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说敦煌曾经发现过唐宋时代的离婚书,很雅致,男方说:“愿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宫之主。”惹得千载之后的红男绿女们咋舌,古人生活得真浪漫,离婚也不咒骂哭闹,还赠送这么美好的祝愿,真想梦回唐宋。
浑不知那时识字率极低,这种套话看似优美,或许只是当时的标准格式,印好了的,抽出一张,填上姓名就是。更不用说,那些手捏离婚书的妇女,或许一个字都不认识。
反正,我对古代没有什么美好幻想。如果真能发明时间机器,我愿意去,但必须保证想回就能回,而且要配备现代武器,免得死在那。我只想观观光,和那时的文人不想有什么接触,因为以现代文明的眼光来看,他们基本都很让人受不了。比如,涉及到离婚这个话题,就让我想起那时的道德标杆颜真卿。
话说颜真卿被任命为抚州刺史,有一天来了个妇女,递上一份休书,请求判决离婚。颜真卿接过一看,竟不是街口摆摊的退休中学语文教师黄老师代写的,而是一首诗:“当年立志早从师,今日翻成鬓有丝。落托自知求事晚,蹉跎甘道出身迟。金钗任意撩新发,鸾镜从他别画眉。此去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
很显然,诗看不出有什么才华,作者杨志坚,籍籍无名,也证实了这点。因此,女子要求抛弃已经头发花白的穷书生,可谓慧眼独具。但颜真卿很不高兴,他悲愤地挥洒了一段骈四俪六的判决,原文为:
“杨志坚素为儒学,遍览九经。篇咏之间,**可摭。愚妻睹其未遇,遂有离心。王欢之廪既虚,岂遵黄卷;朱叟之妻必去,宁见锦衣。污辱乡间,败伤风俗。若无褒贬,侥幸者多。阿决二十后,任改嫁。杨志坚秀才,赠布帛各二十匹,米二十石,便署随军,仍令远近知悉。”
翻译成白话就是:“杨志坚同学从小就喜欢念书,志向远大,虽然暂时没考上公务员,可是总有希望。可他老婆竟然急不可耐,抛弃良人。伤风败俗,太不要脸。这样的女人,不教训教训,如何了得?给我拖下去打二十大板,准其改嫁。赏给杨志坚同学布绢各二十匹,另加米二十石,授予军中文职,另行嘉奖。”
于是那可怜的女人,就被打得哭爹叫娘,之后才抱着宝贵的休书,一瘸一拐地去了。
我最气愤的倒还不是这个,而是那书上说,这件案子判决一公布,“四远闻之,无不悦服。自是江表妇人,无敢弃其夫者”。闹得当时我们江西的妇女,再也不敢提出离婚,这会毁灭多少妇女的人生?又有多少人会因此郁郁而终?像颜真卿这样的人,你愿意搭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