗。有國家者,未有不任智謀而成王業也。故曰:將軍之事,以靜正理,以神察微,以智役物。見福於重關之內,慮患於杳冥之外者,將之智謀也。
 
  術有陰謀篇 第八
  經曰:古之善用兵者,必重天下之權,而研諸侯之慮。重權不審,不知輕重強弱之稱;揣情不審,不知隱匿變化之動靜。重莫難於周知,揣莫難於悉舉,事莫難於必成,此三者,聖人能任之,故兵有百戰百勝之術,非善之善者也;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夫太上用計謀,其次用人事,其下用戰伐。用計謀者,熒惑敵國之主,陰移諂臣,以事佐之;惑以巫覡,使其尊鬼事神;重其彩色文繡,使賤其菽粟,令空其倉庾;遺之美好,使熒其志;遺之巧匠,使起宮室高臺,以竭其財、役其力;易其性,使化改淫俗;奢暴驕恣,賢臣結舌,莫肯匡助,濫賞淫刑,任其喜怒,政令不行,信卜祠鬼,逆忠進諂,請謁公行,而無聖人之政,愛而與官,無功而爵,未勞而賞;喜則赦罪,怒則肆殺;法居而自順,令出而不行,信蓍龜、卜筮、鬼神、禱祠、讒佞、奇技,亂行於門戶,其所謂是者,皆非;非者,皆是。離君臣之際,塞忠讜之路,然後淫之以色,攻之以利,娛之以樂,養之以味。以信為欺,以欺為信,以忠為叛,以叛為忠。忠諫者死,諂佞者賞。令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急令暴刑,人不堪命,所謂未戰以陰謀傾之,其國已破矣。
  以兵從之,其君可虜,其國可隳,其城可拔,其眾可潰。故湯用此而桀放,周用此而紂殺,越用此而吳國墟,楚用此而陳蔡舉,三家用此而魯國弱,韓魏用此而東周分。儒生之言皆曰:「兵強大者必勝,小弱者必亡。」是則小國之君無伯王之業,萬乘之主無破亡之兆;昔夏廣而湯狹,殷大而周小,越弱而吳強,所謂不戰而勝者,陰傾之術,夜行之道,文武之教。聖人昭然獨見,忻然獨樂,其在茲乎!
 
  數有探心篇 第九
  經曰:古者,鄰國烽煙相望,雞犬相聞,而足跡不接於諸侯之境,車軌不結於千里之外,以道存生,以德安形,人樂其居。後世澆風起而淳朴散,權智用而譎詐生,鄰國往來用間諜;縱橫之事,用檃括之人矣。
  徐守仁義,社稷邱墟。魯尊儒墨,宗廟泯滅。非達奧知微,不能禦敵;不勞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見情偽,不能成名;材智不明,不能用兵;忠實不真,不能知人。是以,鬼谷先生述〈捭闔〉、〈揣摩〉、〈飛箝〉、〈抵巇〉之篇,以教蘇秦、張儀遊說於六國而探諸侯之心,於是術行焉!夫用探心之術者,先以道德、仁義、禮樂、忠信、詩書、經傳、子史、謀略、成敗渾而雜說,包而羅之,澄其心,靜其志,伺人之情,有所愛惡、去就,從欲而攻之,陰慮陽發,此虛言而往,彼實心而來,因其心,察其容,聽其聲,考其辭。言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既得其心,反射其意,符應不失,契合無二,膠而漆之,無使反覆,如養由之操弓、逢蒙之挾矢,百發無不中正,猶設罝罘,以罹魚兔,張其會,磔其腰,脅其虛,必衝綱而掛目,亦奚有孑遺哉!
  夫探仁人之心,必以信,勿以財;探勇士之心,必以義,勿以懼;探智士之心,必以忠,勿以欺;探愚人之心,必以蔽,勿以明;探不肖之心,必以懼,勿以常;探好財之心,必以賄,勿以廉。夫與智者言,依於博,智有涯而博無涯,則智不可以測博;與博者言,依於辨,博師古而辨應,今則不可以應辨。與貴者言,依於勢,貴位高而勢制高,則位不可以禁勢。與富者言,依於物,富積財而物可寶,則財不足以易寶。與貧者言,依於利,貧匱乏而利豐贍,則乏不可以賙豐。與賤者言,依於謙,賤人下而謙降下,則賤不可以語謙。與勇者言,依於敢,勇不懼而敢剛毅,則勇不可以懾剛。與愚者言,依於銳,愚質朴而銳聰明,則朴不可以察聰。此八者,皆本同其道,而末異其表。同其道,人所欲聽;異其表,聽而不曉。如此,則不測淺、不測深,吾得出無間、入無朕,獨往而獨來,或縱而或橫;如偃枯草,使東而東,使西而西;如引停水決之則流;壅之則止,謀何患乎不從哉!
  夫道貴制人、不貴制於人。制人者,握權;制於人者,遵命也。制人之術,避人之長,攻人之短;見己之所長,蔽己之所短。故獸之動,必先爪牙;禽之動,必先觜距;螫蟲之動,必以毒;介蟲之動,必以甲。夫鳥獸蟲豸,尚用所長以制物,況其智者乎!夫人好說道德者,必以仁義折之;好言儒墨者,必以縱橫禦之;好談法律者,必以權術挫之。必乘其始、合其終、摧其牙、落其角,無使出吾之右。徐以慶弔之言,憂喜其心,使其神不得為心之主。長生、安樂、富貴、尊榮、聲色、喜說,慶言也;死亡、憂患、貧賤、苦辱、刑戮、誅罰,弔言也。與貴者談,言弔則悲;與賤者談,言慶則悅。將其心,迎其意,或慶或弔,以惑其志,情變於內者,形變於外,常以所見而觀其所隱,所謂測隱探心之術也。雖有先王之道,聖智之術而無此者,不足以成伯王之業也。
 
  政有誅強篇 第十
  經曰:夫國有亂軍者,士卒怯弱、器械柔鈍、政令不一、賞罰不明,不預焉!所謂亂軍者,豪家權臣、閽寺嬖昵,為之軍吏,權軍之勢,擅將之威,公政私行,私門公謁。上發謀,下沮議;上申令,下不行。猛如虎、很如狼,強不可制者,皆謂之亂軍,各宜誅之。文宣誅少正卯於兩觀,而魯國清;田穰苴斬莊賈於表下,而軍容肅;魏絳刃楊干而諸侯服;項籍斬宋義,而天下怖。夫誅豪者,益其威;戮強者,增其權。威權生於豪強之身,而不在於士卒之庸。豪強有兼才者,則駕而御之,教而導之,如畜鷙鳥,如養猛虎,必節其飢渴、翦其爪牙、絆其足、猰其舌,呼之而隨,嗾之而走,牢籠其心使馴。吾之左右豪強無兼才者,則長其惡、積其凶、縱其心、橫其志,禍盈於三軍,怨結於萬人。然後誅之,以壯吾氣。故曰:「不善人者,善人之資。」為將帥者,國之師,不誅豪強,何以成三軍之威哉!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卷二
 人謀下
  善師篇 第十一
  經曰:兵非道德仁義者,雖伯有天下,君子不取。周德既衰,諸侯自作禮樂,專征伐,始於魯隱公,齊以技擊強,魏以武卒奮,秦以銳士勝。說者以孫、吳為宗,唯荀卿明於王道而非之。謂:齊之技擊是亡國之兵,魏之武卒是危國之兵,秦之銳士是干賞蹈利之兵。至於齊桓、晉文之師,可謂入其域而有節制矣。故齊之技擊,不可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敵秦之銳士;秦之銳士,不可當桓文之節制;桓文之節制,不可當湯武之仁義。故曰:「善師者不陣,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亡。」
  黃帝獨立於中央而勝四帝,所謂善師者不陣也。湯武征伐,陳師誓眾,放桀擒紂,所謂善陣者不戰也。齊桓南服強楚,使貢周室;北伐山戎,為燕開路,所謂善戰者不敗也。楚昭王遭闔閭之禍,國滅出亡,父兄相與奔秦請救,秦人出兵,楚王反國,所謂善敗者不亡也。凡兵,所以存亡繼絕、救亂除害,故伊、呂之將,子孫有國,與殷周並,下至末代,苟任詐力貪殘,孫、吳、韓、白之徒,皆身被誅戮,子孫不傳於嗣。蓋兵者,凶器;戰者,危事。陰謀逆德,好用凶器,非道德、忠信不能以兵定天下之災、除兆民之害也。
 
 貴和篇 第十二
  經曰:先王之道,以和為貴。貴和重,人不尚戰也。《春秋左氏傳》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軍之眾,無所用也。是故,晉悼公使魏絳和戎,以正諸華,八年之間,九合諸侯,如樂之和,無所不諧,羌戎亦歸;晉惠公內不侵不叛之臣,於是有崤之師。譬如捕鹿,晉人角之,戎人掎之。
  夫有道之主,能以德服人;有仁之主,能以義和人;有智之主,能以謀勝人;有權之主,能以勢制人。見勝易,知勝難。語曰:「先王耀德不觀兵,兵戢而時動,動則威,觀則玩,玩則無震。」故有衣冠之會,未嘗有歃血之盟;有革車之會,未嘗有戰陣之事。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古先帝王所以舉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文德以懷之懷之;不服,飾玉帛以啗之;啗之不來,然後命上將練軍馬、銳甲兵,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所謂叛而必討,服而必柔。既懷既柔,可以示德。書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夫如是,則四夷不足吞,八戎不足庭也。
 
  廟勝篇 第十三
  經曰:天貴持盈不失,陰陽四時之綱紀;地貴定傾不失,生長均平之土宜。人貴節事,調和陰陽,布告時令,事來應之,物來知之,天下盡其忠信、從其政令。故曰:「天道無災,不可先來;地道無殃,不可先倡;人事無失,不可先伐。」四時相乘,水旱愆和,冬雷夏霜,飛蟲食苗,天災也。山崩川涸,土不稼穡,水不澗下,五果不樹,八穀不成,地殃也。重賦苛政,高臺深池,興役過差,縱酒荒色,遠忠昵佞,窮兵黷武,人失也。上見天災,下睹地殃,傍觀人失。
  兵不法天,不可動;師不則地,不可行;征伐不和於人,不可成。天贊其時,地資其財,人定其謀。靜見其陽,動察其陰,先觀其跡,後知其心。所謂勝兵者,先勝而後求戰;敗兵者,先戰而後求勝。故曰:「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矣。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矣。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沉謀篇 第十四
  經曰:善用兵者,非信義不立,非陰陽不勝,非奇正不列,非詭譎不戰;謀藏於心,事見於跡。心與跡同者敗,心與跡異者勝。兵者,詭逆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心謀大,跡示小;心謀取,跡示與。惑其真,疑其詐;真詐不決,則強弱不分。湛然若玄元之無象,淵然若滄海之不測。如此,則陰陽不能算,鬼神不能知,術數不能窮,卜筮不能占,而況於將乎!夫善戰者,勝敗生於兩陣之間;其謀也,策不足驗;其勝也,形不足觀。能言而不能行者,國之害;能行而不能言者,國之用。故曰:「至謀不說,大兵不言,微乎!神乎!故能通天地之理,備萬物之情。」是故,貪者利之,使其難厭;強者卑之,使其驕矜;親者離之,使其攜貳。難厭則公正闕,驕矜則虞守虧,攜貳則謀臣去。
  周文利殷,而商紂殺;勾踐卑吳,而夫差戮;漢高離楚,而項羽亡。是故,屈諸侯者以言,役諸侯者以策。夫善兵者,攻其愛,敵必從;擣其虛,敵必隨;多其方,敵必分;疑其事,敵必備。從隨不得城守,分備不得併兵,則我佚而敵勞,敵寡而我眾。夫以佚擊勞者,武之順;以勞擊佚者,武之逆;以眾擊寡者,武之勝;以寡擊眾者,武之敗。能以眾擊寡,以佚擊勞,吾所以得全勝矣。夫竭三軍氣、奪一將心、疲萬人力、斷千里糧,不在武夫行陣之勢,而在智士權算之中。弱兮柔兮,卷之不盈懷袖;沉兮密兮,舒之可經寰海。五寸之鍵,能制闔闢;方寸之心,能易成敗。智周萬物而不殆,曲成萬物而不遺。順天信人,察始知終,則謀何慮乎不從哉!
 
  子卒篇 第十五
  經曰:古者,用人之力,歲不過三日,籍歛不過什一。公劉好貨,居者有積倉,行者有裹糧。太王好色,內無怨女,外無曠夫。文王作刑,國無冤獄。武王行師,士樂其死。古之善率人者,未有不得其心而得其力者也,未有不得其力而得其死者也。故國必有禮信親愛之義,然後人以飢易飽;國必有孝慈廉恥之俗;然後人以死易生。人所以守戰至死不衰者,上之所施者厚也。上施厚,則人報之亦厚。且士卒之於將,非有骨肉之親,使冒鋒鏑、突干刃、死不旋踵者,以恩信養之、禮恕導之、小惠漸之,如慈父育愛子也。故能救其阽危、拯其塗炭,卑身下士,齊勉甘苦,親臨疾病,寒不衣裘,暑不操扇,登不乘馬,雨不張蓋。軍幕未辦,將不言坐;軍井未通,將不言渴。妻子補綻於行間,身自分功於役作。簞醪之饋,必投於河;挾纊之言,必巡於軍。是以,人喜金鐸之聲、勇鼓鼙之氣者,非惡生而樂死,思欲致命而報之於將也。故曰:「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理,譬如驕子,不可用也。是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語曰:夫妻諧,可以攻齊;小夫怒,可以攻魯。王翦、李牧、吳起、田穰苴竟如此而兵強於諸侯也。
 
  選士篇 第十六
  經曰:統六軍之眾,將百萬之師,而無選鋒,渾而雜用,則智者無所施其謀,辨者無所施其說,勇者無所奮其敢,力者無所著其壯,無異獨行中原,亦何所取於勝負哉!故孫子曰:「兵無選鋒,曰北。」
  夫選士以賞,賞得其進;用士以刑,刑慎其退。古之善選士者,懸賞於中軍之門,有深沉謀慮出人之表者,以上賞而取之,名曰:「智能之士」。有辭縱理橫、飛箝捭闔,能移人之性、奪人之心者,以上賞而禮之,名曰:「辯說之士」。有得敵國君臣問間請謁之情性者,以上賞而禮之,名曰:「間諜之士」。有知山川水草次舍、道路迂直者,以上賞,而禮之名曰:「鄉導之士」。有制造五兵、攻守利器,奇變詭譎者,以上賞得而厚之,名曰:「技巧之士」。有引五石之弓矢貫重札,戈矛劍戟便於利用,陸搏犀兕,水攫黿鼉,佻身捕虜,搴旗摭鼓者,以上賞得而撫之,名曰:「猛毅之士」。有立乘奔馬,左右超忽,踰越城堡,出入廬舍,而亡形跡者,上賞得而聚之,名曰:「蹻捷之士」。有往返三百里不及夕者,上賞得而聚之,名曰:「疾足之士」。有力負六百三十斤行五十步者,上賞得而聚之;或二百四十斤者,次賞得而聚之,名曰:「巨力之士」。有步五行、運三式,多言天道、陰陽、詭譎者,下賞得而存之,名曰:「技術之士」。夫十士之用,必盡其才、任其道。計謀使智能之士,談說使辯說之士,離親間疏使間諜之士,深入諸侯之境使鄉導之士,建造五兵使技巧之士,摧鋒捕虜、守危攻強使猛毅之士,掩襲侵掠使蹻捷之士,探報計期使疾足之士,破堅陷剛使巨力之士,誑愚惑癡使技術之士,此謂任才之道、選士之術也。三王之后,五伯之辟,得其道而興,失其道而亡。興亡之道不在人主聰明文思,在乎選能之當其才也。
 
  勵士篇 第十七
  經曰:激人之心,勵士之氣。發號施令,使人樂聞;興師動眾,使人樂戰;交兵接刃,使人樂死;其在以戰勸戰,以賞勸賞,以士勵士,木石無心,猶可危而動、安而靜,況於勵士乎!古先帝王伯有天下,戰勝於外,班師校功,集眾於中軍之門。上功賜以金璋紫綬,錫以錦綵,衣以繒帛,坐以重裀,享以太牢,飲以醇酒,父母妻子皆賜紋綾,坐以重席,享以少牢,飲以酎酒。大將軍捧賜,偏將軍捧觴,大將軍令於眾曰:「戰士某乙等奮不顧身,功超百萬,斬元戎之首,搴大將之旗,功高於眾,故賞上賞,子孫後嗣長稱卿大夫之家。」父母妻子皆受重賞,牢席有差,眾士咸知。次功賞以銀璋朱綬,紋綾之衣,坐以重席,享以少牢,飲以酎酒,父母妻子贈以繒帛,坐以單席,享以雞豚,飲以釃酒。偏將軍捧賜,子將軍捧觴,大將軍令於眾曰:「戰士某乙等勇冠三軍,功經百戰,斬驍雄之首,搴虎豹之旗,功出於人,賜以次賞,子孫後嗣長為勳給之家。」父母妻子皆受榮賞,牢席有差,眾士咸知。下功賞以布帛之衣,坐以單席,享以雞豚,飲以釃酒,父母妻子立而無賞,坐而無席。子將軍捧賜,卒捧觴,大將軍令於眾曰:「戰士某乙等戮力行間,劬勞歲月,雖無搴旗斬將,實以跋涉疆場,賜以下賞,子孫後嗣無所庇諸。」父母妻子不及坐享,眾士咸知。令畢,命上功起再拜大將軍,讓曰:「某乙等忝列王臣,敢不盡節,有愧無功,叨受上賞。」大將軍避席曰:「某乙等不德,謬居師長,賴爾之功,梟懸凶逆,盛績美事,某乙等無專善。」退而復坐。命次功再拜上功,上功曰:「某乙等無謀無勇,遵師長之命,有進死之榮,無退生之辱,身受殊賞,上光父母,下及妻子,子其勉旃。」下功退而復坐。夫如是勵之,一會,則鄉勉黨,里勉鄰,父勉子,妻勉夫;二會,則縣勉州,師勉友;三會,則行路相勉,聞金革之聲相踐而出,鄰無敵國,邑無堅城,何患乎不勉哉!
 
  刑賞篇 第十八
  經曰:有虞氏畫衣冠,異章服,以州輔牧而奸不犯,其人醇。湯武鑿五刑,傷四肢,以繆輔刑而奸不止,其人淫。有虞非仁也,湯武非異也;其道異者,時也。古之善治者,不賞仁,賞仁,則爭為施而國亂;不賞智,賞智,則爭為謀而政亂;不賞忠,賞忠,則爭為直,而君亂;不賞能,賞能,則爭為功,而事亂;不賞勇,賞勇,則爭為先,而陣亂。
  夫蒞眾以仁,權謀以智,事君以忠,制物以能,臨敵以勇。此五者,士之常。賞其常,則致爭;致爭,則政亂;政亂,則非刑不治。故賞者,忠信之薄,而亂之所由生;刑者,忠信之戒,而禁之所由成。刑多而賞少,則無刑;賞多而刑少,則無賞。刑過,則無善;賞過,則多奸。王者以刑禁,以賞勸,求過而不求善,而人自為善。賞,文也;刑,武也。文武者,軍之法,國之柄。
  明主首出,庶物順時,以撫四方,執法而操柄,據罪而制刑,按功而設賞。賞一功而千萬人悅,刑一罪而千萬人慎;賞無私功,刑無私罪,是謂軍國之法、生殺之柄。故曰:「能生而能殺,國必強;能生而不能殺,國必亡。」能生死而能赦殺者,上也。刑賞之術無私,常公於世以為道。其道也,非自立於堯舜之時,非自逃於桀紂之朝;用得而天下治,用失之而天下亂。治亂之道在於刑賞,不在於人君。過此以往,雖彌綸宇宙、纏絡萬品,生殺之外,聖人錯而不言。
 
  地勢篇 第十九
  經曰:善戰者,以地強,以勢勝;如轉圓石於千仞之谿者,地勢然也。千仞者,險之地;圓石者,轉之勢也。地無千仞而有圓石,置之窳塘之中,則不能復轉;地有千仞而無圓石,投之方稜偏匾,則不能復移。地不因險,不能轉圓石;石不因圓,不能赴深谿。故曰:「兵因地而強,地因兵而固。」
  夫善用兵者,高邱勿向,背邱勿迎,負陰抱陽,養生處實,則兵無百病。是故,諸侯自戰於地,名曰:散地。入人之境不深,名曰:輕地。彼此皆利,名曰:爭地。彼我可往,名曰:交地。三屬諸侯之國,名曰:衢地。深入,背人城邑,名曰:重地。山林、沮澤、險阻,名曰:圮地。出入迂隘,彼寡可以擊吾眾,名曰:圍地。疾戰則存,不戰則亡,名曰:死地。故散地無戰,輕地無留,爭地無攻,交地無絕,衢地無合,重地則掠,圮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是故,城有所不攻,計不合也;地有所不爭,未見利也;君命有所不聽,不便事也。凡地之勢,三軍之權,良將行之,智將遵之,而旅將非之,欲幸全勝,飛龜舞蛇,未之有也。
 
  兵形篇 第二十
  經曰:夫兵之興也,有形有神。旗幟金革,依於形;智謀計事,依於神。戰勝攻取,形之事,而用在神;虛實變化,神之功,而用在形。形粗而神細,形無物而不鑑,神無物而不察。形誑而惑事其外,神密而圓事其內。觀其形不見其神,見其神不見其事。以是參之:曳柴揚塵,形其眾也;減灶滅火,形其寡也。勇而無剛,當敵而速去之,形其退也;斥山澤之險,無所不至,形其進也。油幕冠樹,形其強也;偃旗臥鼓,寂若無人,形其弱也。故曰:兵形象陶人之埏土,鳧氏之冶金;為方為圓,或鐘或鼎。金土無常性,因工以立名;戰陣無常勢,因敵以為形。故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間諜不能窺,智略不能謀。因形而措勝於眾,眾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形不因神不能為變化,神不因敵不能為智謀。故水因地而制形,兵因敵而制勝也。
 
  作戰篇 第二十一
  經曰:昔之善戰者,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圓則行,方則止。行者,非能行而勢不得不行;止者,非能止而勢不得不止。夫戰人者,自鬥於其地,則散;投之於死地,則戰。散者,非能散,勢不得不散;戰者,非能戰,勢不得不戰。行止不在於木石,而制在於人;散戰不在於人,而制在於勢。此因勢而戰人也。
  夫未見利而戰,雖眾必敗;見利而戰,雖寡必勝利者,彼之所短,我之所長也。見利而起,無利則止,見利乘時,帝王之資。故曰:「時之至,間不容息。」先之則太過,後之則不及。見利不失,遭時不疑,失利後時,反受其害。疾雷不及掩耳,卒電不及暝目。赴之若驚,用之若狂,此因利之戰人也。
  夫戰者,左川澤,右邱陵,背高向下,處生擊死,此平地之戰人也。逼敵無近於水,彼知不免,致死拒我,困獸猶鬥,蜂蠆有毒,況於人乎!令其半濟而擊之,前者知免,後者慕之,蔑有鬥心。敵逆水而來,迎之於水內,此水上之戰人也。左右山陵、谿谷險狹與敵相遇,我則金鼓蔽山、旗幟依林、登高遠斥、出沒人馬,此山谷之戰人也。勢利者,兵之便;山水平陸者,戰之地。夫善用兵者,以便勝,以地強,以謀取,此勢之戰人也。如建瓴水於高宇之上,砉然而無滯霤;又如破竹,數節之後,迎刃自解,無復著手。
 
  攻守篇 第二十二
  經曰:地所以養人,城所以守地,戰所以守城。內得愛焉,所以守也;外得威焉,所以攻也。守不足,攻有餘;力不足者守,力有餘者攻。攻人之法,先絕其援,使無外救,料城中之粟,計人日之費。糧多人少,攻而勿圍;糧少人多,圍而勿攻。力未屈、粟未盡、城尚固,而拔者,攻之至也;力屈、粟殫、城壞,而不拔者,守之至也。
  夫守城之法,以城中壯男為一軍,壯女為一軍,男女老弱為一軍。三軍無使相遇,壯男遇壯女,則費力而奸生;壯女遇老弱,則老使壯悲,弱使強憐。悲憐在心,則使勇人更慮,壯夫不戰。故曰:善攻者,敵不知所守;善守者,敵不知所攻。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
 
  行人篇 第二十三
  經曰:君擇日登拜大將軍,繕甲兵,具卒乘。出則破人之國、敗人之軍、殺人之將、虜人之俘。贏糧萬里,行於敵人之境,而不知敵人之情,將之過也。敵情不可求之於星辰,不可求之於神鬼,不可求之於卜筮,而可求之於人。
  昔商之興也,伊尹為夏之庖人;周之興也,呂望為殷之漁父。秦之帝也,李斯為山東之獵;夫漢之王也,韓信為楚之亡卒;魏之伯也,荀彧為袁紹之棄臣;晉之禪也,賈充任魏;魏之起也,崔浩家晉。故七君用之而帝天下。夫賢人出奔,必有佞臣持君之衡,是以失度,佐「有扈」孤功專「驩兜」成均權三苗推移佞「桀」(按:此處疑有缺文。),崇侯諂紂,優旃惑晉。故曰:三仁去而殷墟,二老歸而周熾,子胥死而吳亡,范蠡存而越伯,五羖入而秦喜,樂毅出而燕懼。將能收敵國之人而任之,以索其情,戰何患乎不克!故曰:「羅其英,敵國傾;羅其雄,敵國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夫行人之用事有二:一曰:因敵國之人來觀釁於我,我高其爵、重其祿、察其辭、覆其事;實則任之,虛則誅之;任之以鄉導。二曰:吾使行人觀敵國之君臣;左右執事,孰賢孰愚?中外近人,孰貪孰廉?舍人謁者,孰君子孰小人?吾得其情,因而隨之,可就吾事。
  夫三軍之重者,莫重於行人;三軍之密者,莫密於行人。行人之謀,未發有漏者與告者皆死,謀發之日,削其槁、焚其草、金其口、木其舌,無使內謀之泄。若鷹隼之入重林,無其蹤;若遊魚之赴深潭,無其跡。離婁俛首,不見其形;師曠傾耳,不聆其聲。微乎!微乎!與纖塵俱飛,豈飽食醉酒爭力輕合之將,而得見行人之事哉!
 
  鑑才篇 第二十四
  經曰:人稟元氣所生,陰陽所成。淳和平淡,元氣也;聰明俊傑,陰陽也。淳和不知權變,聰明不知至道。夫人柔順安恕,失於斷決,可與循節,難與權宜。強悍剛猛,失於猜忌,可與涉難,難與持守。貞良畏慎,失於狐疑,可與樂成,難與謀始。清介廉潔,失於局執,可與立節,難與通變。韜晦沉靜,失於遲回,可與深慮,難與應捷。
  夫聰明秀出之謂英,膽力過人之謂雄。英者,智也;雄者,力也。英不能果敢,雄不能智謀,故英得雄而行,雄得英而成。
  夫人有八性不同,仁義、忠信、智勇、貪愚。仁者好施,義者好親,忠者好直,信者好守,智者好謀,勇者好決,貪者好取,愚者好矜。人君合於仁義,則天下親;合於忠信,則四海賓;合於智勇,則諸侯臣;合於貪愚,則制於人。仁義可以謀縱,智勇可以謀橫;縱成者王,橫成者伯。王伯之道不在兵強士勇之際,而在仁義智勇之間,此亦偏才未足以言大將軍。
  若夫能柔能剛,能翕能張,能英而有勇,能雄而有謀,圓而能轉,環而無端,智周乎萬物,而道濟於天下!此曰通才。可以為大將軍矣。故曰:「將者,國之輔。輔周則國強,輔隙則國弱,是謂人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不可不察也。」明主所以擇人者,閱其才通而周鑑,其貌厚而貴;察其心貞而明,居高而遠望,徐視而審聽,神其形,聚其精,若山之高不可極,若泉之深不可測。然後審其賢愚,以言辭;擇其智勇,以任事,乃可任之也。夫擇聖以道,擇賢以德,擇智以謀,擇勇以力,擇貪以利,擇奸以隙,擇愚以危。事或同而觀其道,或異而觀其德,或權變而觀其謀,或攻取而觀其勇,或貨財而觀其利,或捭闔而觀其間,或恐懼而觀其安危。故曰:欲求其來,先察其往;欲求其古,先察其今。先察而任者昌,先任而察者亡。
  昔市偷自鬻於晉,晉察而用之,勝楚。伊尹自鬻於湯,湯察而用之,放桀。智能之士,不在遠近。仁人不因困阨,無以廣其德;智士不因時棄,無以舉其功。王者不因絕亡,無以立其義;霸者不因強敵,無以遺其患。明主任人,不失其能;直士舉賢,不離於口。無萬人之智者,不可據於萬人之上。故曰:「不知軍中之事,而同軍中之政者,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者,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夫如是,則君不虛王,臣不虛貴。所謂君道知使臣,臣術知事君者。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卷三
 雜儀
  授鉞篇 第二十五
  經曰:國有疆場之役,則天子居正殿,命將軍,詔之曰:「朕以不德,謬承大運,致寇敵侵擾,攻掠邊陲,日旰忘食,憂在寤寐,勞將軍之神武,帥師以應之。」將軍再拜受詔,乃令太史卜,齋三日,於太廟拂龜。太史擇日以授鉞,君入太廟,西面立,親操鉞,以授將軍曰:「從此以往,上至於天,將軍制之。」復操斧柄,授將軍曰:「從此以往,下至于泉,將軍制之。」將軍既受命,跪而答曰:「臣聞:國不可從外治,軍不可從內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應敵。臣既受命,專斧鉞之威,臣不願生還,請君亦垂一言之命於臣。君不許臣,臣不敢將;君許臣,乃辭而行。」三軍之事,不聞君命,皆由於將出,臨敵決戰無有二心。若此無天於上,無地於下,中無君命,傍無敵人。是故,智者為之慮,勇者為之鬥,氣厲青雲,疾若馳騖,兵不接刀而敵降伏,戰勝於外,功立於內。於是將軍乃縞素避舍,請於君,君命捨之。
 
  部署篇 第二十六
  經曰:兵有四正四奇,總有八陣,或合為一,或離為八。以正合,以奇勝,餘奇為握奇,聚散之勢,節制之度也。
  一萬二千五百人為一軍。一萬二千象十有二月,五百象閏餘,窮陰極陽,備物成功,征無義,伐無道。聖人得以興,亂人得以廢。興廢存亡、昏明之術,皆由兵也。
  司馬穰苴曰:「五人為伍,十伍為部。」部,隊也。一軍凡二百五十隊,每十隊以三為奇。風后曰:「餘奇握奇。」故一軍以三千七百五十人為奇兵,隊七十有五,外餘八千七百五十人,部隊一百七十五分為八陣,陣有一千九十三人七分五銖,隊有二十二火人為一陣之部署。今舉一軍,則千軍可知矣。
 
  將軍篇 第二十七
  經曰:三軍之眾,萬人之師,張設輕重,在於一人,不可不察也。一人大將軍,智、信、仁、勇、嚴、謹、賢、明者任。二人副將軍,智、信、仁、勇、嚴、毅、平、直者任,一人主軍糧,一人主征馬。四人總管,嚴識軍容者任,二人主左右虞候,二人主左右押衙。八人子將,明行陣、辨金革、曉部署者任。八人大將軍別奏,十六人大將軍傔,八人副大將別奏,一十六人總管傔,八人子將別奏,一十六人子將傔,忠勇、驍果、孝義、有藝能者任。一人判官,沉深謹密、計事精敏者任,濡鈍勿用。一人軍正,主軍令斬決罪隸及行軍禮儀、祭祀賓客進止。四人軍典,謹厚、明書算者任。
 
  陣將篇 第二十八
  經曰:古者,君立於陽,大夫立於陰。是以,臣不得窺君,下不得窺上,則君臣上下之道隔矣。夫智均不能相使,力均不能相勝,權均不能相懸。道同則不能相君,勢同則不能相王,情同則不能相順。情異則理,情同則亂,故大將以智,裨將以勇。以智使勇,則何得而不從哉!一人偏將軍,勇猛果敢、輕命好戰者任。二人副偏將軍,無謀於敵、有死於力、守成規而不失者任。四人子將,目明旌旗、耳察金鼓、心存號令、宣布威德者任。二人虞候,擒奸摘伏、深覘非常、伺察動靜、飛符走檄、安忍好殺、事任惟時者任。二人承局,差點均平、更漏無失、糾舉必中者任。六人偏將軍別奏,一十二人偏將軍傔,六人副偏將軍別奏,十二人副偏將軍傔,八人虞候兼充子虞候,並忠勇、驍果、孝義、藝能者任。一人判官,主倉糧財帛出納,軍器刑書公平者任。二人軍典,明書記、謹厚者任。
 
  隊將篇 第二十九
  經曰:智者之使愚也,聾其耳,瞽其目,迷其心,任其力,然後用其命。如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與之登高去其梯,入諸侯之境廢其梁。役之以事,勿告之以謀;語之以利,勿告之以害。則士可以得其心而主其身。如此,則死生聚散,聽之於我,是謂良將。
  一人隊將,經軍陣、習戰鬥、識進止者任。一人隊管、一人隊頭、二人副隊頭,主文書、酬功賞、知勞苦、明部分行列疏密,並責成於副隊頭,公直明曉者任。一人秉旗、二人副旗,並勇壯者任。一人枹鼓,主昏明發警、進退節制,氣勇志銳者任。一人吹角,主收軍退陣,謹守節制、懦怯忠謹者任。一人司兵,主五兵銳利、支分器仗,明解者任。一人司倉,主支分財帛、給付軍糧,清廉者任。一人承局,主雜供差,無人情、惡口舌者任。五人火長,主廚膳飯食、養病、守火、內衣、資椎採、戰陣不預,仁義者任。
 
  馬將篇 第三十
  經曰:夫戎馬,必安其處所,適其水草,節其飢飽;冬則溫廄,夏則涼廄;刻剔鬃毛,謹落蹄甲。狎其耳目,無令驚悚;習其驅馳,閑其進止,人馬相親。然後可使鞍勒,轡銜必先堅完,斷絕必補。凡馬不傷於末,必傷於始;不傷於飢,必傷於飽。日暮道遠,必數上下,寧勞於人,慎無勞馬。常令有餘,備敵覆我。能明此者,可以橫行八表。
  凡馬軍,人支兩匹。一軍征馬二萬五千匹,其無馬者,亦如五支,令以兩匹為率。一人征馬副大將,軍中擇善牧養者任。二人征馬總管副偏將,軍中擇善牧養者任。八人征馬子將軍,軍中擇明閑牧養者任。五十人征馬押官定見,軍中擇善牧養者任。五百人群頭善乘騎者任,一云百人群頭毉,亦群頭中擇取一千人馬子軍外差,又云五百人馬子毉馬在內。
 
  鑑人篇 第三十一
  經曰:凡人,觀其外,足知其內。七竅者,五臟之門戶。九候三停,定一尺之面;智愚勇怯,形一寸之眼。天倉金匱,以別其貴賤貧富。夫欲任將,先觀其貌,後知其心。
  神有餘法:容貌堂堂,精爽清徹,聲色不變,其志榮枯,不易其操,是謂神有餘。
  形有餘法:頭頂豐停,腹肚濃厚,鼻圓而直,口方而稜,頤額相臨,顴耳高聳,肉多而有餘,骨粗而不露,眉目明朗,手足紅鮮,望下而就高,比大而獨小,是謂形有餘。
  心有餘法:遏惡揚善,後己先人,無疾人以自賢,無危人以自安,好施陰德,常守忠信,豁達大度,不拘小節,是謂心有餘。
   鑑頭、目、鼻、口、舌、齒法:
  虎頭高視,富貴無比;犀頭崒嵂,富貴鬱鬱;象頭高廣,福祿居長;鹿頭側長,志氣雄強;龜頭郤縮,喉豐酒肉;獺頭橫闊,志氣豁達;駝頭蒙鴻,福祿千鍾;蛇頭平薄,財物寥落;駱頭尖銳,貧厄無計;兔頭蔑頡,志氣下劣;狗頭尖圓,泣淚漣漣。
  眉直頭昂,富貴吉昌;眉薄而晞,少信多欺;髮欲細密,鬚欲麄疏。
  眼目光彩明淨者,貴;眼鼻成就者,魂魄強美;眉目指瓜者,好施;眼鼻口小者,多虛少實;眼鼻口大者,有實無虛;眼中赤脈貫瞳子者,兵死。雞眼捲頭,不淫即偷;羊目直視,能殺妻子;豬目應瞪,刑禍相仍,亦主小貴;蜂目豺聲,常行安忍;螻蛄目,心難得;魚目,多厄;猴目,窮寒;鷹視狼顧,常懷嫉妒;牛頭虎視,富貴無比。
  鼻圓隆實,富貴終吉;鼻孔小縮,慳貪不足;蜣蜋鼻,少意智。野狐鬚,無信期;羖羊鬚,多狐疑。
  口如馬喙,心難信制;口如鳥嘴,窮寒客死;口如河海,富貴自在;唇如點朱,才學代無。
  舌紅且厚,神識自守;吐舌及鼻,有壽復貴。
  鋸齒食肉,平齒食菜,疏齒猛毅,密齒淳和,細齒長貧,名曰:鬼齒。
   鑑頷、耳、胸、背、手、肚、黑子、面形法:
  燕頷封侯,腮尖乏肉,意志不足。
  耳輪厚大鮮明者,貴而且壽;小薄者,賤而且夭。
  虎項圓粗,富貴有餘;鶴頂了了,財物乏少。頸[上分下鹿]短者,富貴;長細者,貧賤。
  胸背如龜,富貴巍巍;胸長而方,智勇無雙。
  手足尖濃,指密而厚者,富貴;手如雞足,智意褊促;手如豬蹄,智意昏迷;手如狙掌,勤勞伎倆。
  肚如乖壺,富貴有餘;牛腹貪婪,狗腹窮寒,蝦蟆腹懶,蜥蜴腹緩。
  凡人聲欲深且實,不欲淺而虛,遠而不散,近而不亡,淺而非壯,深而不藏,大而不濁,小而不彰,細而不亂,幽而能明,餘響澂徹,有若笙簧,宛轉流韻,能圓而長。虎聲將軍,馬聲驍勇。雄聲雌視者,虛偽人也;氣急而聲重者,真實人也。
  凡黑子欲得大而明生。隱處吉,露處凶。
  凡人面欲圓,胸欲方,上欲長,下欲短。
  凡人胸欲厚,背欲負五嶽、成四瀆好,頭高足厚,頸短臂長,似虎似龍,所謂行、住、坐、臥,飲食音聲,似非一處也。
   鑑頭骨、玉枕、額文法:
  腦頭高聳起,將軍。「□」(按:三弦月重疊狀)三關玉枕,萬戶侯近下將軍;「◎」車輪枕,封侯;「品」三星枕,封王;「□」(一上弦月狀)偃月枕,封三公;「□」四方枕,封侯;「□」(十字中空狀)十字枕,封二千石;「□」(酒壺橫躺狀)酒樽枕,二千石;三公「□」(丈字中空狀)上字枕,封侯;「○」圓枕,封侯。
  「□」(北字中空狀)額上有北字文,將軍;「□」(兩垂直并排線狀)額上有兩立文,二千石;「□」(四垂直并排線狀)眉間有四立文,封侯;「八」眉間有八字龍文,將軍;「□」(三上弦月線狀)眉間有三偃月文,封侯;「□」(下弦月狀)額上有覆月文,將軍;「八」眉上有文通髮,將軍;「土」眉間有土字文,封侯;「文」眉間有文字文者,兵死。
  凡人色,欲正不欲邪!白如凝脂,黑如傅漆,紫如爛椹,黃如蒸粟,赤如炎火,青如浴藍,皆三公、將、相也。
 
  相馬篇 第三十二
  經曰:相馬之法:先相頭耳:耳如撇竹,,眼如鳥目,麞脊、麟腹、虎胸,尾如垂帚。次相頭骨:稜角成就,前看、後看、側看,但見骨側狹,見皮薄露,鼻衡柱側,高低額欲伏,臺骨分明,分段俱起,視盼欲遠,精神體氣高爽。立蹄攢聚,行止循良,走驟輕躁,毛鬣輕潤,喘息均細,擎頭如鷹,龍頭高舉而遠望,淫視而遠聽,前看如雞鳴,後看如蹲虎,立如獅子,辟兵萬里,頷鼻中欲得受人拳,名曰:太倉。
  太倉寬易飼,胸臆欲闊,胸前三臺骨欲起,分段分明,鬣欲高,頭欲方,目欲大,而光脊欲強壯有力,腹脅欲張,四下欲長。耳欲緊小,小即耐勞。目大膽,大膽則不驚。鼻欲大,鼻大則肺大,肺大則能走。(月兼)欲小,小則易飼。肋欲得密,口欲上尖下方,舌欲薄長赤色如朱,齒欲齶瓣分明,牙欲去齒二寸,腹下欲廣且平方。牙欲白,則長壽,望之大,就之小,筋馬也。前視見目,傍視見腹,後視見肉,駿馬也。齒欲齊密,上下相當,上唇欲急,而方下唇欲緩而厚。口欲紅而有光,如穴中看火,千里馬也。臆間欲廣一尺以上,能久走,頭欲高,如剝兔龍顱,穴目平脊,大腹[月坒]肉多者,行千里;眼中紫縷貫瞳子者,五百里;上下徹者,千里。
  凡馬不問大小肥瘦,數肋有十二、十三,四百里;十四、十五,五百里。旋毛起腕膝上者,六百里;腹脊上者,五百里;項轅大者,三百里;目中有童人如並立並坐者,千里;羊鬚中生距如雞者,五百里耳。本下角長一二寸者,千里頭如渴鳥者,千里馬初生無毛,七日方得行者,千里;尿過前蹄一寸已上者,五百里;尿舉如一足大者,千里;腹下有逆毛者,千里;蘭孔中有筋皮及毛者,五百里;眼上孔是也,蹄青黑赤紅白,硬如蚌,有隴道成者,軟口叉吻頭厚者,硬口叉淺者,不能食眼下無伏蟲及骨者,咬人;目小多白,驚後足欲曲,腕耳中欲促,凡馬後爾;足白者,老馬駒;前兩足白者,小馬駒。
  馬有五勞卸鞍不(馬展)者,骨勞(馬展)而不起者,筋勞起而不振者,皮勞振而不噴者,氣勞噴而不尿者,血勞骨勞絆之卻行三十步,差。皮勞以手摩,兩鞍下汗出,差。氣勞長韁牽之行得尿者,差。血勞高繫,勿令頭低而食,差。馬口,春青色、夏赤色、秋白色、冬黑色,皆死,此名入口病也。
 
  誓眾軍令篇 第三十三
  經曰:陶唐氏,以人戒於國中,欲人強其命也。有虞氏,以農教戰漁獵簡習,故人體之。夏后氏,誓眾於軍中,欲人先其慮也。殷人,誓眾於軍門之外,欲人先意以待事也。周人,將交白刃而誓之,以致人意也。夏賞於朝,賞善也;殷戮於市,戮不善也。周賞於朝,戮於市,兼質文心也。夫人,以心定言,以言出令,故須振雄略、出勁辭、銳鐵石之心,凜風霜之氣,發揮號令,申明軍法。
「誓眾文」:
  某將軍某乙告爾六軍將吏士伍等。聖人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不庭。兼弱攻昧,取亂侮亡。今戎夷不庭式,干王命,皇帝授我斧鉞,肅將天威,有進死之榮,無退生之辱,用命賞于祖,不用命戮于社。軍無二令,將無二言,勉爾,乃誠,以從王事,無干典刑。
「軍令」:
  經曰:師眾,以順為武,有死無犯為恭,故穰苴斬莊賈,魏絳戮楊干,而名聞諸侯,威震鄰國。令之不行,不可以稱兵。三令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申明而不如法者,將之過也。先甲三日,懸令於軍門,付之軍正,使執本宣於六軍之眾。有犯命者,命軍正准令按理而後行刑,使六軍知禁而不敢違也。
  一漏軍事者,斬;漏泄軍中陰謀及告事者,皆死。
  一背軍走者,斬;在道及營臨陣同。
  一不戰而降敵者,斬;背順歸逆同。
  一不當日時後期者,斬;詐事會戰同。阻雨雪水火不坐。
  一與敵人私交通者,斬;籍沒其家言語書疏同。
  一失主將者,斬;隨從則不坐。
  一失旌旗節鉞者,連隊斬;與敵人所取同。
  一臨難不相救者,斬;為敵所急不相救者同。
  一誑惑訛言妄說陰陽卜筮者,斬;妄說鬼神災祥,以動眾者同。
  一無故驚軍者,斬;呼呌奔走妄言煙塵者同。
  一遺棄五兵軍裝者,斬;不謹固檢察者同。
  一自相竊盜者,斬;不計多少。
  一將吏守職不平藏情相容者,斬;理事曲法者同。
  一以強凌弱,樗蒲忿爭,酗酒喧競,惡罵無禮,於理不順者,斬;因公宴集醉者,不坐。
  一軍中奔走軍馬者,斬;將軍已下,並步入營乘騎者同。
  一破敵先擄掠者,斬;入敵境亦同。
  一更鋪失候犯夜失號擅宿他火者,斬;恐奸得計。
  一守圍不固者,斬;罪一火主吏。
  一不伏差遣及主吏役使不平者,斬;有私及強梁者同。
  一侵欺百姓姦居人子女及將婦人入營者,斬;恐傷人軍中,慎子女氣。
  一違將軍一時一命皆斬。
 
  關塞四夷篇 第三十四
  經曰:關塞者,地之要害也。設險守固,所以乖蠻隔夷,內諸夏而外夷狄,尊衣冠禮樂之國,卑氈裘毳服之長,是以荒要侯甸從此別矣。
  關內道自京西出塞門鎮,經朔方節度,去西京一千三百五十里,去東京二千里,關五原塞表,匈奴之故地,以渾邪部落為皋蘭都督府,斛律部落為高關州,渾蔔焦部落為浚稽州,魯麗塞下置六胡州,黨項十四拓拔舍利僕固野剎桑乾節子等,部落牧其原野。
  黃河北道安北舊去西京五千二百里,西京六千六百里。今移在永清去西京二千七百里,東京三千四百里,關大漠以北回紇部落為瀚海都督府,多覽部落為燕然都督府,思結部落為盧山都督府,同羅拔拽古部落為幽陵都督府,同羅部落為龜林都督府,匐利羽為稽田州,奚結部落為雞鹿州,道歷陰山、羊那山、龍門山、牛頭山、鐵勒山、北庭山、真檀山、木刺山、諾真山,涉黑沙道入十姓部故居地。
  河東道自京西東出蒲律關,經太原,抵河東節度,去西京二千七十五里,去東京一千六百四十五里。關榆林塞北,以頡利左渠故地置定襄都督府,管等六州。以右渠地置雲中都督府,管阿史那等五州。道歷三川口,入三山母谷,道通室韋大落泊,東入奚,西入默啜故地。
  隴右道自西京出大鎮關,經隴西節度,去西京一千四百里,去東京一千二百七十五里。南出關黨項雜置據業鱗可等四十州,分隸緣邊等諸州,西距吐番,去西京一萬二千里,北去鳳林關,度黃河西南,入鬱標、柳谷、彰豪、清海、大非海、鳥海、小非海、星海、泊悅海、萬海、曰海、魚海,入吐番。
  河西道自京西西北出蕭關、金城關,自河西節度,去西京二千一十里,去東京二千八百十一里,北海、抵日亭海、彌娥山、獨洛河道,入九姓十箭三屈故居地。
  北庭道自北京西出,經河西節度,出玉門關,涉河關菖蒲海,東出高昌,故地置西州,以突厥處密部落為瑤池都督府,以雜種故胡地部落為庭州、為北庭都護,去西京一千七百五十六里,去東京六千八百七十六里,北抵播塞厥海、長海、關海、曲地,以突結骨部落置堅昆都督府,管拘勃都督府,為燭龍州,北抵瀚海,去西京二萬餘里。
  安西道自西京出涉交河,出鐵門關,至安西節度,去西京八千五十里,去東京八千八百五十里,路入疏勒、鄢耆、碎葉、于闐、黑海、雪海、大宛、月支、康居、大夏、奄蔡、黎軒、條支、烏孫等國。劍南道自東京西南出大散關,經甘亭關、百牢關,越劍門關、松嶺關,至劍南節度,去西京二千三百七十里,去東京三千二四十六里,出蠶涯關,過筰道雜羌六十四州,分列山谷路,入吐蕃,南出邛僰,開通越巂,度瀘河、雲南關,西南徼外雜蠻置冉蒙弄覽六十州路,入甘河、夜郎、滇池、身毒、五天竺國,去西京三萬五千里。
  范陽道自西京出潼關,至范陽節度,去西京二千五百二十里,去東京一千六百八十六里,北去居庸關、盧龍塞、關外東胡故地,以契丹蕃長置山察都督府,回紇五部落分為五州,以白霫部落為居延州,黑霫部落為寘顏州,北至烏羅渾,去西京一萬五千里。
  平盧道自西京經范陽節度東,至榆林關,至平盧節度,去西京二千七百里,去東京三千里,抵安東,渡遼水路,接奚、契丹、室韋、勃海、靺鞨、高麗、黑水。
  嶺南道自西京南出藍田關,涉漢江,越大瘐嶺,經南海節度,去西京五千六百里,去東京四千二百七十里,路入銅柱、林邑、九真、日南、高真臘、銅勒、交趾等國。
  河南道自西京出潼關,經東萊節度,去西京二千七百六十里,去東京一千八百五十三里。東涉滄海距熊律都督府、北濟國,又東抵雞林都督府、新羅國,又東南經利磨國,屬羅涉海,達倭國一名日本,其海行不計里數。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卷四
 戰具類
  攻城具篇 第三十五
  經曰: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人所不見謂之九地,見所不及謂之九天。是故,墨翟縈帶為垣,公輸造飛雲之梯,無所施其巧。所謂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孫武子曰:「具器械,三月而後成;拒城闉,三月而後已。」其攻守之具,古今不同。今約便事而用之。
  轒轀車四輪,車上以繩為脊,犀皮蒙之,下藏十人,填隍推之,直抵城下,可以攻掘,金木火石所不能及。
  飛雲梯,以大木為床,下置六輪,上立雙牙,有栝梯長一丈二尺,有四梲相去三尺,勢微曲遞,互相栝飛于雲間,以窺城中,其上城首冠雙轆轤,枕城而上。
  砲車,以大木為床,下安四輪,上建雙陛,陛間橫栝,中立獨竿,首如桔槔狀,其竿高下長短大小,以城為準。竿首以窠盛石小大多少,隨竿力所制,人挽其端而投之,其車推轉逐便而用之,亦可埋腳著地而用,其旋風四腳,亦隨事用之。
  車弩為軸轉車,車上定十二石弩弓,以鐵鉤連軸,車行軸轉引弩持滿弦,挂牙上弩,為七衢:中衢大箭一簇,長七寸圍五寸,箭笴長三尺圍五寸,以鐵葉為羽,左右各三箭,次差小於中箭,其牙一發,諸箭皆起,及七百步所中,城壘無不崩潰,樓櫓亦顛墜。
  尖頭轤,以木為脊,長一丈徑一尺五寸,下安六腳,下闊而上尖,高七尺可容六人,以濕牛皮蒙之,人蔽其下,共昇直抵城下,木石金火不能及,用攻其城。
  土山于城外,堆土為山,乘城而上。
  地道,鑿地為道,行于城下,因攻其城。每一丈建柱,以防崩陷,復積薪于柱間而燒之,柱折城崩。
  板屋,以八輪車,車上樹高竿,上安轆轤,以繩挽板屋上竿首,以窺城中。板屋高五尺,方四尺,有二孔,四面列布,車可進退圍城而行于營中,遠望謂之巢車,狀若鳥巢。
  木幔,以板為幔,立結槔於四輪,車上懸逼城堞,使趫卒蔽之,蟻附而上,矢石所不能及。
  火箭,以小瓢盛油貫矢端,射城樓櫓板上,瓢敗油散後,以火雀杏磨杏核中空,以艾內火實之,繫雀足,薄暮群放之飛入城中,棲宿積聚廬舍,須臾火發。
  蜀钁鐵鏨、蜀钁短柄,钁也。鐵鏨鑿井,鏨城也。
 
  守城具篇 第三十六
  經曰: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人所不見謂之九地,見所不及謂之九天。禽滑釐問墨翟守城之具,墨翟荅以六十六事,皆繁冗不便於用,其後韋孝寬守晉州、王[人品]守臺城,皆約封胡子技巧之術,古法非不妙,然非今之用也。今述便於用者,如左方浚隍深開濠塹也。
  增城、增修樓櫓也。
  懸門、懸木板以為重門。
  突門於城中,對敵營,自鑿城內為暗門,多少臨時,令厚五六寸勿穿,或於中夜,或於敵初來、營列未定;精騎從突門躍出,擊其無備,襲其不意。
  塗門,以泥塗門扇,厚五寸備火,又云塗棧,以泥門上木棧棚也。
  積石、積砲石,大小隨事。
  轉關橋一梁為橋梁,端著橫栝,拔去栝橋轉關,人馬不得渡,皆傾水中。秦用此橋,以殺燕丹。
  鑿門為敵所逼,先自鑿門為數十孔,出強弩射之,長矛刺之。
  積木備壘,本木長五尺、徑一尺小,或六七寸,拋下打賊。
  積石備壘於城上,不計大小,以多為妙,充拋石。
  樓櫓城上建堠樓,以板為之跳出,出為樓櫓。
  笓籬戰格於女墻上,挑出去墻三尺,內著橫括,前端安轄,以荊柳編之,長一丈、闊五尺,懸于椽端,用遮矢石。
  布幔,以複布為幔,以弱竿橫掛於女墻外,去墻七八尺,折拋石之勢,則矢不復及墻。
  木弩,以楊柘桑為弩,可長一丈二尺,中徑七寸,兩稍三寸,以絞車張之,發如雷吼,以敗隊卒。
  燕尾炬,縛葦草為炬,尾分為兩岐,如燕尾狀,以油蠟灌之,加火從城上墮下,使騎木驢而燒之。
  松明炬,以松木燒之,鐵索墜下,巡城點昭,恐敵人乘城而上。
  脂油燭炬,然燈秉燭於城中四衝、要路、門戶,晨夜不得絕明,以備非常。
  行燱常鎔鐵汁鑪,昇於城上,以洒敵人,土瓶盛汁,拋之,敵攻城不覺。
  遊火鐵筐,盛火加脂蠟,鐵索懸墜城下,燒孔穴掘城之人。
  灰雜糠粃,因風於城上擲之,以眯敵人之目,因以鐵汁洒之,又云:眯目,因風以粃糠灰擲之,使不得視。
  連挺如打禾枷狀,打女墻上城敵人。
  叉竿如鎗刃,布兩歧,用叉飛雲梯上人。
  鉤竿有鎗,兩邊有曲鉤,可以鉤物。
  天井,敵攻城為地道,來反自於地道,上直下穿井邀之,積薪井中,加火熏之,自然焦灼。
  油囊盛水於城上,擲出,火車中囊敗,火滅。
  地聽於城中八方,穿井各深二丈,令人頭覆戴新瓮於井中坐聽,則城外五百步之內有掘城道者,並聞於瓮中,辯方所遠近。
  鐵菱,狀如蒺藜,要路水中著之,以刺人馬之足。
  陷馬坑,坑長五尺、闊一尺、深三尺,坑中埋鹿角、竹籤,其坑十字相連,狀如鉤鎖,復以蒭草葦木加土種草實,令生苗蒙覆其上,軍城營壘要路設之。
  拒馬鎗,以木徑二尺,長短隨事,十字鑿孔,縱橫安括,長一丈,銳其端,可以塞城門要道,人馬不得奔前。
  木柵為敵所逼,不及築城壘,或山河險隘多石少土,不任版築,且建木為柵,方圓高下,隨事深淺,埋木根重複,彌縫其闕,內量長短,為閣道立外柱,外重長出四尺為女墻,皆泥塗之內七寸,又立閣道內柱,上布板為棧立闌干竹於柵上,懸門擁墻,濠塹拒馬,一如城壘法。
 
  水攻具篇 第三十七
  經曰:以水佐攻者,強。水因地而成勢,為源高於城,本大於末,可以遏而止,可以決而流,故晉水可以灌安邑,汾水可以浸平陽,先設水平,測其高下,可以漂城、灌軍、浸營、敗將也。
  水平槽長二尺四寸,兩頭中間鑿為三池,池橫闊一寸八分,縱闊一寸深一寸三分,池間相去一尺四寸,中間有通水渠,闊三分深一寸三分,池各置浮木,木闊狹微小,於池空三分,上建立齒,高八分,闊一寸七分,厚一分。槽下為轉關腳,高下與眼等,以水注之,三地浮木齊起,眇目視之,三齒齊平,以為天下準。或十步,或一里,乃至十數里,目力所及,隨置照板度竿,亦以白繩計其尺寸,則高下丈尺分寸可知也。
  照板形如方扇,長四尺,下二尺,黑上二尺,白闊三尺,柄長一尺,大可握度,竿長二丈,刻作二百寸二千分,每寸內刻小分,其分隨向遠近高下立竿,以照版映之,眇目視之,三浮木齒及照板黑映齊平,則召主板人,以度竿上分寸為高下,遞相往來,尺寸相乘,則水源高下,可以分寸度也。
 
  火攻具篇 第三十八
  經曰:以火佐攻者,明。因天時燥旱,營舍茅竹積芻穗軍糧於枯草宿莽之中,月在箕、壁、翼、軫之夕,設五火之具,因南風而焚之。
  推月宿法,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二十八宿四方分之月二十八日夜一周天行二十八宿,一日一夜行一十三度少強,皆以月中氣,日月合為宿首,角十二度,亢九度,氐十五度,房五度,心五度,尾十八度,箕十一度。東方七宿,共七十五度。斗二十六度,牛八度,女十二度,虛十度,危十七度,營室十六度,東壁九度。北方七宿,共九十八度。奎十六度,婁十二度,胃十四度,昂十一度,畢十六度,觜二度,參九度。西方七宿,共八十度,東井三十三度,輿鬼四度,柳十五度,星七度,張十八度,翼十八度,軫十七度。南方七宿,共一百一十二度。
  雨水正月中,日月合宿,營室八度於辰,在亥為娵訾,於野衛分并州,於將登明。
  春分二月中,日月合宿,奎十四度於辰,在戍為降婁,於野魯分徐州,於將河魁。
  穀雨三月中,日月合宿,昂三度於辰,在酉為大梁,於野趙分冀州,於將為從魁。
  小滿四月中,日月合宿,參四度於辰,在申為實沈,於野魏分益州,於將為傳送。
  夏至五月中,日月合宿,東井二十五度於辰,在未為鶉首,於野秦分雍州,於將為小吉。
  大暑六月中,日月合宿,星四度於辰,在午為鶉火,於野周分三河,於將為勝光。
  處暑七月中,日月合宿,翼九度於辰,在巳為鶉尾,於野楚分荊州,於將為太乙。
  秋分八月中,日月合宿,角四度於辰,在辰為壽星,於野鄭分兗州,於將為天罡。
  霜降九月中,日月合宿,氐十四度於辰,在卯為大火,於野宋分豫州,於將為太衝。
  小雪十月中,日月合宿,箕二度於辰,在寅為析木,於野燕分幽州,於將為功曹。
  冬至十一月中,日月合宿,斗二十一度於辰,在丑為星紀,於野吳越分揚州,於將為大吉。
  大寒十二月中,日月合宿,虛五度於辰,在子為玄枵,於野齊分青州,於將為神后。
  假如正月雨水一日夜半月在營室八度,至後二日夜半行十三度少強,即至東壁五度,至後三日夜半行十三度少強,即至奎九度。順行二十八宿,每日夜行十三度少強,二十八日一周天,其晦朔二日不見,他皆倣此。《玉門經》曰:倍月加日,從營室順數,即知月宿所在,假令正月五日,倍月成二加五成七,從營室順數七宿至畢,他皆倣此。然東井三十三度,觜二度,恐將不定,故為通算以決之,而用五火之具。
  火兵,以驍騎夜啣枚,縳馬口,人負束薪稿草藏火,直抵賊營,一時舉火,營中驚亂,急而乘之,彼靜不亂,棄而勿攻。
  火獸,以艾蘊火,置瓢中,開四孔,繫豬麞鹿項下,燃其尾端,望敵營而縱飲,使奔彼草中,器敗火發。
  火禽,以胡桃剖令空,開兩孔實艾,以火繫野雞足,針其尾而縱之,飛入草中,器敗火發。
  火盜,選一人勇捷,語言服飾與敵同者,竊號逐便,懷火偷入營中,焚其積聚,火發,乘亂而出。
  火矢,以臂張射及三百步者,以瓢盛火冠矢端,以數百端候中夜,齊射入敵營中,焚其積聚,火發,揮亂乘便急攻。
 
  濟水具篇 第三十九
  經曰:軍行遇大水、河渠、溝澗,無津梁、舟楫,難以濟渡。太公以天艎大船,皆質朴而不便於用。今隨事應變,以濟百川。
  浮甖,以木縛甕為(木伐)甕,受二石,力勝一人,瓮闊五尺,以繩鉤聯,編槍於其上,令長而方,前置板頭,後置稍,左右置棹。
  槍(木伐)槍十根為一束,力勝一人,四千一百六十六根四分槍為一(木伐),皆去鋒刃,束為魚麟,以橫栝而縛之,可渡四百一十六人。半為三(木伐)計用槍一萬二千五百根,率渡一千二百五十人,十渡則一軍畢濟。
  蒲(木伐),以蒲九尺圍,顛倒為束,以十道縛之,似束槍為(木伐),量長短多少,隨蒲之豐儉載人,無蒲用蘆草,法亦如蒲(木伐)。
  挾絙,以木繫小繩,先挾浮渡水,次引大絙於兩岸,立一大橛,急張定絙,使人挾絙浮渡大軍,可為數十道,豫多備。
  浮囊,以渾脫羊皮,吹氣令滿,緊縛其孔,縛於脅下,可以渡也。
 
  水戰具篇 第四十
  經曰:水戰之具始自伍員,以舟為車,以楫為馬。漢武帝平百粵,鑿昆明之池,置樓船將軍其後,馬援、王濬各造戰船,以習江海之利,其船闊狹長短隨用大小,皆以米為率,一人重米二石,則人數率可知其楫棹、篙櫓、樓席、絙索、沉石調度與常船不殊。
  樓船船上建樓三重,列女墻戰格,樹旗幟,開弩窗矛穴,置拋車壘石鐵汁,狀如城壘。晉龍驤將軍王濬伐吳,造大船,長二百步,上置飛簷閣道,可奔車馳馬,忽遇暴風,人力不能制,不便於事,然為水軍不可不設,以張形勢。
  蒙衝,以犀革蒙覆其背,兩相開掣棹孔,前後左右開弩窗矛穴,敵不得近,矢石不能敗,此不用大船,務於速進,以乘人之不備,非戰船也。
  戰艦,船舷上設中墻,半身墻下開掣棹孔,舷五尺,又建棚與女墻齊棚上,又建女墻重列戰格,人無覆背,前後左右,樹牙旗、幡幟、金鼓,戰船也。
  走舸,亦如戰船,舷上安重墻。棹夫多、戰卒少,皆選勇士、精銳者充,往返如飛,乘人之不及,兼備非常救急之用。
  遊艇,小艇,以備探候,無女墻,舷上槳床左右隨艇大小長短,四尺一床,計會進止,回軍轉陣,其疾如飛,虞候居之,非戰舶也。
  海鶻,頭低尾高,前大後小,如鶻之狀,舷下左右置浮板形如鶻翅,其船雖風浪漲天,無有傾側,背上左右張生牛皮為城,牙旗、金鼓如戰船之制。
 
  器械篇 第四十一
  經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之於事,如影之隨形,響之應聲。其相須如左右手,故曰:器械不精,不可言兵;五兵不利,不可舉事。上古庖犧氏之時,剡木為兵;神農氏之時,以石為兵;《尚書》砮石中矢鏃;黃帝之時,以玉為兵;蚩尤之時,鑠金為兵,割革為甲;始制五兵,建旗幟,樹夔鼓,以佐軍威。
  纛六面,大將軍中營建,出引六軍。古者,天子六軍,諸侯三軍。今天子一十二衛,諸侯六軍,故有六纛以主之。
  門旗二面,色紅八幅,大將軍牙門之旗,出引將軍前列。
  門槍二根,以豹尾為刃榼,出居紅旗之後,止居帳前左右建。
  五方旗五面,各具方色,大將軍中營建,出隨六纛後,在營亦於六纛後建。
  嚴警鼓一十二面,大將軍營前左右行列各六面,在六纛後。
  角一十二枚,於鼓左右列各六枚,以代金。
  隊旗二百五十面,尚色圖禽,與本陣同,五幅。
  認旗二百五十面,尚色圖禽,與諸隊不同,各自為識認,出居隊後,恐士卒交雜。
  陣將門旗,各任所色,不得以紅,恐紛亂大將軍。
  陣將鼓一百二十面,臨時驚敵所用。
  甲,六分七千五百領。
  戰袍,四分五千領。
  槍,十分一萬二千五百條,恐揚兵縛(木伐)。
  牛皮牌二分二千五百面,馬軍以團牌代四分支。
  弩二分,弦三分,副箭一百分二千五百張。弩,七千五百條弦,二十五萬隻箭。
  弓,十分弦,三副箭,一百五十分。弓,一萬二千五百張,弦三萬七千五百條,箭三十七萬五千集。
  射甲箭,五萬隻。
  生鈊箭,二萬五千隻。
  長垛箭,弓袋,胡鹿長弓袋,並十分一萬二千五副。
  佩刀,八分一萬口。
  陌刀,二分二千五百口。
  棓,二分二千五百張。
  馬軍及陌刀,並以啄鎚、斧鉞代,各四分支、
  搭索,二分二千五百條,馬軍用。
 
  軍裝篇 第四十二
  經曰:軍無輜重,則舉動皆闕。士卒以軍中為家,至於錐刀,不可有缺。
  驢,六分七千五百頭,鞍絡自副。
  幕,一萬二千五百口,竿、梁、釘、橛、鎚自副。
  鍋,一分一千二百五十口。
  乾糧,十分一人一斗二升,一軍一千五百石。
  麩袋,十分一萬二千五百口,韋皮縫可繞腰,受一斗五升。
  馬盂,十分一萬二千五百口,皆堅木為之,或熟銅,受三升;冬月可以暖食。
  刀子、銼子、鉗子、鑽子、藥袋、火石袋、鹽袋、解結錐、礪石,各十分一十一萬二千五百事。
  麻鞋,三十分三萬七千五百緉,攤子、(革恖)(革蒙)(氵齒)子,各十分三萬七千五百事。
  桍帑、抹額、六帶帽子、氈帽子,各十分六萬二千五百事。
  氈床,十分一萬二千五百領。
  皮裘、皮褲,各三分七千五百領,或詐為蕃兵,用柳鑵栲栳各三分五千口。
  皮囊袋,亦得鍬鎚斧鋸鑿,各二分一萬二千五百事。
  鎌,四分五千張。
  切草刀,二分二千五百張。
  布行槽,一分一千二百五十具。
  大小胡瓢,二分二千五百枚。
  馬軍鞍轡革帶,十分三萬七千五百具。
  人藥,一分三黃丸、水解散、瘧痢藥、金鎗刀箭藥等五十貼。
  披氈、披馬氈、引馬索,各十分計三萬七千五百事。馬軍無幕,故以披氈代。
  插鍵,十分一萬二千五百具。
  絆索,二十分二萬五千條。
  皮毛及連枝中半中皮條,三十分三萬七千五百條,備收賊雜使用。
  右各隊備辦公廨,軍裝並須賚行,貯備使用,勿令臨時有缺。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卷五
 預備總序
  經曰:不備不虞,不可以帥師。愚者有備,與智者同功。故天子有道,守在四境;諸侯有道,守在四鄰國,所以立疆場、關塞、亭障者,將欲別內外、乖夷狄;置烽燧刁斗者,所以警邊、徼厲士卒也。
 
  築城篇 第四十三
  經曰:先王之制,大都不過三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故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今諸侯之城,方兩京之城,闊狹合五之一,其高為邊隅之守,不可為節制。古今度城之法者,下闊與高倍,上闊與下倍,城高五丈,下闊二丈五尺,上闊一丈二尺五寸,高下闊狹,以此為準。
  料功,以下闊加上闊,得三丈七尺五寸,半之得一丈八尺七寸五分,以高五丈乘之,一丈之城積數得九十三丈七尺五寸,每一工日築二丈,計工四十六人日築城一丈,餘七尺五寸一步,計役二百七十八人,土餘五丈一百步,計工二萬七千八百二十人,餘一丈土,一里,計工一十萬一百九十人,餘一丈土,率一里,則十里可知,其出土負簣,並計二丈土,其羊馬城於濠內,築高八尺,上至女墻,計工準上。
 
  鑿濠篇 第四十四
  經曰:濠面闊二丈、深一丈、底闊一丈,以面闊積數三丈半之,得數一丈五尺;以深一丈乘之,鑿濠一尺,得數一十五丈。每一工日出土三丈一尺,計工五人。一步,計工三十人;一里,計工一萬八千人。一里為率,則百里可知。
 
  弩臺篇 第四十五
  經曰:臺高下與城等,敵去我城百步,臺相去亦如之,下闊四丈、高五丈,上闊二丈,上建女墻,臺內通暗道,安屈膝軟,梯人上,便卷收之中,設氈幙,置弩手五人,備乾糧水火,等候敵近城壘,則攢弩射其首將。
 
  烽燧臺篇 第四十六
  經曰:明烽燧於高山,四望險絕處置;無山,亦於平地高迥處置。下築羊馬城,高下任便,常以三五為準。臺高五丈,下闊三丈,上闊一丈,形圓上蓋圓屋,覆之屋徑,闊一丈六尺,一面跳出三尺,以板為之,上覆下棧,屋上置突灶三所,臺下亦置三所,並以石灰飾其表裏,復置柴籠三所,流火繩三條在臺側,上下用軟梯,上收下垂,四壁開孔,望賊及,安置火筒,置旗一面、鼓一面、弩兩張,砲石、壘木、停水瓮,乾糧、生糧,麻縕火鑽、火箭、蒿艾、狼糞、牛糞,每夜,平安舉一火,聞警舉二火,見煙塵舉三火,見賊燒柴籠。如早夜平安,火不舉,即烽子為賊提。一烽六人,五人烽子,遞知更刻,觀望動靜,一人烽卒知文書、符牒傳遞。
 
  馬鋪土河篇 第四十七
  經曰:每鋪相去四十里,如驛近遠於要路山谷間,牧馬兩匹與遊奕計會,有事警急,煙塵入境,則奔馳相報。
  置土河於山口,賊路橫截,道鑿之,橫闊二丈、深二丈,以細沙散土填平,早夜行檢,掃令平淨,有狐兔入境,亦知足跡多少,況於人馬乎!
 
  遊奕地聽篇 第四十八
  經曰:於奇兵中,選驍果、諳山川井泉者,與烽子馬鋪土河,計會交牌,日夕邏候於庭障之外,捉生事,問敵營虛實,我之密謀,勿令遊奕人知。其副使子將並久諳軍旅、好身手者任。
  地聽,選少睡者,令枕空胡(上皿下鹿)臥,有人馬行三十里外,東西南北皆有響見於胡(上皿下鹿)中,名曰:地聽。可預防奸,野豬皮為胡(上皿下鹿)尤妙。
 
  報平安篇 第四十九
  經曰:報平安者,諸營鋪百司主掌皆入五更,有動靜報虞候知,左右虞候早出,大將軍牙前帶刀,磬折大聲通曰:左右廂兵馬及倉庫營並平安。諾。復退本班。如有盜賊動靜緊急,即具言其事,若在野行軍,即言行營兵馬及更鋪並平安。
 
  嚴警鼓角篇 第五十
  經曰:夫城軍野營,行軍在外,五更初、日沒時,搥鼓一通,三百三十搥為一通。鼓音止,則角音動。吹一十二聲,角為一疊。角音止,鼓音動。如此三鼓、三角而昏明畢。行軍,第一角聲,動兵士起;第二角聲動,內外辦角音絕兵馬齊動而發。
 
  定鋪篇 第五十一
  經曰:每日戍時,嚴警,鼓角初動,虞候領甲士十二隊,建旗幟、立號頭巡軍營及城上,如在野巡營,外定更鋪疏密,坐者喝曰:是甚麼人?巡者答曰:虞候總管某乙巡。坐喝曰:作甚行?答曰:定鋪。坐喝曰:是不是行?答曰:是。如此者三喝三答,坐曰:虞候總管過。號頭及坐喝用聲雄者充。
 
  夜號更刻篇 第五十二
  經曰:夜取號於大將軍處,粘藤紙二十四張,十五行界印縫安標軸,題首云:某軍某年某月某日號簿。每日戍時,虞候判官持簿於大將軍幕前取號,大將軍取意於一行中書兩字,上一字是坐喝,下一字是行答。於將軍前封鎖,函付諸號,各到彼巡檢所,主首以本鑰匙開函,告報不得令有漏泄,一夜書一行,二十四張三百六十行,盡一載,別更其簿。
  更漏牌一日一夜,凡一百刻,以竹馬為一百,牌長三寸、闊一寸,逐月題云:某月更牌。一日一夜計行二百里,探更人每刻徐疾,行二里,常取月中氣為正。
  雨水正月中,夜傳牌四十九分,一更傳牌九,餘一里一百七十三步三尺二寸。
  春分二月中,夜傳牌五十一分,一更傳牌十。
  穀雨三月中,夜傳牌三十七分,一更傳牌七,餘一里十四步二尺。
  小滿四月中,夜傳牌三十六三分,一更傳牌七,餘一百七十步四尺八寸。
  夏至五月中,夜傳牌三十五分,一更傳牌七。
  大暑六月中,夜傳牌三十六三分,一更傳牌七,餘一百七十五步一尺二寸。
  處暑七月中,夜傳牌三十六三分,一更傳牌七,餘一百七十五步一尺二寸。
  秋分八月中,夜傳牌四十四五分,一更傳牌八餘一里二百八十六步一尺二寸。
  霜降九月中,夜傳牌四十九五分,一更傳牌九餘一百一十八步五尺六寸。
  小雪十月中,夜傳牌五十三三分,一更傳牌十餘一里一百一十五步一尺二寸。
  冬至十一月中,夜傳牌五十五,一更傳牌十一。
  大寒十二月中,夜傳牌五十三二分,一更傳牌十餘一里一百二十五步一尺二寸。
  右件古法多不合今。
 
  鄉導篇 第五十三
  經曰:即鹿無虞,從入於林中。不用鄉導,難得地利。夫用鄉導者,不必土人,但諳彼山川之險易、敵之虛實,即可任也。賞之使厚,收其心也;備之使嚴,防其詐也。是故,錫之以官爵,富之以財帛,使有所戀;匹之以妻子,使有所懷。然後察其辭,鑑其色,覆其言,始終如一,可以用之也。
 
  井泉篇 第五十四
  經曰:沙磧鹵莽之中,有水野馬黃牛之蹤,尋之有水,烏鳥所集處有水,地生葭葦菰蒲之處有伏泉,地有蟻壤之處下有伏泉。
 
  迷途篇 第五十五
  經曰:遠征迷途,南北不分,當以北辰為正。
  正月,昏參中、朝尾中。  二月,昏弧中、朝建星中。
  三月,昏七星中、朝牽牛中。四月,昏翼中、朝婺女中。
  五月,昏亢中、朝危中。  六月,昏心中、朝奎中。
  七月,昏建中、朝畢中。  八月,昏牽牛中、朝觜中。
  九月,昏虛中、朝柳中。  十月,昏危中、朝七星中。
  十一月,昏東壁中、朝軫中。十二月,昏婁中、朝氐中。
  其陰雪,則用老馬引前。昔齊桓公伐孤竹,值雪迷道,驅老馬尋途,不迷。
 
  搜山燒草篇 第五十六
  經曰:軍至險阻、溝澗、林薄、翳薈、葭蘆、草莽之處,鸛翔鳥舞不下,伏獸驚起,草木無風而動,必謹察之,恐伏奸也。
  邊城十月一日燒草及惡山、深谷、大川、連水、左近草樹,虜騎若來,無所伏藏。
 
  前茅後殿篇 第五十七
  經曰:《周禮》:挈壺,以令軍井;挈轡,以令軍舍;挈畚,以令軍糧。前茅慮無建旗幟以表之,皆古法也。今以先鋒令先探井泉、水草,宿止賊路與鄉導計會,乃進軍戰,則有喝後,皆拔白刃以臨之,使進如退卻,便斬;敵來追我,則後殿與戰,無驚擾大軍也。
 
  釁鼓篇 第五十八
  經曰:軍臨敵境,使遊奕捉敵一人,立於六纛之前而祝曰:「胡虜不道,敢干天常,皇帝授我旗鼓,翦滅凶渠。見吾旗纛者,目眩;聞吾鼓鼙者,魄散。」令散人跪纛前,乃腰斬之,首橫路之左,足橫路之右,取血以釁鼓鼙,大纛從首足間過,兵馬六軍從之,而往出勝敵,亦名祭敵。
 
  屯田篇 第五十九
  經曰:〈洪範〉八政,以食為先。是以商鞅入秦,行墾草之令;夷吾霸齊,富農功之術。夫地所以養人,城所以守地,戰所以守城。務耕者,其人不衰;務守者,其地不危;務戰者,其城不圍。四海之內、六合之中有奚貴?曰:貴於土。奚貴於土?曰:人之本。奚貴於人?曰:國之本。是以興兵伐叛,而武爵任;武爵任,則兵勝。按民務農,則粟富;粟富,則國強。人主恃農戰而尊,三時務農,一時講武,使士卒出無餘力,入有餘糧,所謂興兵而勝敵,按兵而國富也。
  合屯田六十頃:四十頃種子,五頃大荳種子,五頃麥種子,五頃麻種子,五頃蕎種子,屯外五十畝菜不入。至秋納宴設廚,四十畝蔓菁種子,十畝蘿蔔種子,已上種子各依鄉原種。
  一屯六十丁,一丁日給米二升,一日一石二斗,一月三十六石,一年四百三十二石。
  牛料一屯六十頭牛,日給荳五升,十月一日起料,四月一日停,一日三石,一月九十石,六月五百四十石。
  一屯丁糧牛料種子耒屯,堅耒束以長三百七十八尺五寸三分三毫繩之四分之一,長九十三尺六寸三分四毫。四月磔橛繩內有田一畝,對屯田官分三等,田內上中下耒之,以三尺五寸圈成束,則耒數三等可知。
  耒屯苗子,橫耒取三等,束。對屯田官打下苗子,斗升合數,為兩絹袋,各乘苗子一椀與屯田官者耒,使對一椀與耒,使掌者屯官封其後,恐有耗損者,耒米取子一斗,平量對屯田官擣,耒得幾米為率,則一屯斛斗可知。
  等級殊等九千石,第一等七千石,第二等六千石,第三等五千石。歲無水旱、災蝗,滿四千石者,屯官有殿。
  一軍載粟一十二萬八千石六分,支米九萬石,以殊等屯一十四餘萬二千石,方支一歲。《糧神農書》曰:「雖金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十萬,而無粟者,不能守也。」故充國伐西戎,杜茂守北鄙,創置屯田,以為耕植也。
 
  人糧馬料篇 第六十
  經曰:一軍一萬二千五百人,人日支米二升,一月六斗,一年七石二斗。一軍一日支米二百五十石,一月七千五百石,一年九萬石。
  以六分支粟,一人日支粟三升三合三勺三抄三圭三粒,一月一石,一年一十二石。一軍一年二十萬八千石,每小月人支粟九斗六升六合六勺六抄六圭六粒,其大麥八分、小麥六分、蕎麥四分、大荳八分、小荳七分、宛荳七分、麻七分、黍七分,並依分折米。
  鹽,一人日支半合,一月一升五合,一年一斗八升。一軍一日六石二斗五升,一月一百八十七石五斗,一年二千二百五十石。
  馬料,一人二匹,一軍二萬五千匹。朔方、河西,一人二匹。范陽、河東、隴右、安西、北庭,則二人三匹。平盧、劍南,則一人一匹。計馬二萬五千匹為一軍,計二百五十匹為一隊,分為十坊,一坊秣馬五十隊。十月一日起料,四月一日停料。
  一馬日支粟一斗,一月三百,六箇月一十八石。計一軍馬一日支粟一千二百五十石,一月三萬七千五百石,六箇月二十二萬五千石。
  馬鹽,一馬日支鹽三合,一月九升,六箇月五斗四升。一軍馬支鹽三十七石五斗,一月一千一百二十五石,六箇月六千七百五十石。
  茭草,一馬一日支茭草二圍,一月六十圍,六箇月三百六十圍。計一軍馬六箇月九十圍。
  油藥,其油藥取逃亡兵士殘糧衣賜獸醫,人於馬押官都頭中差取。
 
  軍資篇 第六十一
  經曰: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夫興師不有財帛,何以結人之心哉!
  軍士一年一人支絹布一十二疋、絹七萬五千疋、布七萬五千疋。
  賞賜馬鞍轡、金銀銜轡二十具、錦一百疋、緋紫襖子衫具帶魚袋五十副、色羅三百疋、婦人錦繡夾襭衣帔袍二十副、緋紫紬綾二百疋、彩色綾一百疋銀器二百事、銀壺瓶五十事、帳設錦褥一十領、紫綾褥二十領、食卓四十張、食器一千事、酒樽杓一十副、長幕二十條、錦帳十所、白氈一百事、床(囗套)二十條、鴟袋繡塾一百口。
 
  宴設音樂篇 第六十二
  經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用宣主君之惠、暢吏士之心。古人出師,必犒以牛酒,頒賞有序,殽席有差,以激勵於眾。酒酣拔劍起舞,鳴笳角抵伐鼓呌呼,以增其氣。弦竹哀怨悽愴,征夫感而泣下,銳氣沮喪,復安得而用哉!
  酒一人二升二百五十石。
  羊一口分為二十節六百二十五口。
  牛肉代羊肉一人二斤二萬五千斤。
  白米一人五合六十二石五斗。
  薄餅一人兩箇,二萬五千箇。每一斗麵作二十箇,計麵一百二十五石。
  饅頭一人一枚,一萬二千五百枚。一斗麵作三十枚,用麵四十一石六斗七升。
  蒸餅一人一枚,一萬二千五百枚。一斗麵作一百枚。
  散子一人一枚,一萬二千五百枚。一斗麵作三十枚,麵二十五石,每麵一斗使油二十二斤。
  (食畢)(食羅)一人一枚,一萬二千五百枚。一斗麵作八十箇,麵一十五石六斗二升五合。
  餻(食羹)一人三合。糯米三十七石五斗。
  菜一人五兩,二千九百五十斤零四兩。
  羊頭蹄六百二十五具,充羹。
  醬羊豬肝六百二十五具,并四等充羹。
  鹽三人一合,四石一斗六升。
  醬一人半合,六石二斗五升。
  醋一人一合,一十二石五斗。
  椒五人一合,二石五斗。
  薑一人一兩,七十八斤零二兩。
  蔥三人一兩,二百九十六斤零六兩。
   隨莚樂例:
  大鼓、杖鼓、腰鼓、舞劍、渾脫、角抵、笛、
  拍板、破陣樂、投石、拔拒、蹙鞠。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卷六



 陣圖總序
經曰:黃帝設八陣之形:車廂洞當,金也。車工中黃,土也。烏雲鳥翔,火也。折衝,木也。龍騰郤月,水也。雁行鵝鸛,天也。車輪,地也。飛翼浮沮,巽也。
  風后亦演《握奇圖》云:「以正合,以奇勝。或合而為一,或離而為八。聚散之勢,節制之度,復置虛實二壘。」
  力牧以《刱營圖》,其後,秦由余、蜀將諸葛亮並有陣圖,以教人戰。
  夫營壘教戰有圖,使士卒知進止、識金鼓。其應敵戰陣不可預形,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無窮。兵形象水,水因地而制形,兵因敵而制勝,能與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則其戰陣無圖,明矣。而庸將以教習之陣為戰敵之陣,不亦謬乎!
 
  風后握奇壘篇 第六十三
  經曰:自風后至於太公,俱用此法。古之握奇,文不滿尺,理隱難明。其范蠡、樂毅、張良、項籍、韓信、黥布,皆用此法,得其糟粕。而霍光、公孫宏、崔浩,採其華,未盡其實。今以八陣握奇,人數為壘,班布守地,闊狹頃畝,列之如後。
 
  風后握奇外壘篇 第六十四
  一軍一萬二千五百人,以十人為一火,一千二百五十火;幕亦如之,幕長一丈六尺舍十人,人守地一尺六寸,十以三為奇,以三千七百五十人為奇兵,餘八千七百五十人分為八陣;陣有一千九十三人,七分五銖,守地一千七百五十尺,八陣積率,為地一萬四千尺,率成二千三百三十三步餘二尺,積率成六里,餘一百七十三步二尺,以壘四面乘之,一面得地,一里餘二百二十三步二尺,壘內得地一十四頃,一十七畝餘一百九十七步四尺六寸六分,以為外壘。
  天陣居乾為天門。 地陣居坤為地門。
  風陣居巽為風門。 雲陣居坎為雲門。
  飛龍居震為飛龍門。虎翼居兌為虎翼門。
  鳥翔居離為鳥翔門。蛇蟠居艮為蛇蟠門。
  天地風雲為四正。 龍虎鳥蛇為四奇。
  乾坤巽坎為闔門。
  震兌離艮為開門。
  有牙旗遊隊列其左右,偏將軍居門內,禁出入,察姦詐。壘外有遊軍,定兩端,前有衝,後有軸,四隅有鋪,以備非常。中壘,以三千七百五十人為中壘,守地六千尺,積尺得二里,餘二百八十步;以中壘四面乘之,一面得地二百五十步。壘內有地兩頃,餘一百步。正門為握奇,大將軍居之,六纛、五麾、金鼓、庫藏、輜重,皆居中壘。
圖1(見word)

  太白營圖篇 第六十五
  經曰:參七星伐三星,連體十星,為十將軍,西方白虎宿也。主殺伐,此星出而天下秋,草木搖落,有若軍威,故兵出而法焉!一將一千人,十將一萬人。幕千人,守地一萬六千尺,積尺得二千六百六十六步,餘四尺;積步得七里,餘一百四十六步四尺;以營四面乘之,一面得地一里,餘三百六步四尺,營內有地一十八頃七十畝,餘一百四十三步五尺三寸三分。
  地主居坎為地主門。和德居艮為和德門。
  高叢居震為高叢門。大炅居巽為大炅門。
  天威居離為天威門。大武居坤為大武門。
  太簇居兌為太簇門。陰德居乾為陰德門。
  四仲為開門。   四維為闔門。
  外置牙旗遊隊,四維門置鋪,偏將軍居壘內,以禁出入、察奸邪!十將幡旗圖禽,以五色五行列之。
  右一將,行得水,黑幡幟旗,圖熊額白腳青。
  右二將,行得火,赤幡幟旗,圖鶚額白腳黃。
  右三將,行得木,青幡幟旗,圖熊額白腳赤。
  右四將,行得金,白幡幟旗,圖狼額白腳黑。
  右五將,行得土,黃幡幟旗,圖虎額白腳白。
  左一將,行得水,黑幡幟旗,圖熊額白腳青。
  左二將,行得火,赤幡幟旗,圖鶚額白腳黃。
  左三將,行得木,青幡幟旗,圖熊額白腳赤。
  左四將,行得金,白幡幟旗,圖狼額白腳黑。
  左五將,行得土,黃幡幟旗,圖虎額白腳白。
  中營二千人為左右決勝軍,大將衛五百為幕,二百五十人守地四千尺,積尺得六百六十六步,餘四尺;積步得一里,餘三百六步四尺;以營四面乘之,一面得地一百六十六步,餘四尺。其中營小,每面加四十三步一尺三寸三分,通成二百二十二步一尺三寸三分。每幕相去四尺五寸四分,營內有地二頃四畝,餘一百五十七步一尺五寸九分。
  休門主一居子。生門主八居艮。傷門主三居卯。
  杜門主四居巽。景門主九居午。死門主二居坤。
  驚門主七居酉。開門主六居乾。
  右八門,四維,四仲。唯開景門,闔致大將,將軍旗纛、金鼓如握奇法。
圖2(見word)
 
  偃月營圖篇 第六十六
  經曰:偃月營,形象偃月,背山岡,面陂澤,輪逐山勢,弦隨面直。地窄山狹之所,下營也。褗月外營,常以四六分幕一萬人,以六千人守地,九千六百尺,積尺得一千六百步;積步得四里,餘一百六十步為營輪。四千人守地六千四百尺,積尺得一千六十六步餘四尺;積步得二里,餘三百四十六步四尺為弦,弦置三門,每門相去三百五十五步一尺五寸五分。營內有地一十八頃八十畝,餘五十八步四尺,右置上弦門,中置偃月門,左置下弦門。
  偃月中營,以二千五百人守地四千尺,積尺得六百六十六步,餘四尺;積步得一里三百六步,餘四尺。每幕加地四尺五寸四分,每幕中兩廂置土馬一十二疋,大小如常馬,備直鞍,令士卒擐甲冑、櫜弓矢、佩刀劍、持矛盾,左右上下,以習騎射。
圖3(見word)
 
  陰陽隊圖篇 第六十七
  經曰:陽隊起一至九,陰隊起九至一。隊有五十人,五人為火長,一隊九人,不失四十五人之數。卒間容卒,相去二步;隊間容隊,相去一十八步。前後一十步,其隊相去,前後亦如之。黃帝曰:「陣門容陣,隊間容隊,曲間容曲。」是也。
  一隊布地三十六步,一陣二十二隊,布地七百九十二步。方、圓、斜、曲、長、短皆如之。火長不預教習,其支器仗亦在分數之內。甲三十領六分,戰袍二十領四分,槍五十根十分,牌十面二分,弩十張二分,陌刀十張二分,箭四十副八分,佩刀四十口八分,棓十具六分。
  右守用陰隊,左攻用陽隊。矛、盾、弓,布置各有行列,前後陰陽不同。
圖4(見word) 
 
  教旗篇 第六十八
  經曰:春秋末,並為戰國。增講武之禮,以為戲樂;用相夸競,而秦更名為角抵。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天下既平,春蒐、夏苗、秋獮、冬狩,振旅理兵,所以不忘戰也。宜(仲)尼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今邊軍更名曰:教旗。使士卒識金鼓、別旗幟、知行列、諳部分,乃一軍之節制也。
  凡教旗於平原高山,大將軍居其上,南向左右各置鼓一十二面、角一十二具,各樹五色旗,六纛居前,旌節次之,監軍、御史、裨副、左右、衙官、騎隊如偃月形為候騎,下臨平野,使士卒目見旌旗、耳聞鼓角、心存號令,乃命十將左右決勝,將總一十二將一萬二千人,兵刃精新,甲馬旗幟分為左右廂,各以兵馬使為長,班布其次。陣間容陣,隊間容隊,曲間容曲。以長參短,以短參長。回軍轉陣,以前為後,以後為前,進無速奔,退無趨走。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渾渾沌沌,形員而不可敗者,奇正是也。進止有度,徐疾有節,以正合,以奇勝,聽音、望麾,乍合乍離,於是三令五申。
  白旗點、鼓音動,則左右廂齊合;朱旗點、角音動,則左右廂齊離。離之與合,皆不離子午之地。左廂陽向而旋,右廂陰向而旋,左右各復本位。白旗掉、鼓音動,左右雲蒸鳥散,彌川絡,野然而不失隊伍之疏密;朱旗掉、角音動,左右各復本位。前後左右無差尺寸。
  經曰:散則法天,聚則法地。如此三合而三離,三聚而三散,不如法者,吏士之罪,可從軍令。於是大將軍出五彩旗一十二面,各樹於左右陣前,每旗選壯勇士五十人守旗,選壯勇士五十人奪旗;右廂奪左廂旗,左廂奪右廂旗。鼓音動而奪,角音動而止。得旗者勝,失旗者負。勝賞、負罰,離合之勢,聚散之形,勝負之理,賞罰之信。因是以教之。
圖5(見word)
 
  草教圖篇 第六十九
  經曰:古之諸侯,畋獵者,為田除害,上以供祭祀,下以習武事。太古之時,人食鳥獸之肉、衣鳥獸之皮;後代人民眾多、鳥獸寡少,衣食不足。於是神農教其種植、導其紡績,以代鳥獸之命。自是以後,禽獸復盈山林,下平土害禾稼,人民苦之。於是王公秋冬無事,教習畋獵,簡練兵革,奮揚威武,以戒非常。季冬之月,臘日太陰用事,萬物畢成,蟄蟲以伏,乃具卒乘,從禽於山澤以教之,令知部分進退之儀也。
  一人守圍地三尺,一十二將守地三萬六千尺,積尺得六千步,積步得一十五里,餘六十步。圍中徑闊得地五里,餘二十步,以左右決勝,將為校頭,其次左右將各主士伍為行列,皆以金鼓、旌旗為節制。其初,起圍張翼,隨山林地勢,無遠近部分,其合圍地,虞候先擇,定訖,以善弧矢者為圍中騎,其步卒槍幡守圍,有漏禽獸者,坐守圍吏,大獸公之,小獸私之,以觀進止。
圖6(見word) 
 
  教弩圖篇 第七十
  經曰:弩者,怒也。言其聲勢威響如怒,故以名其弓也。穿剛洞堅,自近及遠,古有黃連百竹、八擔雙弩之名。今有絞車弩,射七百步,攻城拔壘用之;臂張弩,射三百步,步戰用之;馬弩,射二百步,馬戰用之。弩張遲,臨敵不過三發,所以戰陣不便於弩,非弩不利於戰,而將不明於用弩也。夫弩不離於短兵,當別為隊攢箭注射,則前無立兵,對無橫陣;復以陣中張陣,外射,番次輪回,張而復出,射而復入,則弩無絕聲。敵無薄我,置弩必處於高,爭山奪水,守隘塞口,破驍陷陣,果非弩不利也。
  張弩後,左廂丁字立,當弩八字立,高揎手垂衫襟,左手承撞右手,迎上當心開張,張有闊狹,左臂右轉,還復當心,安箭高舉,射賊若遠,高抬弩頭,賊若近平身,放;左右有賊迴身,放;賊在高處挈腳,放。放箭,訖喝,殺郤,掣拗蝎尾,覆弩還著地。
圖7(見word) 

  合而為一陣圖篇 第七十一
  經曰:從一陣之中,離為八陣,從八陣復合而為一;聽音望麾,以出四奇,飛龍、虎翼、鳥翔、蛇蟠為四奇陣,天、地、風、雲為四正陣。夫善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奇為陽,正為陰;陰陽相薄,而四時行焉!奇為剛,正為柔;剛柔相得,而萬物成焉!奇正之用,萬物無所不勝焉!所謂合者,即合奇正八陣而為一也。
圖8(見word) 
 
  離而為八陣圖篇 第七十二
  經曰:風后演《握奇圖》,自一陣之中,分為八陣。
  天有衝或圓布。
  黃帝曰:
  天陣圓,利為主,色尚元,為乾。
圖9(見word) 
  地陣方,利為客,色尚黃,為坤。
圖10(見word) 
  風附于天,風象,其形銳首,利為客,色尚赤,為巽。
圖11(見word) 
  雲附于地。
圖12(見word) 
  太公曰:
  左右相向是也,其形銳首,利為客,色尚白,為坎。
  飛龍,其形屈曲,似龍,利為主,色上元下赤,為震。
圖13(見word) 
  虎翼,居中,法翼而進,其形空,利為主,色上黃下青,為兌。
圖14(見word) 
  鳥翔。
  太公曰:
  鳥翔者,突擊之義也,其形迅急,利為客色,上元下白,為離。
圖15(見word)
  蛇蟠。
  太公曰:
  蛇蟠者,圍繞之義也,其形宛轉,利為主,色上黃下赤,為艮。
圖16(見word)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卷七
  祭文總序
  經曰:古者,天子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諸侯祭其封內興雲出雨之山川神祗,出師皆祭,並所過名山大川,福及生人。神祗,《爾雅》云:「是類是禡,師祭也;既伯既禱,馬祭也。」師初出,則禡軍之牙門,禱馬群廄。蚩尤氏造五兵,制旗鼓,師出亦祭之。其名山大川,風伯雨師並所過則祭,不過則否。
  毘沙門神本西胡法佛,說四天王則北方天王也。于闐城有廟身被金甲,右手持戟,左手擎塔,祗從群神殊形異狀,胡人事之。往年吐蕃圍于闐,夜見金人被髮持戟行于城上,吐蕃眾數十萬悉患瘡疾,莫能勝,兵又化黑鼠,咬弓弦,無不斷絕;吐蕃扶病而遁,國家知其神,乃詔於邊方立廟,元帥亦圖其形于旗上,號曰:神旗。出居旗節之前。故軍出而祭之,至今府州縣多立天王廟焉!一本云:昔吐蕃圍安西,北庭表奏求救,唐元宗曰:「安西去京師一萬二千里,須八月方到,到則無及矣。」左右請召不空三藏,令請毘沙門天王,師至,請帝執香爐,師誦真言,帝忽見甲士立前,帝問不空,不空曰:「天王遣二子獨揵將兵救安西,來辭陛下。」後安西奏云:「城東北三十里雲霧中,見兵人各長一丈約五六里,至酉時鳴鼓,角震三百里,停二日。康居等五國抽兵彼營中,有金鼠咬弓弩弦,器械並損,須臾,北樓天王現身。」
 
  禡牙文篇 第七十三
  維某年歲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將軍,某敢以牲牢之奠,告於牙軍之神曰:在昔三皇無師,五帝有師,所以伐姦凶、禦桀驁;封豕逞凶,長蛇流毒,寇掠我生聚,殘害我邊陲,我君恥不祥之器,以伐謀為兵,愛不戰而屈人,借前箸為籌策,遂得東夷貢矢,西旅獻獒,川明海澄,歷有年矣。今戎狄遺[口焦],虺蝎遠出,紂犬吠堯,獍集狼顧,天子授我斧鉞,錫我彤弓,鑿門分閫,使專征伐。惟爾乃神,翼茲威武,左霹靂,右雷公,天乙在前,太乙在後,風雹雨霰,克勝群醜,枹鼓未揮,元凶授首,惟爾英靈,來歆旨酒。
 
  禡馬文篇 第七十四
  維某年歲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將軍,某謹以清酌少牢之奠祭爾。群牧馬之神曰:古者,庖犧氏作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代人勞。爾能節齊和鸞,舉應鼙鼓,陷矢石殪,奔禽聲嘶而涼風立至,影滅而浮雲猶見,穆滿八駿,足跡接於瑤池,王良駟馬,人事標于天漢,國家恩覃八埏,光宅九土,王化潛謐,白旗來庭,浮鐵沈毛,貢金納帛,而豺狼難厭。反首逆鱗,學三苗之不恭,慕九黎之亂德,叛而不討,何以示威?天子齋,壇場拜飛將,將軍身衛琱戈,手提金鼓,揮陣雲以出塞,乘明月而渡河,誓將揮種埋落,擒魑摘魅,火烈具舉,我武維揚,惟爾馬神,使我馬肥,風馳電轉,龍驤虎奔,晶甲霜明,草木皆偃,飛矢星落,江河斡旋,一舉成功,投戈脫甲,示不復用,休爾於華山之陽而已矣。
 
  祭蚩尤文篇 第七十五
  維某年歲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將軍,某謹以牲牢之奠祭爾。炎帝之後蚩尤之神曰:太古之初,風尚敦素,拓石為弩,弦木為弧。今乃爍金為兵,割革為甲,樹旗幟,建鼓鼙,為戈矛,為戟盾。聖人御宇,奄有寰海,四征不庭,服強畏威,伐叛誅暴,制五兵之利,為萬國之資。皇帝子育群生,義征不德。戎狄凶狡,蟻聚要荒。今六師戒嚴,恭行天罰,神之不昧,景福來臻,使鼉鼓增氣,熊旌佐威,邑無堅城,野無橫陣,如飛霜而捲木,如拔山而壓卵,火烈風掃,戎夏大同,允我一人之德,由爾五兵之功。
 
 祭名山大川文篇 第七十六
   祭名山文:
  維某年歲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將軍,某謹以清酌少牢之奠敬祭於某山之神曰:惟神聰明正直,禍盈福謙,亭育黎庶,作鎮一方,國家天覆地載,罔不宅心,航海梯山,來賓咸服。獨彼凶醜,千百成群,滔天虐人,窺邊猾夏。天階其禍,養成其凶。皇帝取亂侮亡,兼弱攻昧,赫斯,怒奮雷霆,濁濩轟宏,風捲電掣。今則萬騎雲會,八陣戎裝,頓軍峰巒,樵蘇林麓,天道助順,人情好謙,天人共憤,神鑑孔明,何不雲蒸霧鬱,轉石飛沙助我軍威!金師克獲,牲牢匪馨,明德惟馨。
   祭大川文:
  維某年歲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將軍,某謹以少牢敬祭於某川之神曰:惟神植德靈長,善利萬物。其柔也,沈鴻毛、沒纖芥;其剛也,轉巨石、截橫山。塹南、限北、決東、奔西,避高就下,兵法形焉。我君奄有萬國,德洽四戶,伐叛懷遠,同文齊武。是以扶餘、肅慎左衽來庭,夜郎、滇池辮髮從事。惟彼凶虜,敢干天常,負固憑山,搖蜂萬之毒;乘危走險,奮螳螂之臂。天子授我廟算,不戰而屈人之兵,士卒與我一心,聞敵有死難之志。神居五行之長,為百瀆之源,藏蛟躍龍興雲致雨。今大軍利涉,全師既行,何不竭海若,吐天吳,驅風伯,逐鯨魚,使波無漣漪,厲有淺深,成將軍之功,贊天子之威。
 
  祭風伯雨師文篇 第七十七
   祭風伯文」:
  維某年歲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將軍,某謹以磔牢清酌祭于風伯之神曰:惟神道出地戶,跡遍天涯。東溫而層冰澌散,西烈則百卉摧殘。鼓怒而走石飛沙、翻江倒海,安靜則雲屯浪息、綻柳開花。暢百物以敷蘇,使八方而甯謐。達庶人之理,暢大王之雄。國家至德深仁,豚魚服信,杜絕奸慝,混一車書,海晏河清,遠安邇肅。惟彼凶孽,尚肆憑陵,恃烏合之眾,將蜂屯之徒,險憑螘壤,蜉蝣朝菌,菅我天誅,曉露晨霜,延彼性命,皇帝子育群生,鞠養萬品,乃威以斧鉞,懷以惠和,先茅屆途,後殿臨境,兩軍相見,八陣將施。惟爾神明,號吼[風戉][風孛],拔木偃草,使旌旗指敵,飛沙走石,飛泰山之形,晝不見於虜目;震雷霆之響,近不聞於虜耳。蒙袂僵仆,款我轅門,兵不血刃,而華戎甯謐矣。
   祭雨師文:
  維某年歲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將軍,某謹以牲牢之奠致祭於雨師之神曰:惟神薄陰陽而成氣,馭風雲而施德。威合風雷,則禾木盡偃;恩覃霧露,則卉物敷榮。昆陽惡盈蕩新室之眾,龜茲助順濟全涼之師,其賞善也如此,其罰惡也如彼。國家大業,醇被休德,洽如懷生之倫,盡荷明德,而戎胡倔強,草竊遐荒,使謀臣不得高枕、武士不遑脫甲,天子瞋目按劍,發驍勇,誅不道,天下士眾焱集星馳,氣騰青雲,精貫白日,熏兔穴,覆梟巢。惟神何不傾湫倒海,以助天威;蕩寇清讎,以張軍勢。按劍則日中見斗,揮戈而曜靈再晡。壯戎軍之氣,乃爾神之功。
 
  祭毗沙門天王文篇 第七十八
  維某年歲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將軍,某謹稽首,以明香淨水、楊枝油燈、乳粥酥蜜粽(米奧)供養北方大聖毘沙天王之神曰:伏惟作鎮北方,護念萬物,眾生悖逆,肆以誅夷,如來涅槃,委之佛法。是以寶塔在手,金甲被身,威凜商秋,德融湛露。五部神鬼,八方妖精,殊形異狀,襟帶羽毛;或三面而六手,或一面而四目,瞋顏如藍,磔髮似火,牙崒嵂而出口,爪鉤兜而露骨,視雷電,喘雲雨,吸風飆,噴霜雹。其叱吒也,豁大海拔,須彌,摧風輪,粉鐵圍,並隨指呼,咸賴驅策。國家欽若,釋教護法降魔,萬國歸心,十方向化。惟彼胡虜,尚敢昏迷,肉食邊氓,漁獵亭障,天子出師,問罪要荒,天王宜發大悲之心,軫護念之力,殲彼凶惡,助我甲兵,使刁斗不驚、太白無芒,雖事集於邊將,而功歸於天王。
 
 捷書類
  露布篇 第七十九
  某道節度使某牒上中書省門下,破逆賊某乙,下兵馬使告捷事,得都知兵馬,使某牒稱:今月某日某時於某山川,探見賊兵,與戰,俘斬略盡。今乘勝逐北,末暇點拔殺獲生級、器械牛馬,續即申上者,天威遠播,狂寇敗亡,將靖煙塵,同增歡忭。謹差某乙,馳驛告捷,具狀牒上中書門下,謹牒某年某月某日官牒。
  判官某官某行軍司馬,某使某官,某道節度使奏破某賊露布事,拔賊某城若干,所生擒首領某人若干,斬大將若干級,斬首若干級,獲賊馬若干匹,甲若干領,旗若干面,弓弩若干張,箭若干隻,鎗牌若干面,衣裝若干。事件應得者,具言之。
  中書門下尚書兵部,某道節度使某官臣某言,臣聞:黃帝興涿鹿之師,堯舜有阪泉之役,雖道高于千古,猶不免于四征。我國家德過唐虞,功格區夏;蠢茲狂狄,昏迷不恭,犬羊成群,犯我亭障。臣今令都知兵馬使某官某都,統馬步若干人為前鋒;左右再任虞候某官某領弩若干人為奇兵,于某處設伏。虞候總管某領陌刀若干人為後勁。節度副使某官某領蕃漢子弟若干人為中軍遊騎,以某月日時于某山川,與賊大軍相遇,塵埃漲空,旌旗蔽野。臣令都知兵馬使某官某大將軍當其衝,左右虞候張兩翼,勢欲酣戰,伏兵竊發,賊眾驚駭,虞候某強弩、陌刀相繼而至,鋒刃所加,流血漂杵;弩矢所及,轍亂旗靡。賊人棄甲曳兵而走,我軍逐北者,五十里。自寅至酉,經若干陣,所有殺獲,具件如前,人功何能!天功是賴!臣謹差先鋒將某官某奉露布以聞,特望宣布中外,用光史冊。臣某頓首謹言。某年某月某日,掌書記某官臣某上。

 藥方類
  治人藥方篇 第八十
  經曰:藥者,和草木之性,治人寒、熱、燥、濕之病;道達經脈,通理三關、九候、五藏、六府,扶衰補虛。夫稠人多,厲疫屯久,人氣鬱蒸,或病瘟[疾以皇易矢]瘧痢,金瘡墮馬,隨軍備用。藥與方所必須也,茲錄于左。
   療時行熱病方:
  梔子(二十枚)、乾薑(五兩)、茵蔯(三兩)、升麻(五兩)、大黃(五兩)、芒硝(五兩)。
  右六味為末,米汁調服,空心,三錢匕,須臾利,不利則暖粥投之,利多服漿水止之,陰陽毒不可服。
   療赤班子瘡:
  梔子(二十枚)、茈胡(三兩)、黃芩(三兩)、芒硝(五兩)。
  右為細末,飯飲調下,三錢七,以利為度。
   療天行病方:
  瓜蔞(四十九粒)、丁香(四十九粒)、赤小豆(四十九粒)。
  右為末,井花水調服,空心,方寸七次,兩鼻中各搐此散,一大豆許,須臾鼻出黃水,吐利良久,乃愈。
   療虐疾方:
  鱉甲(三兩)、常山(二兩)、甘草(二兩)、松羅(二兩)。
  右為末,用烏梅煎湯調服,方寸七日二服,少加之,以吐為度,如不差,服後方。
   當歸六味散:
  當歸、白朮、細辛(以上各五兩)、桂心(三兩)、大黃(五兩)、朴硝(八兩。熬。)
  右為末,平旦,空心,服方寸匕,加之,以利為度。
   療溫虐者,可服『鬼箭十味九方』」:
  甘草、丁香、細辛、蜀椒、烏梅肉(各三兩)、地骨皮、橘皮(各四兩)、白朮、當歸(各五兩)、鬼箭(二兩)。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烏梅湯送下,再服加至三十九,三、五日後覺腹中熱,以粥飲壓之。
   療痢病方:
  黃連、黃芩(各五兩)、黃耆、黃柏(各四兩)、龍骨(八兩)。
  右五味為散,空心,米飲下方寸匕,日再加至三寸匕止。
   療穀痢方:
  白米(六兩)、附子(四枚,炮去皮。)、乾薑(四兩,炮。)、細辛(五兩)、油麵末(一升。熬變色。)。
  右為末,以粥飲,如前法。
   療血痢方:
  阿膠(炒)、黃柏(灸各四兩)、乾薑、艾葉(各三兩)、犀角末(五兩)。
  右為末,如前法服。
   療濃血痢方:
  黃耆(六兩)、赤石脂(八兩)、艾葉(三兩)、厚朴(灸三兩)、乾薑(煨三兩)。
  右為末,服法如前。
   治霍亂方:
  巴豆(一兩,去殼。)、乾薑(三兩,炮。)、大黃(五兩)。
  右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米飲服三丸,以利為度,不利,以粥湯投之。
   治腳轉筋方:
  生薑一兩,拍碎,水煎,五合服之,即愈。本方云:生薑一斤,煎二升,半服之。
   入戰辟五兵不傷人方:
  雄黃(一兩)、白礬(二兩)、鬼箭(一柄)、羚羊角(燒二分半)、灶中土(三分)。
  右為末,以雞子黃並雞冠血為丸,如杏子大。置一丸於小囊中,繫腰間及膊上,勿令離身,亦辟一切毒。
   療馬齒毒方:
  灰汁數斗,暖者洗瘡處,愈。又以馬糞汁亦可。
   療馬膿垢著人作瘡方:
  馬鞭稍二寸,燒灰;飛鼠七枚,各燒灰。敷之。
   療金瘡方因發者,及傷裂突出腸方:
  黃耆、當歸、芎藭、白芷、續斷、黃芩、細辛、乾薑、附子、芍藥(各三兩)。
  右為末,先飲酒醉,次服五錢匕,日三服。又云:服半錢匕,日三,服加至方寸匕效。
   療金刀中骨脈中不出方:
  白歛、半夏(各等分)。
  右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至二十日,自出立愈。
   療金瘡傷中破驚方:
  火燒蔥,取汁塗之,立愈。亦用人中衣舊者,以襠炙熨之,為愈。
   療馬墜損,有瘀血在腹內方:
  生地黃五升,研爛,以酒捎汁一盞,日三服,愈。又方地黃二升,搗令爛,以無灰酒半升煮,二三沸重戶,地暖飲之,常令醺醺。
   療馬墜折,傷手腳骨痛方:
  搗大麻子根并葉,取汁服之,氣下乃蘇。若無大麻根、葉;研子,溫酒服,亦可。
 
  治馬藥方篇 第八十一
  經曰:馬有四百八病,益在調冷熱之宜,適牧放之性,常加休息,不可忽視之也。馬之係于軍也,至矣!重矣!
   春夏常灌馬方:
  鬱金、芎藭、當歸、大黃、升麻、黃連、細辛。
  今方不用當歸、芎藭、細辛,郤入黃柏、吳藍、青黛、梔子。秋冬加官桂、乾薑,共為末。每灌七錢,蜜油各一,合湯半升,攪勻灌之。其冷氣,則加乾薑、官桂各一兩。今多以糯米煮粥半升,油五合,豬脂四兩,蜜三兩,早飲了啖之,俟日色溫,來日復啖之。
   馬熱不食水草方:
  芒硝、鬱金。
  右每灌七錢,入酥半兩,水一升,攪勻灌之。又云:刺帶脈出血,良。
   治馬漏蹄方:
  先以刀削,令穩。便之以髮灰、羊脂填了,以黃蠟封固之。
   療馬內黃、不食水草、顫喘臥數起、口張喘急、頸微垂利方:
  青黛(三兩)、大黃(二兩)、白鹽(五合)。
  右為末,每灌三匕,油蜜各一,合溫水一升,灌之,立愈。馬有黑汗出,臥不起,汗流如珠,顫喘氣急。嘗汗,淡即死,鹹即不死。取人汙襪,燒湯,挼濃汁,灌三升,差。又方力子,割馬尾小頭,作十字,使出血,以人糞塗之,良或燒人糞以亂髮附之,差。
   療馬轉胞不大小便方:
  以人糞並大蒜橘湯成膏,納尿孔內,則立尿。又纏馬腹於後蹄,間挽之,令跳自止。
   療馬結草方:
  以熱手捻,令結消不消,以火炙之,掃帚柄築之。
   療馬蟲顙方:
  桑根皮、大棗肉、葶藶子(各一兩,熬,令黃,另研作膏。)。
  右和勻水三升,灌之,一時辰,令低頭滴鼻中惡物,愈。次以大黃、油雞子,清灌之。又曰:桑白皮一握舊乾煮,棗五十枚煮取穰,葶藶子六兩熬令黃,以水六升、桑根、大棗並煮,取一大升汁,去渣,內葶藶子膏攪勻,相得更煎,取強半,停令冷暖,得所分為兩度,灌所患之鼻,如人行八九里一灌,乾地著草繫頭底,即出鼻中惡物,令甚走,又以大黃、油雞子,清灌之,愈。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卷八
 雜占總序
  經曰:天文者,懸六合之休咎;兵書者,著六軍之成敗。今約一戰之事,編為篇目,其餘災變,略而不書。
  夫天道遠而人道邇,人道謀而陰,故曰:神成於陽。故曰:明。人有神明,謂之聖人。夫聖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故曰: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人若謀成策完,則天地、日月、四時、鬼神皆合之;人若謀缺策敗,則雖使大撓步歷、黃帝拔元、甘德占星、巫咸望氣,務成災變;風后孤虛,欲幸其勝,未之有也。蓋天道助順,所以存而不亡,若將賢士銳,誅暴救弱,以義征不義,以有道伐無道,以直取曲,以智攻愚,何患乎天文哉!可博而解,不可執而拘也。
 
  占日篇 第八十二
  經日月者,實也。光明盛實,布照四方,神靈御之,葵藿向之。太陽之精,積而成象,光明外發,體魄內含。故人君法之,吉凶禍變,則必照臨下土。
  日珥者,拜大將軍。一曰:有軍在野,珥南則南勝,珥北則北勝,東西準此。
  日兩珥相對,將欲解和。
  日暈而珥外,軍凶。
  日抱暈,隨抱軍勝。
  日有白足,破軍殺將。
  日有背氣,色青赤,曲向外,為背叛之象。其下有叛臣,將軍守邊有二心。
  日有玦氣,似背有枝直向外,如山字,兩軍相當,所臨者敗。
  日有暈氣,傍日周員,中赤外青,軍營之象,對敵之士,色濃厚者,隨方軍勝。
  日月皆暈,兵陣不合,七日暈不解,不可起兵,暈而珥外,兵凶。
  日暈而珥者,易上將。
  日暈而玦者,兩軍相當,隨玦兵敗。
  日暈而直氣在旁,所臨軍勝。
  日暈而背虹,珥反直而貫之者,順虹擊之,大勝。
  兩軍相當,日有冠纓者,和解,抱戴大喜。
  日暈而有兩珥,在內外者,並有雲聚,不出三日,下有圍城。
 
  占月篇 第八十三
  經曰:月者,闕也。盈極必缺,太陰之精,積而成象,光以照夜。女主之義,比德刑罰,吉凶休咎,以警戒于下土。
  月有暈,先起兵者勝。
  月暈抱戴,有赤色在外,外人勝;在內,內人勝。
  月暈,歲星赤色明,客勝。
  火入月守,色惡客敗,色明客勝。
  月暈,鎮星不明,主人勝;色明,客勝。
  月暈太白色不明,主人勝;色明,客勝。
  月暈辰星不明,主人勝;明,客勝。
  月暈亢,先起兵,有喜且勝。
  軍出,月蝕凶。
  月暈房糠,大風起。
  月暈參伐,兵起,有軍不勝。
 
  占五星篇 第八十四
  經曰:五星者,昊天上帝之使也。稟受帝命,各司其職,雖幽潛深遠,罔不悉及之。故福德佑助,禍淫威刑,或順軌而守常,或錯亂而表異,光芒角變,色動衰盛,居留干犯,勾衝掩滅,所以告示下土。
  凡五星五有常色,本體吉。歲星青,熒惑赤,鎮星黃,太白白,辰星黑。
  凡五星黃角,兵交爭;赤角,犯我城;白角,有邊兵;青角,憂愁生;黑角,死喪行。
  凡五星色變常者,青憂,白兵,赤旱,黑喪,黃則天下大熟。
   歲星占:
  木乘金,偏將軍死。
  木金合,鬥將死。
  木守七星,天下起兵。
  木乘昴,國有憂,番主死。
  木入畢,中邊起兵。
  木犯畢,附耳起兵。
  木守參,伐有兵。
  木犯井,起兵。
  木經柳,有兵。
  木守軫,罷兵。
  木入軫,大將軍興兵吉。
  木入五車,兵起。
  木守羽林,兵起。
  木犯參旗,大將軍出征凶。
   營惑占:
  火用,宜背火,在鶉火之次,宜背午地,他皆倣此。
  火犯木土,為大戰,傳云:亡偏將軍。
  熒惑環太白,偏將軍死。
  火與太白相連而鬥,破軍殺將,客勝。
  火入太白,中上出,破軍殺將,客勝。
  火所不利,先火起,犯左右角,有兵。
  火守亢,有兵。
  火入亢,有兵,水災。
  水入房,馬貴;火出房,馬賤。
  火入糠,兵起。
  火犯南斗,破軍殺將,一年吳主死,中國飢。
  火入牛,破軍殺將,越主死。
  火入須,女入危,兵起。
  火犯東壁,伏兵起。
  火守昴,胡人不安;入昴,匈奴破期三年。
  火犯畢,左角大戰,右角小戰,五星犯畢,邊兵起。
  火犯附耳,兵起。
  火犯觜,趙凶,兵起;犯參,兵起。
  火入東井一星,將軍野戰死。
  火犯輿鬼,兵起。
  火守七星,外有兵起。
  火乘張,有兵;火與張合,兵起;火守張,大將軍驚。
  火犯翼,邊兵起。
  火入軫,有兵。
  火犯太微宮門左,大將亡;犯在右,大將亡。
  火犯角,大臣亂而有憂。
  火入亢,有白衣,會主將死,人多疾疫。
  火入氐,兵起,失國,天子惡,赦吉。
  火犯心,戰不勝,大將亡,絕嗣,大臣亂,主出營,有哭泣。
  火入尾,臣下妖淫,年多妖祥,大亂。
  火入箕穀,大貴妃后惡之,燕主死。
  火入虛,齊王死,相出走,兵罷。
  火犯畢,人疫,臣反,主崩,大水,兵起。
  火入壁,魏主死,天下兵起;留壁二十日,有土功,米貴,女主惡之。
  火犯奎,魯王凶,大水,大疫,大臣謀主。
  火犯婁,有暴兵,死主,大飢,盜賊起。
  火犯胃,趙有大兵,主大勝。
  火犯鬼,執法有誅,天下大疫,有女喪,大赦吉。
  火犯柳,有土功。
  火犯星,大臣亂,易服色。
   鎮星占:
  土犯左角,大將戰死,火災;土守右角,兵路不通。
  土守亢,有兵,臣下反。
  土守糠,大兵起。
  土入天廟,有兵起。
  土守虛,出入,有客兵至,不過五日,自去。
  土入奎,兵起。
  土入婁,邊兵起,天下凶。
  土入胃,客軍敗,主軍勝。
  土入昴,番人為亂,番主死。
  土入觜,兵起。
  土逆行、守參,有胡兵。
  土守井,越兵起。
  土出入胃舍七星,兵起,負海大濱。
  土守張,多盜賊,兵起,興土功。
  土入軫,兵發而自敗。
  土入天庫,有兵。
  土守南河,蠻夷兵起,邊界有憂。
  土出東掖門,為將軍事,東出德門;出西掖門,為將守事,西出刑事。
  土犯氐星,皇后憂,宮人死,天下大疫。
  土犯房,天下相伐,皇妃亡,胡兵起。
  土犯心,天子絕嗣,將相死放,大赦、修德,吉。
  土犯尾,天下不安,后妃惡之。
  土犯箕,大亂,女主憂,民流亡,大兵起。
  土犯斗,其國失地,先水後旱,大臣逆亂。
  土犯牛,有奸賊,牛馬棄于道,天下急,宜赦。
  土犯女,更法令,天子喜,有女喪。
  土犯虛,有刑令,大憂,有客兵,鈇鉞用。
  土入危,天下亂,國亡,將死,人哭泣。
  土入室,關梁不通,貴人死,女子恣橫。
  土犯壁,遠方入貢,國大水,天下立主。
  土犯畢,令不行,將相亡。
  土入觜,相死,兵大起,侵死,有反者。
  土犯參,多水旱,邊兵起。
  土入井,水旱,大臣死。
  土犯鬼,多戮死,秦地有反。
   太白占:
  太白一名長庚,西方金德,白虎之精,招搖之使,其性剛,其義斷,其事收,其時秋,其日庚辛,其辰申酉,其帝少昊,其神蓐收。太白主兵馬,為大將軍,為威勢,為割斷,為殺伐,故用占之。是以重述其德,異於常星也。
  金體大而色白,光明而潤澤,所在之地,兵強國昌。兵出則出,兵入則入;順之吉,逆之凶。出高深入,吉淺入凶,先起勝;出下淺入,吉深入凶,後起勝。
  金晝見。有軍,軍罷;無軍,軍起。
  金出東方,始出為德,月未盡三日,在月南,得行;在月北,失行。是謂反生,不有破軍,必有屠城,北國當之。 
  金出東方,月未盡三日,在月北,負海之國不勝;在月南,中國勝。 
  金出西方,為德,月三日金在月北,負海之國大勝;在月南,中國不勝。 
  金與月相夾,有兵,拔城,偏將大戰;金與月並出,守者屠城。 
  金與列宿相犯,小戰;與五星相犯,大戰。金在南,南軍勝;在北,北軍勝。 
  金出東方,舉事用兵,順之吉,逆之凶,西南北,皆倣此。 
  金守南斗,三十日,夷狄來侵。 
  金入羽林,兵起。 
  金昴畢,胡王死。 
  金光暗,戰不勝,將軍死。 
  金變色,戰勝,隨方色而占之,色青主東方,他皆倣此。  
  金入月,客軍大敗,野有死將。 
  金白而角文,可戰;赤而角武,不可與戰。金與木合,無怒必戰。金應出而不出,應入而不入,此為失舍,不有破軍,必有死將;所受之邦,不可與戰。未當出而出,未當入而入,必有敗軍于野。金受十日後,將軍死。
  金初大後小,兵弱;初小後大,兵強。
  金有角,兵敢戰,吉;不戰,凶。順角指處,擊之吉,逆凶。
  金行遲,兵遲;金行速,兵速。金大行,用兵,疾吉,遲凶。金入則兵入,出則兵出,兵行法此。
  金木,一東一西,害侯王;一南一北,兵乃伏。 
  金犯畢左角,左將死。
  金出而水沒,金水俱出東方,東軍勝;俱出西方,西軍勝。若水居金前,前軍罷;水居金南,大戰;在金北,小戰。金進則兵進,退則兵退。金出未高而敵深者,勿與戰,去而勿追。
  金赤角,兵戰;白角,軍起;黑角,軍罷;青角,軍憂。曰:角又主國喪軍亡,隨角所指處應。
  金晝見,是謂經天。犯五星,有大兵起;犯火,大戰。在南,南勝,他皆倣此。
  金犯角,大戰不勝,將軍死。
  金干亢,大戰不勝,將軍死。
  金臨房,赤色,有兵戰。
  金入留守尾,兵起于野,將士滿道。
  金入南斗,將軍死;金犯南斗,必破軍。
  金犯牛,將軍失其眾,守牽牛,兵起。
  金入危,犯守,有兵起。
  金入營室,暴兵滿野,將軍死。
  金犯東壁,大兵起。
  金入奎,兵起。一曰:外國兵入。
  金犯婁,將軍功。
  金犯胃,兵起。
  金守昴,胡王死,四夷憂。
  金犯畢,邊兵起;金犯畢左角,番兵大戰;金入畢,馬貴,兵有傷。
  金犯觜,兵起,鈇鉞用。
  金守參,邊兵起,左右肩,大將憂;金犯參,伐兵起。
  金守東井,將軍惡之;金入東井,大兵起。
  金犯輿鬼,大兵起。
  金入柳,大兵起,益地。
  金犯七星,將軍出塞。
  金入翼,大將死,天下兵起。
  金犯軫,其國出,軍得地。
   辰星占:
  水土合,為覆軍。
  水出東方,大而白,有兵在外解。
  水金俱在東方,負海國勝。
  水入月,主人敗兵亡地。
  水金合,旗出,破軍殺將,客勝,視其所指,以命破軍。
  水環繞太白,興兵大戰,客勝,主人敗。
  水遇金,其間可容劍,小戰,則客勝;水出太白左,小戰;磨太白,又去三尺,大戰,水在金北,利主人;在金南,利客。
  水守房,番兵敗;水守婁,番兵起。
  水干昴,夷狄兵起。
  水守心,大臣相殺,大水,異姓立王。
  水犯尾,大水。
  水犯箕,有赦,若守左角,動色,貴臣戮死。
  水犯斗,大臣誅。一曰:兵守赤色,天下敗兵;犯斗,五穀不成。
  水守女,有婚娶事,萬物不成;犯虛,天下亂,多水。
  水犯危,大水有後,喪臣,謀君主。
  水犯室,有兵,大水。
  水犯壁,刑法苛,朝廷有憂;犯奎,有火,為害。
  水乘昴,出其北,胡王死,中國大水。
  水入畢,有兵。出北,胡王憂;出南,中國憂。
  水犯觜,發兵。
  水守參,伐星移南,南蠻下;移北,北胡侵。
  水入東井,星進兵進,星退兵退。
  水犯輿鬼,兵起;水入庫樓,兵起。
  水入柳,牛貴。
  水犯星,臣下亂。
  水守張,兵起大火。
  水入翼,中刑及賢相,大凶。
  水犯軫,大兵起,萬物不成。
  水犯角,大水,舟航相望。
  水犯亢,大水。
  水干犯五車星,兵起;水留心南河,兵起西方。
 
  占流星篇 第八十五
  經曰:夫流星者,天之使也。自上而降下曰流,自下而升上曰飛。大者曰奔星,小者曰流星。星大,則使大;星小,則使小。此謂紫微宮、太微宮,出入而徐行,漸經于列宿之次也。或于列星之坐,非二宮所出者,並為妖星。
  流星赤色有角者,四夷有兵;前赤後黑,兵敗將亡。
  流星入參,不出,先起者勝,後起者敗。
  流星干七星者,兵起。
  流星入建星者,色青,兵起。
  流星入河鼓者,大將軍亡;出河鼓,兵出;入河鼓,兵入。
  流星入王良,馬盡驚。
  流星入天將,軍中驚;流星入,將入;星出,將出。
  流星入紫微宮,匈奴兵起。
  流星入三台,大將出。
  流星入騎官,騎官死。
  流星入羽林,兵大起。
  流星抵北落,兵大起。
  流星出天宮,匈奴兵起。
  流星抵天市垣,大將出。
  流星抵天狗,犯弧矢,將有千里之行。
  流星出天廄,兵馬出。
 
  占客星篇 第八十六
  經曰:客星者,非本位之星,故曰:客星也。色白如氣,勃勃然,似粉絮。故所過之宿分野,必有災害。
  客星出營室,無兵則兵起,有兵則兵敗。
  客星入奎,破軍殺將。
  客星犯婁,胡人亂。
  客星入昴,胡人犯塞。
  客星入畢,邊有急兵。
  客星干觜,城堡虛,軍儲少,軍民餓死。
  客星守張,將軍有陰謀,兵起。
  客星入招搖,番兵大起。
  客星入天槍,中兵起。
  客星入天棓,兵起。
  客星犯文昌,將星色蒼,將有憂;色赤,將驚;色黃,將有喜;色黑,將死。
  客星守傅舍,胡人入中國。
  客星守天雞,天下兵馬盡驚。
  客星守天街,胡王死。
  客星入庫樓,與守南門,守軍市,守老人,皆主兵起。
  客星守騎官,將憂,士卒散。
  客星入北落、師門,虜人入塞,兵起。
  客星入天倉,粟大貴。
  客星入天廄,兵起,馬死。
  客星入天弓,天下弓弩皆張。
  客星出天弓,匈奴兵起。
  客星守狼,夷狄來降。
  客星守弧,南夷降。
  客星守車騎,西羌來降。
  客星守九州,殊口,負海國不安。
  客星入天節,番王死。
 
  占妖星篇 第八十七
  經曰:妖星者,五星之餘氣也。結而為妖,殊形異狀,凶多吉少,所見之分必有災害。
  奔星所墜之下,有大兵來。
  流星前赤後黑,客兵敗散。
  流星從敵營上來我軍,上銳者,有間諜來說吾兵。
  流星尾長三四尺者,輝輝然,軍使也;色赤者,將軍使也。
  流星色青赤,有光尾長三四尺者,名曰:天雁。將軍之精華也。兵從星所指者,勝。
  流星蒼白,為使;色赤,有兵;色黑,將死。
  飛星如大瓮,後大,曉然白,前卑後高,所謂頓頑,大將死邑削。
  飛星後化雲者,名曰:大滑。流血積骨之象。
  枉矢類流星,色青,蛇形,如矢而枉,道所指,將軍死。
  天狗如奔星,有聲,墜如火光,炎炎燭天,其下有積尺,流血狗來食之。
 
  占雲氣篇 第八十八
  經曰:天地相感,陰陽相薄,謂之氣。久積而成雲,皆物形于下而氣應于上。是以,荊軻入秦,白虹貫日;高祖在沛,彤雲上覆。積蜃之氣而成宮闕,精之積必形于雲之氣,故曰:占氣而知其事,望雲而知其人也。
   猛將氣:
  猛將之氣,如龍如虎,在殺氣中。猛將欲行,先發此氣,如無,將行,當有暴兵起。吉凶,以日神占之。
  猛將之氣,如煙如霧,沸如火光照夜。猛將之處,有赤白氣相遶,猛將之氣如山林、如竹木,色如紫蓋、如門樓。上黑下赤,如旌旗、如張弩、如塵埃,頭尖本大而高,兩軍相當,敵軍器上氣如囷倉正白,見日愈明。此皆猛將之氣,不可擊也。
  敵人營上,氣黃白、潤澤,將有威德,不可擊也。氣青白而高,將勇,大戰,前白如卑,後青如高,將怯士勇,前大後尖,小將怯不明。
  敵上氣黑中赤,在前者,將精悍不可當。
  敵上氣青而疏散者,將怯然,軍上氣發,漸漸如雲裏山形,將有陰謀,不可擊。若在吾軍之上,速戰大勝。
  敵上氣如蛟蛇向人,此猛將之氣,不可當。若在吾軍之上,速戰大勝。
   勝軍氣:
  氣如火光、如山隄、如塵埃粉沸、如黃白,旗旌無風而飄,揮揮指敵,此勝軍之氣,所在不可擊。
  雲氣如三匹帛,前橫後大,如樓椽、如赤色者,所在兵銳,不可擊。
  軍上有氣,如人持斧,如蛇舉首而向敵者,皆勝軍。氣如匹帛者,此助勝之氣,所在不可擊。
  軍上氣如覆舟、如牽牛、如鬥雞,所在不可擊。
  軍上有五色氣連天,不可擊。
  軍上有雲氣,如華蓋、如飛鳥、如伏虎,所在不可擊。
  軍上氣如五馬,頸低尾高,如杵、如赤馬;在黑氣中,如黑人;在赤氣中,如杵;在黑雲中,如人十十五五。旌旗在黑氣中,赤色在前者,皆精悍,不可擊。
   敗軍氣:
  敗軍之氣,如馬肝、如死灰、如偃蓋、如臥魚,乍見乍隱,如霧之朦朧,此衰氣也。若居敵上,宜急擊之。
  雲氣如懷山,從軍營而墜,軍必敗。
  雲氣自黃昏發,連夜照人,則軍士散亂。
  軍上有氣一斷一續者,軍必敗。
  軍上黑雲,如牛狀、如豬脂、如群羊,名曰:瓦解之氣。軍必敗。
  軍上有雲氣如雙蛇,急擊勿失。
  軍上氣,如塵灰、如粉、如煙雲霧,勃勃撩亂者,軍必敗。
  軍上有五色雜氣,東西南北不定者,或如群鳥亂飛,或紛紛如轉蓬,或如敗船,或如臥人無手足,或如覆車,散亂不起者,皆敗軍之氣,擊之必克。
  軍上氣上大下小者,士卒日減。
  軍上十日無氣者,其軍必敗。
  軍上十日無氣,忽有赤白氣,乍出即滅者,外聲欲戰,實欲退散,宜擊之。
  軍上氣出而半絕者,欲散;漸盡去走,一絕一敗,再絕再敗,三絕三敗,在東發白氣,災深;赤氣如火光,從天而降,入軍中,兵亂將死。
  軍上氣蒼,須臾散盡,或前高後卑,或黑氣如牛馬形,從雲氣中漸入軍中,名曰:天狗食血。其軍散敗。
  兩軍相當,十里之內,三里之外,望彼軍上氣高而前白後青者,敗氣也。
  雲氣如人頭,雞兔臨軍上雲蓋,蔽濛晝晦者,宜急走,不然必敗。
  軍上氣,先青而後黑者,其將必死。
  散軍之氣,如燃生草之煙,前雖銳而後必退。
  軍上氣如丹蛇者,如尾在雲霧中,臨軍上者,中人與外人通。
  軍行有白氣,如豬來臨者,大驚,宜備。
  日暈有氣,如死蛇,屬暈者,不利先鋒。
  日暈旁有赤雲,如懸鐘,其下有死將。
  日月暈有背,所臨者敗。
  白虹及蜺,入營者敗。
  日暈有四玦在外,軍悉敗散;日暈薄及後至,先去其下,敗軍來降。
  氣如人十十五五,皆低頭叉手相向,或氣如黑山,以為緣者,白氣如鳥,趣入屯營,連絡不絕,須臾下者,當有來降。
   城壘氣:
  正白如旌旗,或白氣如旗,而赤界其邊,或氣出于外,如火煙,或有雲分為兩截狀,如城壘,皆堅而不可攻。
  白氣如城中南北出者,城中黑氣如星,名曰:軍精。急宜解去。
  赤雲或黃雲臨城,城中喜;青雲從軍,城南北出者,不可攻。
  城中有雲,青色如牛頭,觸人外向者,城中有氣出東,其光黃大,堅城也。
  白氣中出,青氣入北,反覆回還,不可攻。
  凡攻城圍邑,過旬,不雷不雨者,為城輔,勿攻。
  城壘氣出于外,如煙火者,或如雙蛇,舉首向敵,或赤氣如杵,自城中出向外,內兵突出,客敗。
  凡攻城,有諸氣自城出,兵不得入。
  濛氣繞城而不入城,外兵不得入。
  日暈有青氣,從中出四起者,圍中勝。
  凡攻城,有黑氣,臨城上者,積土固險之狀黑者,水之氣,城池之象也。我據城敵,不可攻,敵據城,我不可攻。
  凡圍城,平旦視圍上,氣鬱鬱如火光芒,其勢翕翕然者,其方救至;無者,救不至。受圍者,望外救,亦以此古。
   伏兵氣:
  氣如赤杵幢節在烏雲中,或如鳥人在赤氣中,或黑氣渾渾圓而赤氣在其中,或白氣紛沸,起如樓狀,其下皆有伏兵。若軍行近山谷之間林坑,甚防之。
  雲紛紛綿綿相絞,及似蒿草長數尺者,以車騎為伏兵;如布席,似蒿草長尺許者,以步卒為伏兵。
  黑雲出營南,賊逃,我後有伏兵,謹候察之。
  兩軍相當,赤氣,伏兵氣。若前有赤氣,則前有伏兵;後有赤氣,則後有伏兵;左右亦如之。
  黑雲變赤及白形如山者,有伏兵;雲如山林,或前黑氣,後有白氣者,有伏兵。
   暴兵氣:
  白氣如瓜蔓連結,部隊相逐,須臾罷而復出,或如八九而來不絕者,有急賊至。
  白氣如仙人衣,千萬連結,部隊相逐,罷而復興,當有千里兵至。
  黑氣從彼來我軍者,欲襲我也。急宜備,不宜戰,敵還,從而擊之,必得小勝。
  天色蒼茫而有此氣,依支干數,內無風雨,所發之方,必有暴兵。日克時則凶,時克
日則自消散。此氣所發之方,當有事告急。一人來則氣一條,依數計之,若散漫一方,必有眾至,依日支干數,內有風雨,則不應。
  伏兵氣,如人持刀盾,或有雲如坐人,赤色,所臨城邑,有猝兵至。
  赤氣如人持節,雲如方虹,或如赤虹,其下暴兵至。或如旌旗、如虎躍、如人行,或白氣如道帶竟天,或白虹所出,或赤雲如火,或雲如匹布,著天經丑未者,天下多兵,赤者尤甚。
  有雲如番人列陣,或白氣廣五六丈,東西竟天,有雲如豹五六枚相聚,或如狗四五枚相聚,四方清明,獨有赤雲赫然者,所見之地,兵起。
  四望無雲,獨有黑雲極天,名曰:天溝。主兵起。
  壬子日候,四方無雲,獨有雲如旌旗,其下兵起,遍四方,天下兵起。
  雲氣一道,上白下黃,白色如布匹,長數丈,或上黃下白,如旗狀,長二三丈,或長氣純如赤而委曲,一道如布匹,皆謂之蚩尤旗見,兵大起。
   戰陣氣:
  氣如人無頭、如死人、如丹蛇,赤氣隨之,必有大戰,殺將。
  四望無雲,獨有赤雲如狗,入營,其下必有流血,或獨見赤雲如立蛇,或赤雲如覆舟,其下大戰。
  白虹或赤屈虹見城營上,其下大戰流血。
  白氣如車,入北斗中轉移者,大戰。雲如耕隴,大戰。
  日旁黑氣如虹,或白氣如虹,交見,兩軍相當,必交戰;無軍,兵起。
  四五六,虹見,大戰。
  日月有赤雲,截之如大杵,軍在外,萬人戰死;兩軍相當,不利先舉。
  月初滿而蝕,有軍必戰。
  蒼白雲氣經天,其下有拔城大戰。
  赤氣漫漫如血色,有大戰流血。
   陰謀氣:
  氣白而群行徘徊,結陣而來者,他國人來相圖謀也。不可忽,應視其所往,隨而伐之,得利。
  黑氣如幢,出于營中,上黑下黃,敵欲來求戰,而無誠實,言信相反,七日內必覺,備之,吉。
  黑氣臨我軍上,如車輪行,敵人謀亂,國有小臣勾引,宜察之。
  黑氣如引,牽來如陣前銳者,有陰謀。
  天沉陰不雨,晝不見日,夜不見星、月,三日以上者,陰謀也。將軍宜慎防左右。
  連陰十日,亂風四起,欲雨不雨,其名曰:濛。為臣謀君。
  天陰沉,日月無光,有雲障之,不雨,此君臣俱有陰謀。兩敵相當,則陰謀也。若晝晴夜陰,臣謀君;晝陰夜晴,君謀臣。
   四夷氣:
  東夷之氣如樹。西夷之氣如屋。南夷之氣如樓臺,或如舟航。北狄之氣如牛羊,或如穹廬。
   遠近氣:
  氣初出桑榆一千五百里,平觀一千里,仰視中天一百里,平望桑榆二千里,登高下屬三千里。
  凡候氣之法:氣初出時,若雲非雲,似霧非霧,彷彿若可見,初出森森然,若高五六尺者,是千五百里以外氣也。
  凡候敵上氣,敵在東,日出候之;敵在西,日入候之;敵在南,日中候之;敵在北,夜半候之。
  欲知我軍氣,常以甲己日及庚子戊午日、未日、亥日及八月十八日,去軍十里,登高望之,但百人以上,則皆有氣。
  凡氣欲似甑出炊氣,勃勃而上升,外積結成形,而後可占。氣不結積,散漫不定,不能為災祥,亦必和雜,殺氣森森然,乃可論也。
  凡軍城上氣安,則人安;氣不安,則人不安。氣盛,則兵盛;氣衰,則中衰;氣散,則眾散。
  凡氣得旺相色,吉;休囚色,凶。
  軍上氣,高勝下,厚勝薄,實勝虛,長勝短,澤勝枯。
  凡占災祥,先推九宮分野,六壬日月,不應陰霧風雨,其占乃準。
  凡候氣,多假日月之光,照耀而形,故暈珥抱背,皆出日月之旁,虹蜺相象,莫不因日而見。是故,晝候日旁,夜候月旁,輝光所燭,無得而隱矣。
  凡氣見,近三日,遠七日,內有大風雨,則不應災祥。故曰:風以散之,雨以解之。
  凡軍行,先觀其氣。兵,有勝負氣、有盛衰氣。銳兵強氣,伏兵弱氣,兵行氣行,兵止氣止,兵急氣急,兵散氣沒,故曰:氣是兵主,風是兵苗。為將者,不可不知也。
   分野占:
  經曰:天有二十八宿,為十二次;在地為十二辰,配十二月;至於九州分野,各有攸係,上下相應,故可得而占識之。
    角亢
  鄭之分,于辰在辰,為壽星;于野,在潁川、父城、定陵、襄城、潁陽、陽翟、汝南、宏農、城父、新安、宜陽、河南、新鄭,屬兗州。
    氐房心
  宋之分,于辰在卯,為大火;于野,在楚州、山陽、清平、濟陽、東郡、須昌、壽陽、睢陽、定陶等郡,屬豫州。
    尾箕
  燕之分,于辰在寅,為析木;于野,在漁陽、北平、遼東、遼西、上谷、代郡、雁門、涿郡、范陽、新城、固安、良鄉、涿州、昌黎、渤海、安定、朝那、樂浪、元菟、易定,屬幽州。
    南斗牽牛
  吳之分,于辰在丑,為星紀;于野,在會稽、九江、丹陽、豫章、廣陵、廬江、安陸、臨淮、蒼梧、鬱林、桂陽、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南海,屬揚州。
    須女虛
  齊之分,于辰在子,為元枵;于野,在高密、城陽、泰山、濟南、平原,屬青州。
    危室壁
  衛之分,于辰在亥,為娵訾;于野,在魏郡、黎陽、河內、朝歌、濮陽,屬并州。
    奎婁
  魯之分,于辰在戍,為降婁;于野,在東海、泗州、陰陵、曲阜,屬徐州。
    胃昴
  趙之分,于辰在酉,為大梁;于野,在信都、真定、常山、中山、鉅鹿、高陽、廣平、河間、武昌、文安、清河、內黃、斥邱、太原、定襄、雲中、五原、朔方、上黨、邯鄲,屬冀州。
    畢觜參
  魏之分,于辰在申,為實沈;于野,在高陵、河東、河內、陳留、汝南、新野、舞陽、河南、開封、陽武,屬益州。
    井鬼
  秦之分,于辰在未,為鶉首;于野,在弘農、京兆、扶風、馮翊、北地、上郡、西河、安定、天水、隴西、蜀郡、廣漢、武威、張掖、酒泉、燉煌,屬雍州。
    柳星張
  周之分,于辰在午,為鶉火;于野,在河南、洛陽、平陰、偃師、鞏縣、三河,屬豫州。
    翼軫
  楚之分,于辰在巳,為鶉尾;于野,在南郡、江陵、零陵、桂陽、武陵、長沙、漢中、汝南、南中,屬荊州。
   風角:
  巽為風,申明號令,陰陽之使也。發示休咎,動彰神教,春官保章氏,以十二風察天地之妖祥,故金縢未啟,表拔木之徵;玉帛方交,起偃禾之異。宋襄失德,六鷁退飛,仰武將焚,異鳥先唱,此皆一時之事。且興師十萬,相持數年,日費千金,而爭一旦之勝負。鄉導之說、間諜之詞,取之於人,尚猶不信,豈一風動葉、獨鳥鳴空,而舉六軍投不測之國,欲幸全勝,未或可知,謀既在人,風鳥參驗,亦存而不棄。
  夫占風角,取雞羽八兩,懸于五丈竿上,置營中,以候八風之雲。凡風起,初遲後疾,則遠來;風初疾後遲,則近來。風動葉十里,搖枝百里,鳴枝二百里,墜葉三百里,折小枝四百里,折大枝五百里,飛石千里,拔木五千里。三日三夜,遍天下;二日二夜,半天下;一日一夜,及千里;半日半夜,五百里。
   五音占風:
  官風聲如牛吼空中。徵風聲如奔馬。
  商風聲如離群之鳥。羽風聲如擊濕鼓之音。
  角風聲如千人之語。
  子午為宮。丑未寅申為徵。卯酉為羽。
  辰戍為商。巳亥為角。
  宮風發屋折木,未年兵作。
  徵風發屋折木,四方告急。
  商風發屋折木,有急兵。
  羽風發屋折木,米價貴。
  角風發屋折木,有急盜賊、戰鬥。
  歲月日時,陰德陽德,自處,陰德在十二干,陽德在天。
  歲月日時,子刑卯、卯刑子、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辰午酉亥各自相刑。  
  子丑寅巳申為刑上,卯戌未為刑下。 
  風從刑下來,禍淺;刑上來,禍深。三刑:為刑上、刑下、自刑。 
  凡災風之來,多挾殺氣,剋日,濁塵飛埃。
  凡祥風之來,多興德氣,并日色晴朗,天氣溫涼,風氣索索不動,塵平行而過。
  凡申子為貪狼,主欺紿、不信、亡財、遇盜賊,主攻劫人。
  巳酉為寬大,主福祿,主貴人、君子。
  亥卯為陰賊,主戰鬥殺傷、謀反大逆。
  寅午為廉貞,主賓客、禮儀、嫁娶。
  丑戍為公正,主報仇怨,主兵。
  辰未為奸邪,主驚恐。
  貪狼之日,風從寬大上來,所主之言,仍以貪狼參說吉凶,他倣此。
  有旋風入幕,折干戈,壞帳幙,必有盜賊入營,將軍必死。
  旋風從三刑上來,其兵不可當。有風從王氣上來,官軍勝,大寒大勝,小寒小勝。
  凡風蓬勃四方起,或有觸地,皆為逆風,則有暴兵作。寅時作,主人逆;辰時作,主兵逆;午時發,左右逆;戌時發,外賊逆。
  宮日大風從角上來,有急兵來圍,至日中折木者,城陷。
  羽日大風,暝日無光,有圍城,客軍勝。
  陰賊日風,從陰賊上來,大寒有自相殺者。
  商日大風,從四季上來,有賊攻城,關梁不通。
   鳥情占:
  經曰:巳酉為寬大之日,時加巳酉,鳥鳴其上,有酒食;時加寅午,有酒食辭讓;時加丑戌,有酒食口舌;時加亥卯,有酒食相害;寺加辰未,有酒食婦人口舌;時加申子,有酒食爭財。
  寅午為廉貞之日,時加寅午,鳥鳴其上,有諫諍責讓;時加巳酉,有賓客;時加申子辰未,有口舌事;時加丑戌亥卯,有酒食,又主相殺。
  丑戍為公正之日,時加丑戌,鳥鳴其上,有長吏來慰問;時加巳酉,有公正酒食相遺;時加寅午,有吏言陰私賊事;時加申子,有吏來言公正之事;時加亥卯,有吏來說陰賊相殺。
  辰未為奸邪之日,時加辰未,鳥鳴其上,有長吏來捕奸邪事;時加巳酉,有酒食陰事;時加丑戌,有吏捕陰私奸謀事;時加亥卯,有陰謀劫害之事。
  申子為貪狼之日,時加申子,鳥鳴其上,有賊攻劫盜賊事;時加寅午,有善人言攻劫事;時加巳酉,有酒食;時加辰未,有婦人爭訟事;時加丑戌亥卯,有群賊攻奪事。
  亥卯為陰賊之日,時加亥卯,鳥鳴其上,有群賊大議休廢、囚死、鬥傷;時加巳酉,有婦人奸私相傷;時加丑戌,有吏逐賊;時加寅午,有婦人奸淫相傷;時加辰未申子,有賊攻討。
  右諸陰,日有鳥群飛,飄飄從鬼門四季上來,更時加四季,主有搜索,皆為鬥傷事。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卷九
 遁甲總序
  經曰:黃帝征蚩尤,七十二戰而不克,晝夢金人引領,長頭,衣元狐之裘,而言曰:「某天帝之使授符于帝。」帝驚悟,求其符不得,乃問風后、力牧,力牧曰:「此天帝也。」乃於盛水之陽築壇祭之,俄有元龜、巨鰲從水中出,含符致于壇而去。似皮非皮,似綈非綈,以血為文,曰:「天乙在前,太乙在後。」黃帝受符再拜,於是設九宮,置八門,布三奇、六儀,為陰陽二遁。凡一千八百局,名曰:「天乙遁甲式」。
  三門發,五將具,而征蚩尤,以斬之蚩尤者。炎帝之後與少昊治西方,主金,兄弟十八人,日尋干戈,恃甲兵之利,殘暴不仁,聞黃帝獨王于中央,將欲勝四帝,恃甲兵於涿鹿,黃帝至道之精,其神無所倚,其心無所適,淡然與萬物合其一。天道虧盈而益謙,乃授黃帝神符而勝之。使黃帝行蚩尤之暴、蚩尤行黃帝之道,則蚩尤得符而勝黃帝矣。黃帝因蚩尤之暴,則黃帝得符而勝蚩尤矣。天道助順,所以授黃帝符者,欲啟聖人之心、贊聖人之事也。吉凶成敗在乎道,不在乎符!今取其一家之書,以備參攷耳。
  日辰:
  甲乙仲、甲乙季、甲乙孟。
  六甲:
  甲子、乙丑至癸亥,中間甲戍、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并甲子,為六甲也。
  五子遁元:
  甲巳之日,夜半生甲子。乙庚之日,夜半生丙子。丙辛之日,夜半生戊子。丁壬之日,夜半生庚子。戊癸之日,夜半生壬子。
  陽遁、遁元,仲、孟、季;陰遁、遁元,仲、孟、季。
  坎:冬至一七四,小寒二八五,大寒三九六。
  艮:立春八五二,雨水九六三,驚螫一七四。
  震:春分三九六,清明四一七,穀雨五二八。
  巽:立夏四一七,小滿五二八,芒種六三九。
  離:夏至九三六,小暑八二五,大暑七一四。
  坤:立秋二五八,處暑一四七,白露九三六。
  兌:秋分七一四,寒露六九三,霜隆五八二。
  乾:立冬六九三,小雪五八二,大雪四七一。
  陽遁,冬至後,第一甲子為上元,第二甲子為中元,第三甲子為下元。
  逆布三奇,順布六儀。
  陰遁,夏至後,第一甲子為上元,第二甲子為中元,第三甲子為下元。
  順布三奇,逆布六儀。
  陽遁元用坎、艮、震、巽四卦,四卦各四十五日,十二氣合一百八十日。
  陰遁元用離、坤、兌、乾四卦,四卦各四十五日,十二氣合一百八十日。
  五日六十時為一元,五日竟一氣,一氣用一元。上、中、下,陰、陽二遁,三百六十日當一歲之用。其五日,四分之一,各用中元,以通餘閏,始終用之。然則冬至閏餘二五八。
  經曰:以通閏餘,始終用之。各用二五八,是已五日之內與日合者。
  凡用遁之法,當知九星,明九官,定八門,審直符、直事。
  九星:
  天蓬水常主一,天芮土常主二,天沖木常主三,天輔木常主四,天禽土常主五,天心金常主六,天柱土常主七,天任土常主八,天英火常主九。
  九宮:
  坎為一宮,坤為二宮,震為三宮,巽為四宮,中五宮,乾為六宮,兌為七宮,艮為八宮,離為九宮。
  八門:
  休門常主一,死門常主二,傷門常主三,杜門常主四,開門常主六,驚門常主七,生門常主八,景門常主九。
  直符:
  直符者,六甲、六儀是也。甲子常為六戊,甲戌常為六己,甲申常為六庚,甲午常為六辛,甲辰常為六任,甲寅常為六癸。
  三奇:
  乙為日奇,丙為月奇,丁為星奇。
  直事:
  直事者,直八門事也。常以直符加直事,上門加直事授出入之語,故以其門名之。直事五日一易局,十時一易符,十時一易事。
  課式:
  凡課式之法,常以直符加時干。直符者,六甲也。時干者,時下所用之干也。假令陽用天元、上元一局,甲已之日,夜半生甲子,即子在甲時也。授以直符,天蓬加北方六戊,所以加六戊者,以甲子常為六戊故也。雞鳴乙丑,授以天蓬,直符加南方六乙,盡癸酉,十時皆以天蓬加干,至寅戊、甲戌,則轉直符用天芮,他皆倣此,此其陽遁可知。
  陰遁逆行,以直符、直事加宮。直事者,直事上之門也;時干者,時下所得之宮也。然則直符十時一易,其門十時一易也。
  假令陽遁用天元、中元七局,甲巳之日,夜半生甲子,即以驚門加第七宮。雞鳴為乙丑,即以驚門加八宮,盡癸酉,十時皆以驚門加宮,至寅戊甲戍,則移生門加宮,而奇門所在及為吉凶成敗,按而詳之,他倣此。陰遁,則逆數。
  凡子加子,直符、直事各伏其位,名曰:伏吟。子加午,直符、直事各易其位,名曰:反吟。雖致奇門,吉宿皆凶,惟可以納財。
  凡三奇之日,宜以出行奇者,乙、丙、丁皆為吉,干與善神并,故無凶耳。若開休生三吉門,有天上三奇合之,臨一方,即其方之門為吉。道路清虛,可以出行修舉,百事皆吉。
  假令用陽遁天元一局,甲巳之日,日出為丁卯。天乙直符在四宮,開門臨震三宮,下有六乙與日奇合,東方出行,吉。生門臨離。九宮有六丁與星奇,南方可以出行,其陰遁可知。
  凡三奇直使者為三奇,得六甲所使奇也。即乙為甲戌、甲子,使丙為甲寅、甲申,使丁為甲辰、甲寅,使三奇為吉門,合得此時者,為尤良。
  假令陽遁用天元、上元一局,用甲巳之日,日入癸酉,天乙直使在一宮,以直符天蓬加六癸,休門直事加一宮,北方休門下有六丙,日奇而臨甲子,六丙所使者是也。他皆倣此。
  凡三奇與生門合,太陰合,得人;遁奇與休門合,為天遁奇,與開門合,得地;遁奇與太陰所合皆吉,常以六丁所合為太陰,天乙后二宮亦名太陰。
  假令陽遁用天元、上元一局,甲戌在坤宮為直事,前二宮乾六甲在二宮,天乙在后二宮,皆合于六宮,故曰:巽遁用陽。他倣此。
  又生門與六乙合,得人;遁奇、休門與六丁合,得地;遁奇、開門與六丙合,得天。遁奇所合之宮,所向皆吉。
  又生門與六乙合,得天;遁奇、開門與六丙合,得地;遁奇、休門與六丁合,而在直符前三宮,為得人。遁奇:天遁奇者,為日精華所蔽;地遁奇者,為月精華所蔽;人遁奇者,為太陰之氣所蔽。此時可以隱匿逃亡蔽蓋,此宮有事,出行吉。
  凡三奇合太陰而無吉門,名曰:有陰無門。有門合太陰而無奇,名曰:有門無奇。有吉門而無奇陰,名曰:有奇無陰。皆可從之,吉。但避五刑,舉事但從三吉,而去若不得三奇并吉門者,但三奇所加,百事從之,吉。
  又三奇在陽,宜為客;在陰,宜為主。若欲見貴人,求財舉事,出自奇門,合生門吉。若力勝,舉百事,出自奇門,合開門吉。若欲求陰私,舉百事,出自奇門,合休門吉。
  凡三奇遊于六儀,利為公私和會之事。謂乙丙丁遊于六甲之上,若甲寅有乙卯,甲子有庚午,此為玉女,守門戶之時也。天乙合會利,為其事,要在三奇。在六儀者,三奇吉門合太陰,以勝光,小吉,從魁加地四戶,是謂福倉。遠行出入,移徙皆吉。
  凡欲遠行出入,舉百事,逃亡,當令天三門加地四戶,出其下,吉。天三門者,太沖從魁,小吉是也;地四戶者,除定危開是也。
  假令正月建寅,即卯為除,午為定,酉為危,子為開,他倣此。太沖從魁,小吉。天之私門,六合;太陰、太常,地之私戶。此臨、開、休、生三奇,吉門從之,出入遠行,舉百事,皆大吉。又以月將加時上,視之勿忘太沖。太沖者,天門也。卒有急難,天門出吉,凡三奇入墓凶,不用。
  假令六乙日奇,雖得日奇,未時不可出。謂乙屬木,木墓在未也。丙丁火,火墓在戌,戌時不可出。
  一云六乙臨二宮,六丙、六丁臨六宮,入墓出三奇,吉門。勿令五刑魁星,螣蛇、白虎在其中。
  凡九天之上,可以力勝;九地之下,可以伏藏。太陰之中,可以潛形;六合之中,可以逃亡。即直符,後一所臨之宮為九天,後二所臨之宮為九地,前二所臨之宮為太陰,前三所臨之宮為六合。
  假令陽遁直符臨九宮,則九天在四宮、九地在三宮、太陰在七宮、六合在六宮,他皆放此。陰陽皆用,天遁為奇,其九天臨甲,九地臨癸,太陰臨丁,六合臨巳,為大吉。
  凡六儀擊刑,皆不可用。
  假令陽遁甲子,天蓬為直符,加卯時為擊刑,謂子卯刑,故也。雖得奇門吉宿,不可用三刑者,子刑卯,卯刑子,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辰午酉亥四位自刑。
  凡六庚加直符,名「天乙伏宮格」,亦名「天乙留符格」。直符加六庚,名「天乙飛宮格」,亦名「天乙行符與太白格」。六庚加天乙,名「太白與天乙格」,戰于野。若天乙與六庚同宮,名「天乙與太白格」,戰於國。六庚加天乙宮者,謂臨太乙所在地宮也。天乙與六庚同宮者,謂此同地宮也,凶時也。
  凡六庚加金日,亦名「伏干格」,亦名「本宮干格之日」,干格加六庚,名「飛干格」,此凶時,不可為。百伏干格之時凶,外取之,占賊見之。占人在占格,則不在;占人來占格,則不來。
  凡六庚加歲干,為歲格;月干,為月格;日干,為日格。一曰:六庚加三奇,為時格;不加三奇,非時格。六庚加六巳,名刑格。易地千里,車破馬驚,不利舉百事,凶。
  凡六庚加六丙,名曰太白入熒惑。六丙加六庚,名熒惑入太白。二逢相入,皆凶時,得奇門,吉宿亦不可舉百事,凶。
  凡六丙加直符,為勃,謂天上六丙加庚直符也。及天乙宮加六丙,亦名為勃,同六庚所加之義。
  凡時下及天乙直使所在,得吉宿者吉,得凶宿者凶;時下得吉宿,謂直符所勝。時下所得三星,此謂吉宿也。
  假令陽遁天元、上元一局,甲巳之日,平旦為丙寅,即以直符加六丙,六丙在八宮,八宮為天任,是謂時下得天任星也。他倣此。
  天乙所在吉宿者,假令陽遁天元、上元一局,甲巳之日,夜半生甲子,甲子為天蓬,即以天乙直使在天蓬宿;雞鳴為乙丑,乙丑為天芮,即以天乙直使為天芮宿。
  凡吉者,天輔、天禽、天心為大吉,天沖、天任為小吉。凶宿者,天蓬、天芮為大凶,天英、天柱為小凶。大凶者,有旺相氣,變為小凶;小凶者,有旺相氣,變為平。其吉宿,有旺相氣,大吉。
  凡六甲加六丙為青龍返首,六丙加六甲為朱雀跌穴,此二時可以造舉百事。又會三奇八門者,為大吉。《太乙經》曰:六丙加六庚為孛,六辛加六乙為白虎猖狂,六乙加六庚名青龍逃走,六癸加六丁名螣蛇夭矯,六丁加六癸名朱雀入江,不可舉百事,皆凶時也。
  凡時下得乙未丙戌辛丑甲辰戊辰,名入墓,時不得出入、舉百事。
  凡天道不遠,三五復反,假令陽遁用天元、上元一局,甲巳之日,平旦為丙寅三,即三在寅也;戊辰五,即五在辰也。他倣此。
  其陽遁可出入、舉百事,當趨三避五,可以名天道。凡出行者,亦可參用「元女式」。三宮法所出之門有螣蛇、白虎,皆須避之,不可犯,大凶。
  時逢六庚,抱木而行,強有出者,必有鬥爭,謂六庚之時,時下得庚凶也。
  時逢六辛,行逢死人,強有出者,罪罰纏身,謂六辛之時,時下得辛凶也。
  時逢六壬,為吏所擒,強有出者,非禍所勝,謂六壬之時,時下得壬凶也。
  時逢六癸,眾人所視,不知六癸,出門則死,謂六癸之時,時下得癸凶也。
  凡時下得天蓬,宜安居保國、修築營壘,主不利客,凶神也。
  時下得天芮,宜崇道修德,統接朋儕,凶神也。
  時下得天沖,不利舉事,凶神也。
  時下得天輔,宜守道調理,凶神也。
  時下得天禽,宜祭祀求福,以滅群惡,吉神也。
  時下得天心,宜避疾求仙,君子吉,小人凶,凶神也。
  時下得天柱,宜居守自固,藏形隱跡,凶神也。
  時下得天任,宜請謁賞賀,通達財利,吉神也。
  時下得天英,宜道行出入,進酒作樂,嫁娶筵宴,吉神也。
  太乙貴神,可向、不可背。白姦者,天大姦神,不可向、可背也。
  又曰:六丁為六甲陰,能知此道,日月可陸沉,可呼六丁神名,凡六合之中六巳,謂六巳之位皆在六合之中也。行陰密隱祕潛伏之術,皆從天公六巳所臨用之。
  凡天輔之時,有罪勿殺,斧鉞在前,天乙救之,謂甲巳之日,時加巳;乙庚之日,時加申;丙辛之日,時加午;丁壬之日,時加辰;戊癸之日,時加寅。此時有罪,自然光輝,亦宜此時,拔人之繫縛。
  一曰:甲巳之日,時下謂巳;丁壬之日,時下謂辰;戊癸之日,時下謂申。為天輔之時也。
  凡天網四張,萬物盡傷,謂時得六癸也。此時不可造作百事。又神有高下,必須避也。假令天網在一宮,神高一尺;在二宮,神高二尺。踰越避之。
  凡天罡加四孟,天乙在內,宜處百事;天罡加四仲,天乙在門,出處,百事皆敗;天罡加四季,天乙在外,宜出行,百事皆吉。他倣此。
  凡要事在三宮,在天乙大吉,加四仲,名玉堂。時天乙理事於玉堂之中,欲出行,當此之時,百事可利,逃亡者得。
  神后加四仲,名明堂。時天乙出遊門垣之外,遊行四野。當此之時,舉造百事皆吉,逃亡者得。
  徵明加四季,名曰絳宮。天乙伏藏於深宮之中,行於私宴。當此之時,不可出行,逃亡者皆得用。
  凡天乙之理于三宮,四時迭用,要在于天乙大神,背之必敗,當從向克。
  春三月,天乙大神,理于玉堂宮,大吉是也。大吉為生氣,其沖小吉,為百鬼死。
  夏三月,天乙大神,理于明堂宮,神后是也。神后為王坐,其沖勝光,為負。
  秋、冬三月,天乙大神,理于絳宮,徵明是也。徵明為常生,其沖太乙,為積刑。
  凡出入往來,青龍上明堂,出天門,入地戶,四入太華中,即華蓋,若天藏、天獄、天牢,慎不可犯。
  凡六甲為青龍,可以建福;六乙為蓬星,可以建德;六丙為明堂,可以出入;六戊為天門,可以往來;六巳為地戶,可以伏藏。天乙至三凶神之宮,六庚為天獄,六辛為天庭,六壬為天牢,天藏之中為六癸,可以隱藏也。
  凡九天之神在六甲,朱雀之神在六丙,太陰之神在六丁,勾陳之神在六乙,六合之神在六巳,白虎之神在六庚,元武之神在六辛,入地之神在六癸。凡欲逃亡隱匿,必須從天門入地戶,又參之以太沖從魁,小吉。六合太陰加地戶,將出入往來,無能見者。欲去者,出天門而去;欲藏者,入地戶而藏太陰之中。凡欲逃避百鬼,當出天門,入地戶,中吉。
  凡欲行山中宿,令虎狼鬼賊不敢近者,出天門,入地戶,中吉。
  夫開門遁伏,休門生聚,生門利息,景門上書,杜門閉絕,死門射獵,驚門恐迫,傷門傷害。避惡伏匿,背杜門,向開門,吉。出行移徙,遷官受職,入官視事,背景門,向休門,吉。有所掩襲,欲塞奸邪,背開門,向杜門,吉。三奇吉門,合天輔、天心、天禽出入,大吉。出入開門,宜見大將軍;出休門,宜見長吏;出生門,宜見帝王公卿;出傷門,宜捕獵征伐;出杜門,宜邀遮隱匿、誅伐亡逆;出景門,宜上壽;出死門,宜喪葬弔唁;出驚門,宜掩捕鬥訟。
  凡時加六甲,一開一闔,上下交接,謂六甲之時,時下得伏吟時也。
  凡時加六乙,一往一來,恍惚俱出,謂六乙之時,時下得乙吉也。
  凡時加六丙,道逢清寧,求之大勝,謂六丙之時,時下得丙吉也。
  凡時加六丁,出幽入冥,永無禍侵,謂六丁之時,時下得丁吉也。
  凡時加六戊,乘龍萬里,當從天上六戊出,挾天武而行,吉也。
  凡時加六己,如神所使,不知六己,欲行且止,謂六己之時,時下得己,凶也。
  向背擇日:
  經曰:征伐皆有向背,知之者勝,不知者敗。其太歲、太陰,將軍月建日時,大時小時,亭亭白姦,遊都太乙,黃旛豹尾,五帝六符,生神死神,大雄死地,睢日德孤虛,歲月日時,刑殺大小,審而用之,可以知其勝負,易其成敗。其臨神者,惟死神地睢,虛星可向,白姦亦可向。
  推五星所在法:
  常以天罡加太歲,視亥上神為歲星,午上神為鎮星,酉上神為太白,子上神為辰星,五星所在之次國,不可伐,大略如此。為星有遲速跳伏,以七曜算之,方定太歲,月日時下之辰,不可向。
  凡小時月,逢大時月,正月卯,二月子,三月酉,四月午,左行四仲,周而復始。
  凡遊都,正月丙,二月丁,三月□,四月庚。
  推行八千四角天乙依元女式:
  新□月遊者,一名刑法。己酉月理艮宮六日,乙卯月理震宮五日,庚申月理巽宮六日,丙寅月理離宮五日,辛未月理坤宮六日,丁丑月理兌宮五日,壬午月理乾宮六日,戊子月理坎宮五日。陽歲,以大吉;陰歲,以小吉。
  推恩建黃道法:
  常以正七月加子二,八月加寅三,九月加辰四,十月加午五月,十一月加申六月,十二月加戌。
  凡天罡下為建,建為青龍,黃道次神。太乙即為除,除為明堂,黃道次神。勝光即為滿,滿為天刑,黑道次神。小吉即為平,平為朱雀,黑道次神。傳送為定,定為金匱,黃道次神。從魁為執,執為天德,黃道次神。河魁為破,破為白虎,黑道次神。徵明為危,危為玉堂,黃道次神。神后為成,成為天牢,黑道次神。大吉為收,收為元武,黑道次神。公正為開,開為司命,黃道次神。太衝為閉,閉為勾陳,黑道次神。
  凡避死難從開星,不吉。春三月房為開,夏三月張為開,秋三月婁為開,冬三月壁為開。
  推亭亭白姦法:
  常以月將加時辰,神后下為亭亭所在,次析十二月時,其寅申巳亥,神后白姦所在,神后時,白姦在寅,常行四孟,亭亭常以白姦囚于巳亥,格于寅申。
  出師安營:
  經曰:諸有正宿安營,四直頓兵,深入敵境,恐有掩襲,乃作真人,閉六戊法。逃難隱死,作玉女反閉局法。千凶萬惡,莫之敢干,故人精微;去道不遠,故能洞幽闡神,非真人逢時,必不能行也。
  閉六戊法:
  先置營,訖于某旬,上以刀從鬼門行起,左旋畫地一周,次取其中央之土一斗,置六戊上。六戊者,天罡神也。刀即置取土之處,埋之咒曰:「太山之陽,恒山之陰。盜賊不起,虎狼不傷,城郭不完,閉以金關,千凶萬惡,莫之敢犯,便于營中宿。若令出入,驗之法取犢母在營,子安營外,犢子終不敢入營中,甲子旬戊在辰,餘倣此。
  玉女閉局法:
  以刀畫地,常以六為數,室中六尺,庭中六步,野外六十步,手持六算,算長一尺二寸。假令甲日從甲上入,乙日從乙上入,戊日從東西南北入,入局竟從今日日辰起。
  假令子日,即以第一算置子上,第二算加丑上,第三算加寅上,第四算加卯上,第五算加辰上,第六算加巳上。下六時亦依次去,便呼云:鼠行失窟,入市便逐。子上算置戌上,度算訖,大呼云:青龍。下次移丑上算置卯上,云:牛入兔塗食時草。度訖,就便呼云:朱雀。下次移寅上算置巳上,云:猛虎跳鳶來到。度算,呼云:勾陳。下次移卯上算置丑上,云:兔入牛欄伏不起。便大呼云:白虎。下次移辰上算置午上,云:龍入馬廄因留止。度訖,便呼云:元武。下次移巳上算置申上,呼云:螣蛇宛轉來。度訖,便呼云:六合。下兩算夾一算,先成為天門,後成為地戶,避難,出天門,入地戶,乘玉女上去,吉。仍呼玉女所在之庚上,玉女來護我,無令百鬼中傷我,敵人不見我,以為束薪,獨開天門而閉地戶,咒會交乎,以算閉門,而去勿反顧,以刀畫地,即地脈不復得見。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卷十
 雜式
  元女式
  元女式者,一名六壬式。元女所造,主北方萬物之始,因六甲之壬,故曰:六壬。六甲之上運斗柄,設十二月之合神,為十二將間置十干,次列二十八宿、三十六禽,以月將加正時,課日辰用為天乙,所理十二神,將以斷吉凶成敗。
   推月將法:
  登明正月將加在亥水神,河魁二月將加在戌土神,從魁三月將加在酉金神,傳送四月將加在申金神,小吉五月將加在未土神,勝光六月將加在午火神,天乙七月將加在巳火神,天罡八月將加在辰土神,太沖九月將加在卯木神,功曹十月將加在寅木神,大吉十一將加在丑土神,神后十將加在子水神。
   推四維法:
  乾天門,坤人門,巽地戶,艮鬼路。
   推三十六禽法:
  東方:貍、虎、豹、兔、貉、蛟、龍、魚、蝦
  南方:蚓、蛇、狙、鹿、獐、雁、羊、鶩、猱
  西方:猿、犺、猴、烏、雞、犬、豕、豺、狼
  北方:熊、豬、羆、燕、鼠、蝠、蟹、牛、鱉
   推四課法:
  常以月將加正時,視干日、支辰、陰陽,以為四課。干日上神為日之陽支,日上神本位所得之神為日之陰支;支辰上神為辰之陽支,辰上神本位所得之神為辰之陰支。謂之四課四課之中,察其五行;取相克者,為用四課。陰陽先以下賊上為用,若無下賊上,以上克下為用,若三上克下一下,賊上還;以下賊上為用,若四上克下四下,賊上與。
  今日比者為用;俱比、俱不比;涉害深者為用,涉害俱深,以先干後支為用。四課陰陽皆克,以遙相克為用。若有干克神、神克干,先以克干為用;若干克兩神、兩神克干,以比者為用。俱比、俱不比,剛用干比、柔用支比為用。四課陰陽無上下相克,又無遙相克,以昴星為用。剛干,視酉上所得神為用;柔干,伏視從魁所臨神為用。剛日,先傳支後傳干;柔日,先傳干後傳支。若天地返吟,伏吟,先以相克為用,若無相克伏吟,剛干,以干上神為用;柔干,以支上神為用。反吟,剛干,以干上神為用;柔干,以支上神為用。反吟,剛干,以干衝;柔日,以辰衝為用。以刑及衝用為傳,終八,專日,四課不相見。剛干,從干上陽神順數;柔干,從支上陰神逆數。皆及,三神為用,足以定吉凶。當知所受用三傳,以考終始善惡所致,何先何後?變化何從?將安所極?三傳之要訣在天宮,各以神將言其禍福,將以併合所加日辰,又以五行論其憂喜,欲取諸將,以天乙為首。
   推天乙所理法:
  天乙者,貴人也。家在丑,甲戊之日,旦理大吉,暮理小吉。乙己之日,旦理神后,暮理傳送。丙丁之日,旦理登明,暮理從魁。庚辛之日,旦理勝光,暮理功曹。壬癸之日,旦理太乙,暮理太沖。天乙在東方、西方,則南方為前,北方為後;在南方、北方,則東方為前,西方為後;常以星沒為旦,星出為暮。
   推十二神將法:
  用起天乙,以將兵,大勝,闢地千里;用起螣蛇,以將兵,兵數驚駭,上下相克。天乙前一神也。用起朱雀,以將兵,士卒驚恐,妄作口舌。天乙前二神也。用起六合,以將兵,戰勝,得子女、玉帛。天乙前三神也。用起勾陳,以將兵,士卒戰亡。天乙前四神也。用起青龍,以將兵,大勝。天乙前五神也。
  用起天后,以將兵,不勝自敗。天乙後一神也。用起太陰,以將兵,士卒怯弱。天乙後二神也。用起太常,以將兵,平平。天乙後四神也。用起白虎,以將兵,師亡。天乙後五神也。用起天空,以將兵,士卒死亡,為敵欺詐。天乙後六神也。天乙理十一將,前盡于五,後盡于六。
   推伏吟返吟法:
  凡興師動眾,勿取伏吟之時,必見固守。行者不坐,坐者不起。返吟時,前勝後負,諸神自臨其衝,曰:反吟;諸神自臨曰:伏吟。
   推陰陽相覆法:
  天罡加太歲,是陽覆陰也。天罡加月建,是陰覆陽也。陰陽相覆之時,兵必有奸,計重陽時,執于火為驚;重陰時,執于水為恐。陽覆陰,君欲害臣;陰覆陽,內姦生,不利舉百事,凶。
   推神在內外法:
  斗加孟,神在內,道路壅塞,出軍凶;斗加季,神在外,出師吉;斗加仲,神在門,或戰勝密謀。
   推九醜法:
  乙戊己辛壬之日為子午卯酉之神,合五得四,交合為九醜。主敗軍殺將,醜惡之日,故曰:九醜。己卯、辛卯、戊午、戊子、壬子、壬午、乙酉、辛酉、己酉是也。
   推兵讎法:
  仰見其兵,暮見其辰,俯見其讎,下賊上比時,軍兵僇,將死亡。
   推行軍本命法:
  軍出日時,天罡不欲臨將軍本命,及行年大凶,螣蛇、白虎,小凶;天乙、青龍、六合、太常臨,小吉;歲月殺所臨之方,不可往。
   推天門地戶法:
  以天二門太衝、從魁,覆地四戶,除定危開,從下而出,萬夫莫當。
   推五帝法:
  春三月,五帝任東,出軍,先鋒出城,西門立營,牙門向東,常以青旗居前,赤旗次之,次引白旗,次引黑旗,四時倣此,不向旺方也。
   推國君自將法:
  置營訖,國君居北斗四星之下,徵明是也。前將軍居太微下,勝光是也。後將軍居華蓋下,神后是也。左將軍居天府下,太衝是也。右將軍居文昌下,從魁是也。旗鼓居蓬星下,六乙是也。偃眾居明堂下,六丙是也。軍門居天門下,六戊是也。小將居地戶下,六己是也。斬殺居天獄下,六庚是也。判事居天庭下,六辛是也。囚禁居天牢下,六壬是也。軍器居天藏下,六癸是也。順旬依法,不可妄舉,起甲盡癸,則復旋改。
   推神位諸煞例:
  假令甲子旬,子為青龍,丑為蓬星,寅為明堂,卯為太陽,辰為天門,巳為地戶,午為天獄,未為天庭,申為天牢,酉為天藏,終十辰,至甲戌為青龍,餘倣此。
   推玉帳法:
  出軍行陣,深入敵國,止宿營壘,休舍憩息,大將軍居太乙玉帳下,吉。攻之不得,以功曹加月建,前五辰是也。
 
  察情勝敗篇
  武侯曰:田螺占兵之法,其來甚遠,龜易卦占雖有正爻,學者不精,吉凶難准。昔越范蠡曾用田螺占之中間試之,頗有靈驗,見兵書。此乃古法也,取田螺時須自淨身,勿令女人見之,即有靈驗。
  其法,以甲乙日用溫湯向東灌之,向夜取一大盤,盤中畫一直墨界,一邊為己,一邊為敵。注水一二升于盤內,取二螺,咒曰:「田螺索索,風雨不作;敵若不來,各守城郭。」又咒曰:「田螺舞舞,知風知雨;敵若來迫,入我城土。」咒訖,明旦視之,若己入敵,則己勝;敵入己,則敵勝。
  右準前法,置田螺于盤內,明旦視其頭之所向,定其緩急。凡甲乙日,頭向南,三日至;向西,七日至;向北,不來;向東,不戰。丙丁日,頭向南,九日至;向西,七日至;向北,即至交戰,主勝;向東,不來。戊己日,頭向南、西、北,皆不來;向東,三日至。庚辛日,頭向西,與敵和;向北,無事;向東,敵來自敗;向南,九日至。壬癸日,頭向北,吉;向東,三日至;向南,敵來自敗;向西,不來。
  若春,向東大勝,向南小勝,向西大敗,向北平安。
  夏,向南大勝,向西小勝,向北大敗,向東小勝。
  秋,向西大勝,向北小勝,向東大勝,向南大敗。
  冬,向北大勝,向東自敗,向東大勝,向西自敗。
   推賊虛實法:
  常以月將加聞賊時,天罡加四孟,言虛加四仲,來在道,天罡加四季,至欲知賊來否,以月將加聞賊時,遊都加日辰,賊即至,臨前一辰一日至,二辰二日至,四辰以上,過去不來,遊都旺相克日辰,凶。
   推天地耳法:
  欲知賊消息,往天耳聽之,大吉、小吉是也;欲聽人之密謀隱事,往地耳聽之,太衝、從魁是也。
   推賊兵數法:
  以月將加正時,日上辰見天罡、河魁,五百、五千、五萬人見徵明、太乙,四百、四千、四萬人見神后、勝光,六百、六千、六萬人見大吉、小吉,八百、八千、八萬人見功曹、傳送,九百、九千、九萬人見太衝、從魁,十百、十千、十萬人見其神,旺氣十倍,相氣五倍,死氣減半。
   推迷路法:
  道路三叉,不知何路可通,以月將加時,天罡加孟,左道通;天罡加仲,中道通;天罡加季,右道通。
   推伏匿法:
  逃亡隱匿,以月將加正時。望奸,下可藏萬人,神后是也。河龍,下可隱千人,太衝是也。陰精,下可藏百人,從魁是也。
   推三河九江法:
  三河九江,天道獨通。太沖為三河,從魁為九江。欲行間諜,為不可知事,視江河,除定危開之道,又前三、後三并者可獨通,出入其下,人無知者。
   推三陣法:
  甲子旬,陣形象畢幟曰:孔琳臨前,左將青衣,赤頭;右將白衣,赤頭,從酉入,以臨子。
  甲戌旬,軍形象井幟曰:陵城降前,左將黑衣,赤頭;右將黃衣,赤頭,從未入,以臨戌。
  甲申旬,兵形象翼幟曰:梁邱叔前,左將黃衣,赤頭;右將朱衣,赤頭,從巳入,以臨申。
  甲午旬,兵形象尾幟曰:費陽多前,左將白衣,赤頭;右將青衣,赤頭,從卯入,以臨午。
  甲辰旬,兵形象斗幟曰:許咸池前,左將青衣,赤頭;右將黃衣,赤頭,從丑上入,以臨辰。
  甲寅旬,兵形象虛幟曰:王屈奇前,左將赤衣,赤頭;右將黑衣,赤頭;從亥入,以臨辰。
   推陰陽兵法:
  陽兵者,以陽時出天門,入地戶,過太陰,短行出九地,六癸順;入九地,上升九天、六甲,百戰百勝。
  陰兵者,以陰時從九天,踐明堂,出天門,入地戶,左行右回,歷太陰,分兵為奇,逆入太陰中,楊(揚)□(兵)以採(出)戰。
   推雌雄法:
  用起戰雄,吉。春寅、夏巳、秋申、冬亥。用起戰雌,凶。春申、夏亥、秋寅、冬巳。今日之辰起,其後二攻其前四,子日後二戌,前四辰是也。復以大吉、徵明、神后、天罡,四神為雄。小吉、天罡、勝光,三神為雌。戰陣,背雌向雄,百戰百勝。不得令青抵白,黑抵黃,金迎火,陰就陽,子攻母,迷天道,戰必敗,不欲向勝,日辰也。攻其類,眾還受其屈;攻其所,勝,大吉。勿使衰對相死當旺,故曰:通三天,勝可全:順斗行一也;攻其勝,二也;後二攻前四,三也。
   推北斗戰法:
  左八八月攻左,右二二月攻右,是戰法也。
   推伏兵法:
  太沖、神后、傳送、太乙,臨日辰,必有伏兵。此神旺與殺併,伏兵發,大凶;不與煞併,伏兵不敢發。
  又曰:以聞事時斗加季,有伏兵;干傷支,有伏兵在前;支傷干,無伏兵;干支俱傷,為用神,有伏兵,戰凶。
   推突圍法:
  傷不傷,視陰陽,日辰上賊為傷,又惡得將為重傷,則凶,不傷無咎,又用起陰,傳出陽者,可出必免難。
  又曰:被圍時,神在內,可守;神在門,相傷;神在外,可出。
  又曰:或在家,或在野,被圍四匝者,當從青龍下去加旺時,天罡是也。所謂八極俱張刺,如鋒鋩,乘龍而出,兵不敢當。
   推水軍法:
  兵眾,行船,將涉江海,必有傾覆之患。丙子、癸未、癸丑,法為江河龍,此日濟,必溺。
  又曰:天河臨地井,舟必覆。壬癸,小吉下得路,為天河,卯、酉、辰為地井。
   推迷惑法:
  月將加正時,若天罡,若小吉,下得路,山林野澤,煙霧昏蒙,忽迷四方,以式投地,出傳送下,自然開悟;出天罡下,百步得道,若三百步,得及路;出小吉下,八十步得道,以天罡加地戶,頭戴式行則不迷,加正時,出小吉下,三百步得天井,太沖下得水;出大吉下,得糧。凡支吉,利涉陸路,在前不知通者,正時加孟,左道通;加仲,中道通;加季,右道通。
 
  主客向背篇
  經曰:眾兵大同,則先舉者為主,後舉者為客。陳兵原野,則先舉者為客,後舉者為主。
  又曰:天五音為客,地五音為主。五音:宮、商、角、徵、羽也。
  又曰:辰為客,時下為主;辰行為客,位止為主;先動先聲為客,後動後聲為主;高旗為客,卑旗為主;兩人相見,外來為客,內坐為主;兩人相見,立為客,坐為主;兩人等,先舉事為客,後舉事為主。人有氣者勝,無氣者敗。客利四季月日時,欲得制日,干克支,主人利;四孟月日時,欲得伐日,支克干,客利。
   推向背法:
  旌旗五色者,軍之五德也。輝映眾心,宣威兵目。
  青旗舉一鼓,則行;二鼓,則趨;三鼓,則集受制也。
  舉黃旗一擊令,則止;二擊令,則列;三擊,則聽受命也。
  陽時舉赤旗,揚威儀而始之,甲乙丙丁戊也。
  陰時舉黑旗,伏威儀而終之,己庚辛壬癸也。
  旛旗各隨方色而行:甲子、甲申、甲辰三旬,弧矢在前;甲寅、甲午、甲戌三旬,刀盾在前。春以長矛在前,夏以戈戟在前,秋以弓弩在前,冬以刀盾在前。
   推二十八宿騎戰法:
  以二十八人象二十八宿,為先鋒軍,壓敵。
  角人,赤旗,青衣,青馬,東方七人。
  羽人,青旗,黑衣,黑馬,北方七人。
  宮人,白旗,黃衣,黃馬,中央七人。
  徵人,黃旗,赤衣,南馬,南方七人。
  商人,黑旗,白衣,白馬,西方七人。
  右以二十八人早近敵陣,大呼若聞桴鼓擊柝之音。我以商人為前,將兵象白虎也。陣見火光,以羽人為前,將兵象元武也。陣聞金石兵刃之聲,以徵人為前,將兵象朱雀也。陣聞士人呼號者,以宮人為前,將兵象勾陳也。陣內寂無聲者,以角人為前將,兵象青龍也。是為五行厭勝之法。
   推五行陣法:
  木直陣,以金方陣應之;金方陣,以火銳陣應之;火銳陣,以水曲陣應之;水曲陣,以土圓陣應之;土圓陣,以木直陣應之。
   推當敵人法:
  背太歲,當萬人;大將軍,當五千人。太陰、月建、天魁三元,五符各當五千人;天乙、遊都,五百人;歲德、月德、日德,壬方,旬之內生氣;歲星、豹尾、歲建,並可背,不可向也。
 
  推神煞門戶篇
  凡戰陣之法,須避神煞,兼明天門地戶,克勝制敵,實在于此也。
   推大將軍法:
  孟歲,以勝光;仲歲,以小吉;季歲,以傳送;加歲支,天罡下是也。
   推豹尾法:
  天罡加太歲支,功曹、勝光、河魁,有臨季者,其下即是豹尾,其沖是為黃旛。
   推太陰法:
  常以功曹加歲支,神后下是已。
   推歲建破法:
  陽歲,以大吉;陰歲,以小吉;加太歲,支魁下為建,天罡下為破,陰陽殺用。
   推歲星法:
  天罡加歲支,亥上所見本位辰是也。
   推歲支干德法:
  從魁加歲辰,功曹是已。支德甲戌、戊寅,壬德自處,乙丁、己辛、癸任魁鄉也。
   推歲殺法:
  天罡加歲支,太乙、從魁、大吉,有臨季者,其下即是歲殺。申子辰,劫煞在巳,災殺在午,天殺在未,他倣此。
   推孤虛大煞天狗法:
  登明加歲支,天魁下,為孤;太沖、天罡下,為虛;旬下日,同大煞。春午、夏未、秋酉、冬子,一名天地轉,殺天狗。孟歲巳,仲歲酉,季歲丑。天時、天罡加月建也。
   推天道黃道法:
  天道:寅午戌月,寅戌,南方行;午,西北方行。亥卯未月,亥未,東方行;卯,西南方行;申子辰月,申辰,北方行;子,東南方行。巳酉丑月,巳丑,西方行;酉,東北方行。
   推天耳、天目法:
  春氐星,乙下;夏柳星,丁下;秋胃星,辛下;冬女星,癸下。是為天目也。
  春箕星,寅;夏軫星,巳;秋參星,申;冬壁星,亥。是為天耳也。
   推遊都虜都月合法:
  遊都為都將,甲己日大吉,乙庚日神后,丙辛日功曹,丁壬日太乙,戊癸日傳送。虜都為天賊,甲己日天罡,乙庚日勝光,丙辛日登明,丁壬日傳送,戊癸日功曹。月合常以月合,神上為月朔之始、順數之盡,末日也。
   推三元法:
  上元甲子日,起五宮;中元甲子日,起二宮;下元甲子日,起八宮。各以順日求之,周而復始,時同日法,夏至後行,反此。
   推亭亭白姦法:
  常以月將加正時,神后下為亭亭。寅午戌上見孟春,五本位上是白姦。
   推生死神法:
  常以功曹加月建,神后下為生神,勝光下為死神。
   推六害法:
  辰卯相害,寅巳相害,丑午相害,子未相害,申亥相害,酉戌相害。
   推天門地戶法:
  子丑日,天門在丙,地戶在丁。寅卯日,天門在庚,地戶在丁。辰巳日,天門在庚,地戶在壬。午未日,天門在壬,地戶在辛。申酉戌亥日,天門在甲,地戶在癸。
 
  龜卜篇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則靈龜負圖,自河而出也。是龜龍麟鳳四靈,龜居其一;託夢於元王,何其賢也!不避豫且之網,何其愚也!生既不能全身避害,死亦安能灼骨而知吉凶。古人所以設此法者,謂「兵為凶器,戰為危事。」聖人得之以興,凡夫得之以廢,不可輕舉矣。愚人不自謂其愚,皆自謂其智,故立卜法,假于陰陽,亦惑愚人之心,非為智也。太公曰:「蓍,朽草也;龜,枯骨也。安知聖人之智慮哉!」是知神亦不能自智,聖亦不能自智。贊聖人之事者,其猶砥乎!凡龜有五色,隨其旺相而用之,一龜之內有六廚左右翼,君王用上尺有二寸,大夫用中,庶人用下;後左足為春,前左足為夏,前右足為秋,後右足為冬,四季用中廚。
  經曰:何知我神,骨白如銀!何知我聖,千里路正!又曰:其骨須白,其色須鮮,其皮如蠟,其界如法。
  龜有五兆,以定吉凶。一兆之中為五段,可以彰往察來:內高為金,外高為火,五曲為木,正直為土,頭垂為水。水無正形,因金為名,常以晴霧為水。一兆之中從頭分為五鄉,頭為甲乙,次為丙丁,次為戊己,次為庚辛,次為壬癸。常以頭微高為上兆,正橫為中兆。春夏以內為頭,秋冬以外為頭。
  假令木兆:甲乙鄉為本宮,丙丁鄉為子孫,戊己鄉為妻財,庚辛鄉為官鬼,壬癸鄉為父母。但以此鄉斷吉凶,及支入兆,假令木兆:金支是官鬼,木支是兄弟,土支是妻財,火支是子孫,水支是父母。看支入鄉,以斷吉凶成敗。
  我往攻彼,則彼為主。兆欲頭伏足落,及格橫,身內摧折、暗霧、昏驚、震動、猖狂、文不食墨、火天穿者,破軍殺將。
  彼來攻我。兆欲頭仰足舉。彼支援助,身內有力、食墨、鮮明、肥濃、安穩,兆吉言吉,兆凶言凶。萬端吉凶,一看兆身,往往有驗。無假日辰,夫有動不如無動,有支不如無支。有支則被支吉、格支凶,故兆連新,起動由人;新兆連故,起動無路。
  捉頭足,所作不成;頭足銜芒,所求無累。君子動頭,天下同憂;小人動足,天下馳逐。兆身過度,日向衰微;兆不出臼,勢將微滅。
  凡占賊:被支有外救,格支有外敵。若吾擊敵,兆旺相、洪潤、軒昂、有力、重偃仰吉;枯槁、伏落、霧悴、驚摧、分伏、足落、兆細而暗,凶。凡卜:以支及動鄉,賊數日月,遠近里數,生數三,成數八,旺相依數,休廢減半。
  凡卜兆:為我為客,支旺克兆,客勝;支囚為兆所克,客敗。支洪潤,賊強;支枯槁,賊弱。
  「ㄟ」,飛鳥出林兆。出軍行師,吉;安營入師,凶。
  「ㄏ」,飛鳥入林兆。安營築城,吉;行師,凶。
  「工」,驚獐兆。有賊奄至,防閑城堡,吉。
  「爪」,走鹿兆。有賊至,主奔走之事。
  「一」,土兆大橫。安城堡社,吉。
  「八」,棲鳳兆。自守,吉。
  「(上十下四)」,需兆。安城壘,吉。
  「川」,天兆。城壘襲人,吉。
 
  山岡營壘篇
  山有岡巒,地有形勢。斷其形,則氣勢滅,故秦築長城,鑿其山岡之氣,而咸陽邱墟;隋疏汴河,斷乎土地之脈,而江都荊棘。成周卜遷伊洛,得瀍澗之利,而王年八百;吳晉奄宅建業,得江山之勢,而延期數葉。
  夫建都邑、築城壘,必擇形勢。雖成敗在人,不在于城地,然地形山勢,足以為人之助也。故曰:趙之地坦然平,吳楚之地東南傾,秦韓之地龍虎形,幽魏之地無邱陵。夫趙無陂險、山岡、溝澗,故曰:坦然平。吳楚之有江海、波潮,故曰:東南傾。秦韓被山帶河、岡巒重複,故曰:龍虎形。秦得龍虎之形,而東吞趙魏,南併荊楚。夫建都邑、列營壘,非地勢不王,非山岡不固。營壘之法:欲北據連山,南憑高岡,左右襟帶,地水東流,乾上伏下,過子艮、寅卯,重岡入巽。
  又曰:戌連申酉,坤未高;前有迎山,抱且朝;或驚或躍,或蟠龍;藏車隱馬,若飛鴻;支條散脈,如蛇走;氣車森聳,似雞籠;四維皆起,四仲平;巽水迤邐,出自庚;天門倚伏,歷壬癸;直出地戶,東南傾;南有汙池,為朱雀;北有堆阜,為元武;東有叢林,為青龍;西有大道,為白虎。四獸既具,八卦乃列,乃立表測影,以定子午之位。興土工,先本戊上;起版築,從中步至門。夫草木不生,不可居;鳥獸不集,不可居;燋石沙礫,不可居;河水逆流,不可居。朱雀無頭,元武折足,白虎銜尸,青龍悲哭,強居之者,兵敗將死。
   山形岡隴:
  山若蟠龍,玉案數重,宛轉邪曲,首尾相從;山若鳳皇,翅翼開張,群隊千萬,帶隴扶岡,前有印綬,後有回翔;山若飛龍,首尾遠同,或驚或躍,乍橫乍縱,臺傾池潤,舞鶴翔鴻;山若臥狗,頭拳尾就,腹內乳見,項連山首;山若麒麟,乍立乍蹲,群從千萬,朝者數人;山若長蛇,或曲或邪,後岡前谷,隱馬藏車。凡此皆營壘之形勢也。
 
太白陰經跋
 (招文張氏刻《太白陰經》十卷跋,稱從影宋抄本錄出較。)
  《四庫全書》本多二卷,與唐、宋〈藝文志〉合。首有李筌自序,序後有內侍高班品趙承信等列銜五行,與錢遵王《讀書敏求記》所稱本合。惟少御書祗候臣錢承顥勘一行,或傳寫失去。壬辰夏,偶得舊抄本六卷,以之互校。卷三〈將軍篇〉張刻僅存其目,卷五〈搜山燒草〉、〈前茅後殿〉、〈釁鼓〉、〈屯田〉、〈人糧馬料〉、〈軍資〉、〈宴設音樂〉等七篇,則并其目而佚之,其卷六陣圖竟有大不類者,更以《通典》所引《太白陰經》校之。合於舊抄者,十之七八;合於張刻者,十之一二。張刻多以意改竄,證以舊抄本,痕跡宛然。然則所謂影宋云云者,猶在真膺之間也。惜舊抄闕末四卷,無從校補。今定前六卷主,舊抄本七八卷主。
  文瀾閣本仍參合異同於下,惟九十兩卷,則仍依張刻付梓云。
  庚子長夏。金山.錢熙祚識。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08: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简介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又称《太白阴经》,唐李筌撰。李筌,号少室山达观子,《唐书》无传,里籍不详。大约生活在唐肃宗、代宗年间。唐乾元二年(759年)《进太白阴经表》称“正议大夫持节幽州军州事幽州刺史并本州防御使上柱国臣李筌上表”,唐永泰四年(即大历三年,768年)《序》署名“河东节度使都虞侯臣李筌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集仙传》称其仕至荆南节度副使、仙州刺史,著《太白阴经》。又《神仙感遇传》曰:筌有将略,作《太白阴符》(注:符当经之误)十卷,入山访道,不知所终。”据《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等书目记载,李筌还著有《孙子注二卷》、《青囊括一卷》、《阃外春秋十卷》、《通幽鬼诀二卷》、《军旅指归三卷》、《彭门玉帐歌三卷》等兵书。
  《大白阴经》本来是一部“记行师用兵之事”的兵书,但困李筌以阴阳数术之说,以为“太白主兵,为大将军;阴主杀伐”(《进太白阴经表》),故取名为《太白阴经》,给这部兵书蒙上了一层神密色彩。后人又编造出所谓“李筌常游名山探奇术,于嵩山虎口岩石壁中得《黄帝阴符经》,遇骊山老姥,指明秘要,洞究深微,撰为兵书,名曰《太白阴经》”(《进太白阴经表》注)的神话。加之书的后半部分辑录了大量医卜星相、奇门遁甲之类的内容,使这部兵书进一步神密化。揭去它身上的迷彩,就会发现它是一部较全面反映唐以前军事知识的综合性兵书。
  《太白阴经》始藏诸名山石室,后献给唐朝廷,“进入内府,不传于世,瑞南宋公先世有传而得之,以辅明廓清海宇,是书之功也。以后子孙,慎勿妄传。”(史氏珍藏尾跋,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跋集录》)因此,此书明以前只有抄本传世。由于传抄者随意删削合并,遂出现六卷本、八卷本和十卷本等不同卷数的本子。考《进太白阴经表》、《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均称为十卷,说明此书全帙应为十卷。
  《太白阴经》是李筌花十年心血写成的兵书,搜罗广泛,内容丰富。他在《进太白阴经表》中说:“人谋、筹策,攻城、器械,屯田、战马,营垒、阵图,括囊无遗,秋毫必录。其阴阳天道,风云向背,虽远人事,亦存而不忘。小及锥刀,大至城堡,智周乎万物,而道济乎三军,辕门有之,虽桴鼓之吏,厮养之卒,亦可为万人之将。言无文饰,理探玄微,十载修成。”全书十卷共一百篇,具体篇目如下:
  卷一人谋上:天无阴阳、地无险阻、人无勇怯、主有道德、国有富强、贤有遇时、将有智谋、术有阴谋、数有探心、政有诛强。
  卷二人谋下:善师、贵和、庙胜、沈谋、子卒、选士、励士、刑赏、地势、兵形、作战、攻守、行人、鉴才。
  卷三杂议:授钺、部署、将军、阵将、队将、马将、鉴人、相马、誓众军令、关塞四夷。
  卷四战具:攻城具、守城具、水攻具、火攻具、济水具、水战具、器械、军装。
  卷五预备:筑城、凿濠、驽台、烽烽台、马铺土河、游奕地听、报平安、严警鼓角、定铺、夜号更刻、乡导、井泉、迷途、搜山烧草、前茅后殿、衅鼓、屯田、人粮马料、军资、宴设音乐。
  卷六阵图:风后握奇垒图、风后握奇外垒、太白营图、偃月营图、阴阳队图、教旗图、草教图、教驽图、合而为一阵图、离而为八阵图。
  卷七捷书、药方:祃牙文(一)、祃牙文(二)、祭蚩尤文、祭山大川文、祭风伯雨师文、祭毗沙门天王文、露布、治人药方、治马药方。
  卷八杂占:占日、占月、占五星、占流星、占客星、占妖星、占云气、分野占、风角、五音占风、鸟情占。
  卷九遁甲。
  卷十杂式:元女式、察情胜败、主客向背、推神煞门户、龟卜、山冈营垒、山形冈陇。
  《太白阴经》是在比较充分地研究前人军事论著的基础上写成的。其写作方法一般采用先以“经曰”引出一段前人的论兵言论,接著征引古代战例,将帅事迹,或古代兵法,加以阐述,最后亮出自己的结论。他继承了前代的优秀军事思想成果,介绍了古代许多军事知识,诸如军仪典礼、攻防战具、侦察通讯、行营警备、粮草行装、战场建设、战阵队形,以及古代军中祭祀占卜活动等都有较详细介绍。其中比较有价值的是前五卷;后五卷多为非科学的内容。
  前五卷中最有价值的是重视人事的唯物主义思想。李筌认为阴阳不能决定胜败、存亡、祸福、善恶,“凡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索之不得、指虚无之状,不可以决胜负,不可以制死生。”(《天无阴阳》)阴阳对人是无情谊的,只有依靠人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任贤使能,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贵功赏劳,不禳祀而得福。”
  (《天无阴阳》)李筌又认为地利虽是用兵的辅助条件,但就像天时不能依靠一样,地利也不能依靠。地无险阻,全在将帅会不会利用。指出:“天时不能祐无道之主,地利不能济乱亡之国。地之险易,因人而险,因人而易。”(《地无险阻》)李筌还认为人的勇怯不是天生的,也与生长的地方无关,而全在于培养锻炼和使用是否得当,“勇怯在谋,强弱在势。谋能势成,则怯者勇;谋夺势失,则勇者怯。”“勇怯在乎法,成败在乎智。怯人使之以刑则勇;勇人使之以赏则死。”(《人无勇怯》)刑赏能使怯者变勇,使勇者变得不怕死。总之,胜败存亡决定于人谋。人谋的最高标准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他认为“善师者不阵,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善师》)主张以仁义道德为本,“有道之主能以德服人,有仁之主能以义和人”(《贵和》)。崇尚智谋,认为自古以来没有不用智谋而成王业的。所谓不战而胜,就是用阴谋颠覆敌国。重视选贤任能,不仅要求把国内的各种专门人才收揽起来,而且敌国的人才也要求注意收买。主张赏罚公正,要求“赏无私功、罚无私罪。”(《刑赏篇》),重赏有功以励全军,重罚有罪以儆部众。要求将帅关心爱护士卒,与其共安危,同患难,以取得士卒的拥护,听从命令、拼死作战。在军事上重视庙算,乘敌之隙,攻其无备,扬己所长、避己所短,见利而进、无利而止等。他还主张发展农业生产,实行军屯垦田,以使国家富强,军队强大。
  《太白阴经》是唐代重要兵书,它辑录保存了古代许多军事资料,尤其是在唐朝佛教盛行的情况下,他扛起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大旗,是难能可贵的。它还保存了唐代有关山川道里,关塞四夷等资料,具有一定的军事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太白阴经》问世之后,受到后人的重视。有的在书中大量引用此书的内容,如唐杜佑《通典》就引用颇多;有的给予较高的评价,如清代学者钱曾说:“此书详整有法,篇次精允,军家之要典也。”(《读书敏求记》)当然,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如它一方面重人事、舍鬼神,强调“敌情不可求之于星辰,不可求之于神鬼,不可求之于卜筮”(《行人篇》)一方面又辑录了大量阴阳占卜之类的内容,这些内容虽然是古代军中客观存在的东西,但毕竟是非科学的;在一些篇章中,如《鉴人篇》等杂有许多唯心主义的糟粕。我们阅读该书时应该注意鉴别和批判。
  《太白阴经》始以抄本流传,现存最早的抄本是明汲古阁抄本,清代又有多种抄本,如清初抄本、清内府抄本、平津馆影宋抄本等。清嘉庆以后,被《墨海金壶》、《守山阁丛书》、《半亩园丛书》等多种丛书收录,刊印行世。以上均为十卷本,另外还有《四库全书》八卷本存世。
天一阁藏《钦定四库全书·提要》
  《太白阴经》八卷(浙江范懋柱家本)
  唐·李筌撰。筌里籍未详,惟《集仙传》称其仕至荆南节度副使、仙州刺史,著《太白阴经》。又《神仙感遇传》曰:“筌有将略,作《太白阴符》十卷,入山访道,不知所终。”《太白阴符》当即此书,传写讹一字也。考《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皆云:《太白阴经》十卷。而此本止八卷,疑非完帙,然核其篇目,始于天地、阴阳、险阻,终于杂占,首尾完具,又似无所阙佚,殆后人传写有所合并,故卷数不同欤!兵家者流,大抵以权谋相尚;儒家者流,又往往持论迂阔、讳言军旅。盖两失之。筌此书先言“主有道德”,后言“国有富强”,内外兼修,可谓持平之论。其人终于一郡,其术亦未有所试。不比孙、吴、穰苴、李靖诸人,以将略表见于后世。然杜佑《通典·兵类》取通论二家,一则《李靖兵法》,一即此经。其《攻城具》篇,则取为《攻城具》、《守城具》篇、《筑城》篇、《凿濠》篇、《弩台》篇、《烽燧台》篇、《马铺土河》篇、《游奕地听》篇,则取为《守拒法》。《水攻具》篇,则取为《水战具》。《济水具》篇,则取为《军行渡水》。《火攻具》篇、《火战具》篇,则取为《火兵》。《井泉》篇,则取为《识水泉》。《宴娱音乐》篇,则取为《声感人》。是佑之采用此书与李靖之书无异,其必有以取之矣。靖之兵法,宋时已残阙舛讹。阮逸所传又乱以伪,本筌此经至今犹存,惟篇首《阴阳总序》及《天地无阴阳》篇有录无书,不知佚于何时。今则无从校补矣。
《太白阴经跋》
(招文张氏刻《太白阴经》十卷跋,称从影宋抄本录出较)
  《四库全书》本多二卷,与唐、宋《艺文志》合。首有李筌自序,序后有内侍高班品赵承信等列衔五行,与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所称本合。惟少御书祗候臣钱承颢勘一行,或传写失去。壬辰夏,偶得旧抄本六卷,以之互校。卷三《将军篇》张刻仅存其目,卷五《搜山烧草》、《前茅后殿》、《衅鼓》、《屯田》、《人粮马料》、《军资》、《宴设音乐》等七篇,则并其目而佚之,其卷六阵图竟有大不类者,更以《通典》所引《太白阴经》校之。合于旧抄者,十之七八;合于张刻者,十之一二。张刻多以意改窜,证以旧抄本,痕迹宛然。然则所谓影宋云云者,犹在真膺之间也。惜旧抄阙末四卷,无从校补。今定前六卷主,旧抄本七八卷主。
  文澜阁本仍参合异同于下,惟九十两卷,则仍依张刻付梓云。

  庚子长夏。金山·钱熙祚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九九易学网 ( 冀ICP备2022006500号 )

GMT+8, 2024-5-3 09: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