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0|回复: 4

上清灵宝天尊:五大教在天界之传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6 08: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大教在天界之传真
  上清灵宝天尊 降
  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弃道德而不顾,逞异端而行邪径,上天本抱好生之德,为挽颓风,乃将天道降命于五教圣人,命其下凡设教,所以,天下始有儒、道、释、耶、回五教之设,均以儒为宗,以神为教。
  为期感化人心向善,五教圣人分布于全世界,各以人种而教之,因而诸圣、佛、仙、神乃纷纷负天命而下凡,或设杏坛,以教弟子;或设鸾堂,藉飞鸾,以阐教;或设教堂,以传道,唤醒迷顽之辈,回头是岸。
  五大教均有辉煌之业绩,兹将五大教在天界之幻影,传真于后,以悟世人:
天界传真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08: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儒教
  儒教由 孔丘秉承三皇、五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统,发扬而设教,培育英才,而有吾党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一直传至孟轲。是故,天界有"先师杏坛宫"之设也。
  兹将"天界杏坛宫"传真于后,以悟世人:
先师杏坛宫
  在第七层天,有"先师杏坛宫",此宫乃"至圣宫文华殿"之直属,在和风霭霭,瑞气融融之中,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在杏坛宫之前,有二架玉石牌坊,上悬一匾,书曰:"龙门集英"四大字。左架,题曰:"礼门"。右架,题曰:"义路"。
  进入龙门道旁,有大树千株,齐整笔直,千霄蔽日,人间未有,此树名:"楷模树",惟杏坛有之。
  杏坛宫之宫门高峻,上悬一匾,书曰:"杏坛宫门"四大字。两边,有一联曰:
  万国人心宗泗水。
  千秋师范仰尼山。
  大门两边,接以围墙,其高数千丈,所谓:"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
  杏坛宫分东、西两庑,房舍新洁,净几明窗,比栉相连。内中之人,俱是峨冠博带,章甫逢掖,有伏案作字者,有倚橄吟哦者,有弹琴鼓瑟者,弦诵鼓歌之声,不绝于耳,此皆历朝之名儒也。
  再入几重房舍,则有美华房屋。前舍,乃三千弟子之所居。后舍,乃七十二贤人藏修肆业之所也。
  至最后殿,规模壮丽,檐牙绘藻,丹漆辉煌,台阶九级,上围白玉栏杆,天井亦极其宏敞。殿之当中,立直一匾,上书:"大成殿"三个字。下立一横匾,书曰:"万世师表"四字。两边,有联曰:
  道统溯渊源,由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而传夫子。
  圣功钦作述,在诗书易象春秋礼乐以迄群经。
  此宫殿,乃 至圣先师传"教"之所也。
  两边各有两宫,左边两宫,乃"复圣宫"与"述圣宫"。右边两宫,乃"宗圣宫"与"亚圣宫"也。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08: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道教
  天道之元始,一气化三清,道统降于三皇、五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而传至孔、孟。是故, 老子降生于周朝,在凡间掌教,故有"太上道祖"之称,所以, 孔子曾问礼于老子。
  然则,天道既发源于"玉虚", 元始天尊之十二门人乃秉承道旨,降世宏道,各据仙洞府,炼道度众,而系道统于不坠。其宏道之仙洞,在天界均有其幻影,实非凡眼所能见到也。所胃"天道降于中土",各仙师乃各据仙洞如下:
  广成子:在九仙山,桃源洞。
  赤**:在太华山,云霄洞。
  黄龙真人:在二仙山,麻姑洞。
  惧留孙:在夹龙山,飞云洞。
  太乙真人:在乾元山,金光洞。
  灵宝大法师:在崆峒山,元阳洞。
  文殊广法天尊:在五龙山,云霄洞。
  普贤真人:在九宫山,白鹤洞。
  慈航道人:在普陀山,落伽洞。
  玉鼎真人:在玉泉山,金霞洞。
  道行天尊:在金庭山,玉屋洞。
  清虚道德真君:在青峰山,紫阳洞。
   天既生人,必须养之、育之、教之也。是故,天道降于世,乃由五大教圣人分据东西洋、四大部洲,各以适合人种、风俗而教之,故,各教门之法则有异,但均以 儒为宗,以神为教,因而儒以"仁德"、道以"善良"、释以"慈悲"、耶以"博爱",回以"恻隐"为教之中心,以启发"人心向善"也。
  天道降于中土者,乃因中土开国文明最早,所以,道教乃使中华之文化悠久而不坠者也,天道既降自玉虚,由十二门人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始祖 轩辕黄帝曾问道于 广成子,而得天道之奥,终成正果,白日飞升。自此以还,历代均有得道者,难以枚举,现皆在天界逍遥极乐也。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08: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释教
  释教乃 阿弥陀佛以慈悲为本而设教, 阿弥陀佛本位证于"无极",为发扬释教之光大,乃下凡度 释迦佛,而将宣教之责交与 释迦,释迦佛乃致力度众,以慈悲为本,布施为怀,设立教规,持斋戒杀,劝人勤修"三宝"。
  释迦佛得道在印度,本拟度尽热带地民众,因地理上关系,渐伸延至中土,故在唐朝,有"唐三藏取经"之举,自此以后,释教在中土,亦有相当之地盘也。
  然则,释教以慈悲为本,劝化度众,持斋戒杀为宗旨,并能藉佛经以启悟世人向善。
  奈,佛经均以梵字作成,难以了悟,虽 唐三藏曾翻译数本,但,中土之人少有了悟,故,只在修己,而未能体天普化度众,致使信徒仅知西方极乐,而不知天界尽是极乐之天也。
四、耶教
  耶稣教乃基督教之新派名,由 耶和华主教也,故,其教徒均称 耶和华"上帝",实则 耶和华是耶教之"教主"也。
  因 耶和华负天命,下凡度众,以"博爱"为教之中心,而在西洋发源其教。而普及全球后,因其教徒误解教主之意,划蛇添足,致有门派之别也。实则,五教同源,皆是度化世人向善,作为登天堂之桥梁也。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08: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回教
  回教乃由 穆罕默德负天命下凡而设之教,以"恻隐"为教之教旨,以救世度人、清洁、斋戒、布施等为功德,在公元六二二年六月十九日为纪元之始年,在西洋普度众生,教徒亦甚众。
  总之,回教与耶教均为普化西洋之民众设之教,与儒、道、释三教,合为五教,均为应运,负天命下凡度众之教,均以儒为宗,以神为教,劝人弃恶向善,早登天堂为教之主旨。是故,五教圣人在天堂厘定"五教合一"为"儒宗神教"者也。
  所以,凡五教之教徒,应秉承 教主立教之苦心,信奉教理,修身养性,以仁德心、善良心、慈悲心、博爱心、恻隐心,发挥其至善,则人人均可登天堂,逍遥极乐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九九易学网 ( 冀ICP备2022006500号 )

GMT+8, 2025-5-10 09: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