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鱼无水,则不可以生;人失足,必不可以步;国失民,亦不可以治。
——北齐•刘昼《刘子•贵农》
2、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
3、民治则国安,民乱则国危。
——汉•贾谊《过秦论》
4、吏知民心则明,明则政平矣;民知吏心则信,信则令行矣。
——宋•李靓《直讲李先生文集》
5、争天下者,必先争人。
——《管子•霸言》
6、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
——《荀子•君道》
7、君子任职则思利民,达则思进贤。
——汉•王符《潜夫论•忠贵》
8、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
——《六韬•发启》
9、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
——《荀子•议兵》
10、视人如伤,恤其勤劳,爱民犹子。
——唐•吴兢《贞观政要•慎终》
11、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汉•刘向《说苑•政理》
12、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
13、爱民如身。
——汉•荀悦《申鉴•杂言上》
14、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
——明•张居正《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
15、善为治者,贵在求民之稳,达民之情,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以为不可者不必强。
——清•王韬《弢园文录外编•重民》
16、“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
17、政必合乎民。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18、居官先厚民风,处事先求大体。
——清•金缨《格言联璧》
19、驭天下者查民情,此安危之机也。
——明•吕坤《呻吟语•御民》
20、民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
——唐•李世民《帝范•崇俭篇》
21、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纲纪。
——《宋史•朱熹传》
22、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
——汉•贾谊《大政上》
23、民者国之先,国君之本。
——唐•李世民《帝范•君体篇》
24、天地之大,黎元为本。
——唐•李世民《晋宣帝总论》
25、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唐•吴兢《贞观政要•论君道》
26、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27、人心不摇,邦本自固。
——《资治通鉴•唐纪》
28、善为国者,顺民之意。
——《战国策•齐策》
29、得民之劳者昌;得民之忧者康。
——宋•崔敦礼《刍言》卷上
30、善为上者不忘其下。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
31、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官府联》
32、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宋•文天祥《即事》
33、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
——宋•林通《省心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