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成为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55|回复: 1

超级月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1 11: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年“超级月亮”观测时间观测时间  3月20日凌晨,2011年最圆最大月亮将出现在夜空中,只要天气晴朗,我国各地都可观赏到这轮满月。
  由于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轨道呈椭圆状,因此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并不恒定,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4万公里,最近约35.6万公里,最远约40.6万公里。距离不一样,公众眼中的月亮也就有了大小之分。
  我国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根据天文精确推算,3月20日2时10分,地球运行到月亮和太阳之间,此时月亮恰好“直面”太阳,它将太阳的光全部反射给地球,故呈现“最圆”;3时许,月亮运行到距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上,此时月球离地球约35.6万公里,这比月球离地球的最远距离要近5万多公里,因而从地球上看去,月亮比平时要大一些。“其实最大和最小的圆月,人眼是难以分辨的。” 
  3月18日傍晚,在洛杉矶亨廷顿海滩上空,一轮明月刚刚升起,在摄影镜头中,一架客机恰好与月亮擦肩而过。 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消息说,3月19日,月球将到达19年来距离地球最近位置,它与地球的距离仅有35万多公里,从地球上观看,月球比远地点时面积增大14%,亮度增加30%,号称“超级月亮”。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作为2011年最大最圆月,自然不能错过观赏,但赵之珩强调说,公众赏月没有必要刻意追求20日凌晨的“最大最圆”月,19日晚就可欣赏。届时,只要天气晴好,一轮圆月就会如约现身夜空,珠圆玉润,晶莹剔透。如果赶上多云的天气,会有云朵从圆月边上掠过,形成“彩云追月”的美丽画面,异常浪漫。








  公众用肉眼细观月亮,可以看到月亮表面有些地方较明亮,有些地方较暗淡。这明暗交错的图案,给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有条件的公众如果借助天文望远镜,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环形山,还可以找到虹湾地区,这是2013年我国“嫦娥三号”探月卫星的降落地点。
  每经历14次圆缺(即天文学中的14个“朔望月”,合413.4天),月亮就会达到一次最大最圆的“圆满”状态。[1]? 观察现象?  ? 19日晚月亮运行到近19年来离地球最近的距离,届时月地距离仅有35万多公里,当天又恰逢月圆之夜,因此从地球上看去,当晚的圆月要比平时大一些。[2]? 超级月亮的概念  所谓超级月亮,通俗地说是指月球距离地球较近距离的状态,一般仅仅指出现在近地点时刻的月亮。“超级月亮”的出现是由月亮运行的轨道决定的。和很多天体的运行轨道一样,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相对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月球在绕地公转时,与地球的距离并非固定不变的。
  月球轨道上距离地球最近的那点我们称为“近地点”,反之则是“远地点”。月球每绕地球旋转一圈,都会经过一次近地点一次远地点。据测量,月球位于近地点时,距离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6.3万千米,而位于远地点时,平均距离为40.6万千米,两者相差达到10.41%。所以,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月亮位于近地点的时候比它在远地点时要大出不少。在今年3月19日,月亮与地球的距离只有35.7万千米,比近地点的平均距离还要近1.84%。[3]所以看起来就会更大一些。
      近地点的月亮和远地点的月亮
月球绕地球转时,其运行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因此月球跟地球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化,人们看到的月亮大小也会有所不同。当月亮运行到近地点时,此时月亮离地球最近,人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是当次周期最大、最亮。由于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同时地月系统又是一个多天体影响的复杂系统,这个朔望月(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最短有效时间)和下个朔望月轨道必然就有所变化,在若干朔望月的近地点当中,也必有那么一个是比较贴近地球表面的,而有可见成为所谓的“超级月亮”。
  从以往的天文资料来看,有记录的“超级月亮”出现时间似乎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而评判超级月亮的地月距离标准却不那么好把握,没有所谓的临界距离,似乎只能根据以往的说法执行“判例法”。而这个裁定权往往在有影响力的媒体,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和炒作性。“超级月亮”的概念“太模糊”,一点儿也不‘亮’。
编辑本段2011超级月亮 谣言谣言  2011年3月19日,月球将到达19年来距离地球最近位置。网友说,当天月球最近点跟地球表面相距仅35万多公里,让它看起来异常巨大。月球的引力增大将会使得地球的板块受到影响,从而诱发大规模的地震、火山、海啸等自然灾害。日本发生的9.0级强烈地震就是这次“超级月亮”作用的结果。民众因此而议论纷纷,争鸣不休。 网友谣言与日本大地震有关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附近发生了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有网友把这些灾难和“超级月亮”扯到了一起。
  对此,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前任台长、著名天文学家赵君亮研究员13日接受采访时说:“地月之间的距离远近确实会影响地球潮汐,但地震是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日本大地震引起了海啸,与所谓的‘超级月亮’没有任何关联。”
  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以每秒1.02公里的速度,在稍扁的椭圆形轨道上绕地球公转,离地球最近时(近地点)约363300公里,最远时(远地点)约405500公里。每个月,月球都会经过“近地点”和“远地点”。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佘山站科普主管、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秘书长汤海明介绍说,北京时间3月20日3时08分,月球到达“近地点”,地月之间距离约为356575公里。
  “处于近地点的满月,肉眼看起来和平常的满月没有什么两样。”汤海明说,“一些网友认为今年3月19日的地月距离是19年来最小值,其实并不准确。因为2005年1月10日和2008年12月12日的地月距离,分别约为356570公里和356566公里,均比今年的小。”[4]
  网友们汇总:1955年、1974年、1992年和2005年出现“超级月亮”时,都没什么好事,发生过飓风、海啸等极端气候现象。2011年3月8日,河南周口市太康县、扶沟县、西华县交界处发生4.3级地震。3月10日,云南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
  国内外不少专家否定了“超级月亮”是“灾难预兆”的说法。
  李德范称,“超级月亮”的确会带来万有引力的增强。“但地震、海啸等灾难和超级月亮的关系并没有科学依据。”
  国际射电天文学中心的专家彼得·惠勒表示,“即便发生火山和地震,也是因为地球自身的原因。地月之间的距离变近只会影响潮汐”。
  不会带来灾难,但不代表“超级月亮”会来得悄无声息。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萧耐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天,地球受到月球的引潮力最大,这样大的引潮力必定会引起天气变化。[5]
  那么,潮汐力量以地心引力为核心,将俩磁极以向心力拉伸,与地球板块位移无直接联系。 “灾难说”  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8日报道,2011年3月19日是月球自1992年以来距离地球最近的一天,网络上许多人疯传届时月球会给地球带来地震、火山喷发之类的极端天气,但科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3月19日,月球近地点这天,月球离地球的距离只有221567英里(约35.6万公里)。有些网民警告称,由于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太近了”,这样的“超级月亮”可能会破坏地球的气候形态,甚至将会引发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在此前1955年、1974年、1992年和2005年都曾出现过超级月亮,但是并未给人类带来好运,反而极端气候事件层出不穷。
  “灾难说”的依据是,此前“超级月亮”发生的年份,如1955年,1974年,1992年和2005年都发生过极端气候事件。1974年圣诞节的“崔西”飓风,曾让澳大利亚达尔文市变成一片废墟。2005年1月“超级月亮”日前两周,印尼大海啸造成数十万人死亡;2011年3月11日在距离超级月亮仅有8天时,日本发生了9.0级大地震。
  有一个事实需要注意,灾难说的群体至少可分为两种,一是天启灾难说,弥漫着宿命论色彩;一是对潜在可能性的焦虑,可能过分夸大了。 “自因说”  一些科学家则认为,超级月亮和地震以及火山喷发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即便有火山和地震发生也是因为地球自身的原因。地月之间的距离变近只会影响潮汐。
  针对这种种猜测,国际射电天文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Radio Astronomy)的科学家彼特-惠勒(Pete Wheeler )表示看待任何有关即将发生的天启灾难,都要持怀疑的态度。他说:“‘超级月亮’不会带来地震或火山爆发,只会让地球出现比平常更低的低潮位或更高的高潮位,没什么值得激动的。[6]……届时将不会因此发生地震或火山爆发,除非那是原本就会发生的。”
  澳洲业余天文学家勒内克(David Reneke)也持相同看法。他表示总有一些人将超级月亮和地球上一些自然灾害联系在一起,这看起来太荒唐了:阴谋论者总能找到与特定时间扯上关系的天灾,并怪罪超级月亮。[7]他指出,“如果你如此认为的话,那么你可以将地球上的所有自然灾害和彗星、行星的运动以及太阳的活动联系在一起。”
  不过对于月球,天文学家们认为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和研究,毕竟对于地球的这位邻居,人类知道的还是非常有限。虽然早在1969年阿波罗就登陆月球,但是地球上的专家和学者们对月球的研究远不够透彻。[8] “质疑说”  值得注意的是,台北市立天文教育馆研究员葛必扬质疑说,最近国外盛传3月19日月球将以约35万6578公里的距离接近地球是1992年以来最接近的一次的说法不可靠,以实际数据来看,1990年迄今,月地距离依接近程度的排名次序,分别是台湾时间1990年12月2日,月球最接近地球,其次是1993年3月8日(356528.183公里)、1992年1月20日(356549.864公里)、 2008年12月13日(356565.685公里)、2005年1月10日(356569.994公里)、再来才是2011年3月20日(356574.966公里),很明显地,其实1993年3月8日的月球近地点,比1992年更接近。即便排除1990年,今年这次超级月亮,只是排名第五
  而且本次的超级月亮,月球会在台北时间20号凌晨3点09分过近地点。当然英媒数据来源肯定不同于台北,再由于时差原因,近地点时间有变化。台北市立天文馆表示,320的超级月亮,民众顶多可以看到感觉比较大的月亮,而月球会在3月20日凌晨3点09分过近地点,也是今年13次近地点中最接近地球的一次,恰巧凌晨2点10分,是月相逢到「」,也就是满月的时刻,因此我们可以观赏到今年最大的一次满月,月亮的视直径达33角分56角秒。
  看来,用事实说话,比较靠谱。 第四种可能  地震和月球引力到底有没有关系?这是近百年来始终困扰科学家的问题。如今日本防灾科学研究所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终于证实:月球引力影响海水的潮汐,在地壳发生异常变化积蓄大量能量之际,月球引力很可能是地球板块间发生地震的导火索。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著名的美国《科学》杂志。
  海水的自然涨落现象就叫做潮汐。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另一个因素更重要,就是恒星太阳。当月亮到达离地球最近处(近地点)时,朔望大潮就比平时还要更大,这时的大潮被称为近地点朔望大潮。科学家已经就潮汐对地震的影响讨论了很长的时间,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论证过它对全球范围的影响效果。以前只发现在海底或火山附近,地震与潮汐才呈现出比较清楚的联系。研究者发现,地震的发生与断面层潮汐压力呈现高度相关,猛烈的潮汐在浅断面层施加了足够的压力从而会引发地震。当潮汐很大,达到约2~3米时,3/4的地震都会发生,而潮汐越小,引起的地震的可能也越小。
  该文作者伊丽莎白.哥奇兰说:“月球引力影响海潮的潮起潮落,地球本身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也发生变形。猛烈的潮汐在地震的引发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地震发生的时间会因潮汐造成的压力波动而提前或推迟。”该文章另一位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球与空间科学系教授约翰.维大说:“地震起因还是一个谜,而这一理论可以说是其中的一种解释。我们发现海平面高度在数米范围内的改变所产生的力量会显著地影响地震发生的几率,这为我们向彻底了解地震的起因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哥奇兰等人首次 将潮的相位和潮的大小合并计算,并对地震和潮汐压力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采用的计算方法来自于日本地球科学与防灾研究所的地震学家田中。田中从1977年至2000年间全球发生的里氏5.5级以上的板块间地震中,调查了2207次被称为“逆断层型”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等记录,以及与发生地震时月球引力的关系,结果发现:地震发生的时间,与潮汐对断层面的压力有很高的关联性,月球引力作用促使断层错位时,发生地震次数较多。田中认为:“月球的引力只有导致地震发生的地壳发生异常变化的作用力的千分之一左右,但它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它是地震发生的最后助力,相当于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正常天象与自然灾害无关  近些年来,伴随着一些破坏性较强的地震、冰雪灾害、旱灾等的发生,一些迷信的宿命论者将灾害的原因归结为日月食、太阳风暴、流星雨等正常天文现象的发生。这些夸大其词的言论由国外传入国内,经网络、手机短信进一步放大,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除了此次的“超级月亮”外,有关“太阳风暴可能会带来‘世界末日’”的言论也是一个例证。伴随着新一轮太阳活动峰年的到来,近来太阳黑子活动相对频繁起来,并伴有小规模太阳风暴的发生。在美国宇航局发布了“2013年超级太阳风暴可能会袭击地球”的预警后, “太阳风暴将带来‘世界末日’”的言论不胫而走。
  为什么在科学技术已经相对发达的今天,这些谣言还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王思潮分析,关键在于其作出结论的前提中总有部分科学的常识。如强烈的太阳风暴对地球会造成一些影响,19日晚的月亮也确实要比平时看上去大一些。当然,只要公众仔细甄别,这些谣言也是很容易识破的。
  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杜文东分析,影片《2012》公映后,这部灾难片已被当作宣扬“末日说”的载体,一时间关乎“2012年将是世界末日”的言论甚嚣尘上。而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一些人难免对未来产生迷茫之感。此时,将正常天象与自然灾害联系在一起的言论就容易为这部分人所接受。一般人又都有从众心理,听风就是雨,谣言也就越传越开了。
  相关天文学家表示,在古代,由于条件所限,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很多现象不能解释,因而将灾害的原因归结为上天的惩罚或者是日食、流星雨等天象的发生。当时统治阶级则从维护政权的需要出发,进一步宣扬诸如此类的宿命论观点。
  王思潮提醒,尽管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是没有穷尽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如今人类不仅掌握了太阳系内行星、一些彗星的运动规律等,还向太空发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载人航天飞机等。“天象的发生只是正常的天体运动,与自然灾害没有直接的联系。”王思潮强调。 公众科学素养亟待提升  无论是缘于国外的“超级月亮”说,还是近期的“碘盐危机”,所引发的猜度与恐慌都令人深思。这也不禁让人想到过去的一年多里,那些备受关注的类似事件:从“吃绿豆能治百病”的张悟本神话,到道长李一的“盖世神功”,从媒体炒作“地球遭遇千年极寒”,到网络盛传“世界末日将来临”……面对其中一些明显的科学谬误,很多人不加质疑地相信、追捧、盲从,个别媒体不加选择地跟进、扩大、炒作。有关专家认为,类似的以讹传讹、谣言四起,屡屡引发公众情绪的集体失控,是公众焦虑感和缺乏安全感的一次集体释放,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缺失的一种表现,但根子还在于国人科学素养、文明素养的缺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熊澄宇认为,在中国这种社会制度和环境下,国人普遍有比较强的外界信息依赖性,而不是依靠个人决策作出独立的行为判断,也就是常说的“从众”和“跟风”。虽然不能简单地批评民众缺乏基础性的科学素养,但不可否认,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心理素养都是我国国民素质中的短板,因此人们在信息面前往往失去判断能力,比较容易听信谣言。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到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这个数字意味着,每100人中,仅不到4人具备基本公民科学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很大。“要避免谣传引发的集体恐慌,除了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让信息透明外,最重要还是要公众具有相当的科学素养,才能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盲从。”熊澄宇说。有关专家认为,除了加强科普教育,还需要注重培育国民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精神。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殷飞说,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中国教育长期以来对学生独立思考强调不足,孩子的想象力被“标准答案”绑架,缺乏大胆创新的意识。在基础教育阶段养成了“人云亦云”的思考方式,很难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纠正过来。因此,未来教育应在“去标准化”方面下工夫,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知和体悟学习材料,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
编辑本段2011超级月亮 流言破解真相  关于此次“超级月亮”引发极端天气乃至大灾难的说法,英国《每日邮报》在其3月8日的报道中已经进行了批驳。报道援引国际射电天文学中心科学家惠勒(Pete Wheeler)的话称:“不会有地震或是火山喷发,除非它本来就会发生。届时,地球只会经历幅度稍微偏大一点的潮汐,没什么值得兴奋的。”相关流言最初传播并不广,经过媒体的批驳,自然也就渐渐湮没无闻了。然而“超级月亮”却由于中国网民对英国《每日邮报》的断章取义,在中国流传了开来。并且,在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超级月亮”引发超级地震的说法再度抬头。某些相“信2012”的人似乎借着大地震看到了“希望”。其实,这不过是他们的一厢情愿罢了。 “超级月亮”预言来自美国占星师?  “超级月亮”(supermoon)这个术语最初由美国占星师理诺勒(Richard Nolle)发明。诺勒在自己的网站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指出2011年3月19日的满月正处“近日点”上。那天的月亮不仅会比平时的更大、更亮,而且会引发严重的地震、火山或者其它自然灾害。
  这个预言沉寂了一段时间,但随着“超级月亮”的迫近,人们对它的关注越来越高。很多媒体对该预言作出了反应。2011年3月9日,英国《每日邮报》发表文章表示,这次抵达近日点的月亮,只是看起来大一些而已,并不会引起地震和火山爆发。同日,美国一天文科学网站发表了题为“3月19日的‘超级月亮’会引发自然灾害吗?”的文章,驳斥了这则预言。次日,一著名天文学网站发表文章“2011年3月19日,是‘超级月亮’还是‘超级炒作’?”,更尖锐地批驳了这个由占星学家做出的预测。在维基百科英文版的“月球轨道”词条中,甚至也一度加入了对“超级月亮”的批判。
  就当人们发觉辟谣文章比流言文章还要多,逐渐对这则预言渐渐失去兴趣的时候,日本大地震爆发了。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海域发生了9.0级强烈地震,海啸伴随着地震波对日本本州岛东北沿海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流言又重新活跃了起来,不少人认为这则预言应验了,日本的这次地震海啸是“超级月亮”降临的结果。
  于是,当天破解天文流言的排头兵、某科学博客又发表了名为“不,不是‘超级月亮’导致了日本地震”的长篇博文。 更近的月亮对地球影响有多大?  地球上的物体会受到月球引力的影响。根据万有引力公式(万有引力=(GmM)/(r^2)),当月球处在远地点的时候,地球上每1千克的物体会受到3.019×10^-5 牛的引力,月球处在近地点时,这个引力的平均值是3.761×10^-5 牛。而3月19日这一次,“超级月亮”造成的引力是3.903×10^-5 牛。这样的引力对于地球上的物体而言是微乎其微的。对一个成年人来说,这次的“超级月亮”带来的影响只相当于一两根头发的重量。相对而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就大多了,1千克的物体会受到太阳5.737×10^-3牛~6.141×10^-3 牛的引力,是月球引力的100多倍。所以,仅根据地球与月亮的距离来预言地质灾害,而完全不考虑太阳的参数的做法显然是不科学的。而且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每天都是变化的。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与3月19日的“超级月亮”之间相隔8天,而在5天之前的3月6日,月球正处于它的远地点上。事发当天,地月距离大于平均距离,将这次地质灾害归咎于月球引力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地月距离会影响地震发生的频率么?  数据不会说谎,下图是最近30年来每年6.5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次数以及每年月球近地点的最近距离。我们不难发现,在2005年、1993年、1992年和1990年,月球与地球的最近距离比今年的“超级月亮”还要更近些,但这些年份中6.5级以上灾害性地震的数量却并不算突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月球距地球较近,且6.5级以上地震较多的年份中,地震发生的频率与地月距离之间也并不存在固定的联系——虽然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伤痛依然刻骨铭心,但那一年地月距离最近的日子却是12月12日。 “超级月亮”流言破解  “超级月亮”带来超级地震的说法最初肇始自一个美国占星师。这个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地月距离变化带来的引力差异,可能会给地球上带来一些诸如潮汐变化之类的影响,但目前没有任何可靠证据显示,它足以引发地震。从统计数据来看,这两者之间也没有任何关联可循。实际上,虽然一度有些科学家致力于这个领域的研究,但目前国际主流学术界对该方向的研究普遍很不乐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成为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11: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美的月亮!不愿意把这轮明月与“灾难”有任何的牵连。只想静静的欣赏它的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九九易学网 ( 冀ICP备2022006500号 )

GMT+8, 2025-9-6 15: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