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回复: 1

让一个众生与佛、法、僧结缘,即是你能做到的最佳善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2 09: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想说的是,我们真的需要有这种觉知,我们真的需要鼓励有孩子的母亲生起这种觉知,而不是担心“因为这两个孩子,我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十万遍大礼拜?”

我们需要提起这种觉知:这个母亲可以把孩子带到佛像面前一下下,那一刻就是做出了贡献。

因为你让一种习惯产生,让一介凡夫或说一个有情与证悟者之间产生一种业缘或亲切感,那也可以是一种完美的修持!我们需要提倡这种觉知。

我谈的不是文化,从来没有任何文化或法门说凡是做母亲的都得把孩子带到佛像前十万次,从来没有。但我想说的是,那也可以是一种完美的修持。

在我忘记前,我必须告诉你们:请大家务必多生孩子,尤其是那些佛教徒。佛教的家庭计划定义必须改变,我认为至少要生三个。

其实这和其他那些教法内容无关,这只是我个人的请求。实际上,养育孩子比有个健全、幸福、永远快乐的家庭更加重要,这是我非常急切想要告诉大家的。

当然,能有个美满家庭会很棒,愿你拥有。但我认为我们需要孩子。拜托,请努力。因为如果你是个大乘佛法的追随者,你就是在和这个人、这个众生结缘。



即使这个孩子永远不成为佛教徒也没关系,因为你结下的缘已经起作用了。也许我记错了,但是这个故事的情境应该没错,好像是马鸣菩萨,他在很多很多辈子前是个穷人。

好像是斯瓦扬布纳这个佛塔的塔顶挂着一个铃,铃舌卡住了,而这个穷人因为单纯地想要听到铃声,于是把铃修好。

由于斯瓦扬布纳非常神圣,里面有佛陀舍利,因此很多很多生世后,他成为伟大的马鸣菩萨,是唯一写下佛陀传记的作者。

还有,世亲有时会朗读《般若波罗蜜多经》,当他念诵时,旁边有只鸽子只是因为听到了《般若波罗蜜多经》的声音。

来世就变成了帕巴·罗卓·滇巴——我不记得他的梵文名,叫马提什么的——他成为《般若波罗蜜多经》非常重要的阐释者。

所以,让一个众生与佛、法、僧结缘,即是你能做到的最佳善举。但我不是说你就应该强迫孩子成为佛教徒之类的,不是这样。

他们是否成为佛教徒无所谓,而是要让他们和三宝结缘。因为和三宝结缘,基本上就是和实相结缘。



当月称被问到“应该向什么样的人教导空性”时,他可从未说过要向从哈佛或普林斯顿毕业的人教导空性,他从未说要向聪明的人教导空性,从来没这么说过。

他说,应该向那些一听到“空性”这个词就热泪盈眶和起鸡皮疙瘩的人讲说空性,应该对这样的人教导空性。而这些眼泪和鸡皮疙瘩是从何而来?是因为你过去曾经结过缘。

我不是在否定所有文化性的修法,当然我们应该保留它们。我要说的是,我们应该增进这样的觉知,就是其实有很多很多种修法的方式。

所以,如果有七个孩子,棒极了!你不会缺乏修法的机会,其实从很多方面来说,你会有更多的修行机会。相较于一个不用工作、身无重任、不用养家糊口、不用煮饭、不用洗衣的僧人。

如果一个有五个孩子、要养家餬口、要换尿布等等的母亲是更好的修行人,我们不该感到惊讶。这并不是诗意的讲法,这是事实。

我认识很多僧人,要是我偷走他们的苹果手机,他们会疯掉。我还认识一些在纽约、北京、旧金山的人,他们有很好的工作,像是身为某某银行、某某公司的执行长。

但是如果我跟他们说“现在停下一切,去修行”,二十四小时之内他们就会打包好行李出发。比起那些丢了苹果手机就抓狂的僧人,我更加赞叹他们。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09: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部分的时间
我们都在想延续好的东西
或者想在未来用更好的替代它
或者我们沉湎于过去
忆念着曾经快乐的时光
讽刺的是
我们事实上并未曾真正珍惜过
我们所怀旧的那个经验
因为我们正于恐惧中
忙着攀执于期望

— —
回复 我顶 我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九九易学网 ( 冀ICP备2022006500号 )

GMT+8, 2025-4-25 22: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