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體內的白蟻具有不同的類型。它們有一種嚴格的品級制度,每一種類型的白蟻執行一種特定的任務。
工蟻是巢群的建設者,群體中的大部分個體都屬於這個品級。它們負責所有與建築蟻穴和維護蟻穴有關的勞動,同時它們還要伺候兵蟻和王蟻
進食。
兵蟻是巢群的保衛者。幾乎在所有的白蟻群落中都有。它們的數量遠遠少於工蟻,其職責是警衛和戰鬥。其作戰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兵
蟻習慣於防禦戰,用堅硬的頭部堵信洞口。縱然敵人從其它的地方攻入巢穴,從後面把兵蟻的身體吃掉了,塞住洞口的兵蟻也毫不退卻。有的
兵蟻敢於和敵人進行肉搏戰,用其特有的武器——發達的上鄂,緊緊地咬住敵人,寧死都不鬆口。有的兵蟻擅長於運用化學戰,在危急之時,
立即從頭部額腺中射出有毒的化學物質,麻醉敵人,使敵人動彈不得,喪失戰鬥力而乖乖地成為戰俘。
最廳特的是,有些巴西的白蟻能用“爆炸”的方法來對付敵人。這“炸彈”就是白蟻的身體。原來這種白蟻的腹部有個很薄的儲蓄泡,裡面裝
的是一種特別的液體,一旦遇到危險,收縮腹肌,就能從儲蓄泡裡擠出含驅蟲劑出含驅蟲劑的飛沫,把敵人趕跑。
然而,在低等的木白蟻科中,絕大部分種類都沒有工蟻,工蟻的工作由若蟻代替;在高等和白蟻的一些種類中,也有無兵蟻的現象。
養尊處優的蟻王和蟻后是終身伴侶,白蟻只擔負一種責任——產卵,保證它們的種族能夠延續。另
外還有身體較小的次級王蟻和三級王蟻,居於“儲群”地位,準備在蟻王死後繼位。
論國內或國外,很多歷史記載中常將白蟻和螞蟻混為一談,直到現在,螞蟻與白蟻分不清的事亦時有發生。 “白色的螞蟻就是白蟻”,其實並
非如此。雖然白蟻幼蟻及大部分工蟻和兵蟻的身體呈白蟻,但有些種類白蟻的工蟻和兵蟻頭部都帶顏色,如印度白蟻屬Indotermes和須白蟻屬
Hospitalitermes都為褐色。而且,有翅成蟲多數都有顏色,有的黃色,如黃翅大白蟻;有的黑色,如黑翅土白蟻。因此,色澤不能作為區別白
蟻與螞蟻的依據。
白蟻與螞蟻的混淆是有一定原因的。在外形上,它們都是體形很小的多型性昆蟲,都營社群性生活,且都有搏鬥的習性;而在分類系統上,白
蟻與螞蟻相差很遠,它們間的主要區別如:
1、白蟻屬等翅目昆蟲,進化系統上比較原始,它和蜚蠊近緣。白蟻觸角念珠狀,有翅成蟲的前後翅形狀、大小及脈相幾乎相同,翅長遠遠超過
身體。螞蟻屬膜翅目昆蟲,進化上比較先進,與蜜蜂、胡蜂等蜂類有較近緣的關係。它的觸角膝狀,有翅成蟲的前翅大於後翅。
2、白蟻分飛後回到地面,脫掉翅膀後雌雄配對繁殖,且長期居住在一起,經常交配,“百年偕老”。螞蟻在飛行中交配,且交配後不久雄蟲死
亡,壽命很短
3、白蟻的工蟻、兵蟻大多呈淡白色或灰白蟻,其胸腹間交接部分寬度差異不大。螞蟻多數為黃色、褐色、黑色或橘紅色,其胸腹間呈明顯細腰
狀。 4、白蟻屬不完全變態,由卵到成蟲經過幼蟻或若蟻期、無蛹期。螞蟻屬完全變態昆蟲,由卵到成蟲經過幼蟲期和蛹期。
5、白蟻的工蟻和兵蟻畏光,大多數種類眼退化,宜蘭民宿除有翅繁殖外,生命活動隱蔽,活動和取
食時有蟻路或泥被掩護。螞蟻不畏光,除少數種類外,活動時一般不築路。
6、白蟻的食料主要是木材和含纖維素的物質,除極少數種類外,一般無貯糧習性。螞蟻食性很廣,有肉食性或雜食性,有貯糧習性。
台灣乳白蟻巢是以森質纖維為主和一些土質、砂粒、白蟻排泄物及白蟻分泌的唾液粘合而成的蜂窩狀或片狀的結構。蟻巢常見為橢圓形,但往
往因受環境條件限制可能出現各種不規則的形狀:木牆裙內的蟻巢通常為長扁形;木天花上方的蟻巢似酥皮麵包狀;在下水溝蓋下方的蟻巢為
蜂巢狀;樹基部的蟻巢大多為欖核形。幼年蟻巢,巢體秀小,甚至無巢,當年分飛脫翅配對的雌雄繁殖蟻只在一個小洞穴內生活,卵及若蟻不
多,未形成巢。 2-3年的幼齡屬體,通常能看到由白蟻的排泄物積聚成類似蟻巢的物體,卵及若蟻較多。隨後,白蟻通過覓食活動尋找適合營
巢的地方建立居所。通常台灣乳白蟻成年巢的直徑約為30-40CM,大的可達1M以上,有主、副巢之分,一個主巢有時可分出多個副巢。主、副巢
之間的白蟻經常來回走動。白蟻的主巢與副巢是可轉換的,白蟻在覓食與活動過程中,發現一副巢對其群體的發展更有利,便會將副巢轉為主
巢,而放棄原來的主巢。台灣乳白蟻的蟻巢以木質纖維為主,其吸水性能良好,經曬乾後可燃燒。
主巢與副巢的主要區別是,主巢內有蟻王、蟻后及其居信的“王宮”,蟻后也在此產卵,“王宮”由較堅硬的泥質做成,近半月形,周邊有孔
口便於白蟻出入;主巢內有蟻卵及若蟻。副巢無“王宮”,如由主巢轉為副巢者,“王宮”被廢棄;無蟻卵和若蟻。
蟻巢是白蟻的大本營,其活動通常以巢為中心,找到了蟻巢就能殺滅白蟻,這是白蟻防治研究者的共識。幼年蟻巢的白蟻活動範圍很窄,而成
年蟻巢可到離巢100多米的地方活動覓食,因此,“有白蟻的地方不一定是蟻巢,但有蟻必有巢”。由於現場的情況千差萬別,必須認真、細緻
的尋找才能發現蟻巢,在室外樹木營巢的白蟻可到室內覓食;在室內的白蟻又可到樓上覓食;其它樓層各戶之間,若某信戶發現白蟻,相鄰上
下、左右、前後的住戶都可能遭受白蟻的侵害,白蟻的活動與覓食是無邊界的。白蟻的活動雖然是隱蔽的,但其取食、活動、繁衍等一系列行
為也會暴露出某些特徵,而根據台灣乳白蟻巢位的外露特徵可找到蟻巢。
一、溫度
白蟻是喜溫性的昆蟲,氣溫是影響白蟻分佈的主要因素,所以白蟻都分佈在赤道兩側,越近赤道白蟻種類越多,密度越大,生活方式也越複雜
。
據測試,台灣乳白蟻的最適氣溫為25-30攝氏度,最低致死溫度是-3攝氏度,經7天后全部死亡;-1攝氏度,9天全部死亡;1攝氏度,14天死亡
;4攝氏度, 28天死亡;8攝氏度,34天90%以上死亡;宜蘭民宿而10攝氏度時,經一個半月80%
還正常生活,僅有少部分死亡或不正常,所以台灣乳白蟻具有較寬的溫度適應能力。
二、水分和濕度
群體發達的白蟻種類,需要專六的水分供應,維持群體的水分和濕度需要。白蟻蟲體含水量約79%,台灣乳白蟻巢體含水量佔30%-37%,平均33%
。台灣乳白蟻群體有專門通往源的吸水線(吸水蟻路),通過吸水線來保證自身和巢體對水分的需求,這是毫無異議的事實。
堤壩上生活的黑翅土白蟻為了獲得其巢群所需的水分,必須有蟻路通到水源,堤壩上比較近水源的地方是迎水坡的水庫水,堤壩內浸潤線和反
濾體的自由水,所以堤壩白蟻都會築蟻路到這些水源豐富的地方取水。
三、白蟻與空氣
白蟻是生活在半封閉的巢穴系統中的群體生物,在黑暗的巢穴系統中自成一體,有人戲稱它為“黑暗中的居民”。這個巢穴系統要與外界發生
聯繫,並通過各種方式來獲得空氣中的氧秘,而把群體呼吸作用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到巢外。白蟻巢穴系統的特點是二氧化碳含量特別高,
比空氣的二氧化碳含量高數十倍到上百倍。四、白蟻與光線
白蟻長期在營巢內隱蔽生活,就多數個體而言是畏光的。然而,白蟻群體的擴散、發展,卻離不開光的
環境,有翅成蟲飛離群體時都有趨光習性。台灣乳白蟻、黑翅土白蟻常在傍晚分群,飛離群體的有翅成蟲具很強的趨光性;黃翅大白蟻在凌晨
,月光明亮時進行。 、所有的有翅成蟲都明發育完善的單眼和復眼,和其它許多昆蟲一樣,對光有強烈的正反應——趨光性。因此,白蟻有翅
成蟲飛離舊群體,建立新群體,光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五、白蟻與土壤
除木棲性白蟻與土壤不直接發生任何關係外,土木棲白蟻和土棲性白蟻跟土壤的關係都極為密切,特別土棲性白蟻,無土不成巢,離開土就生
存不了,土棲性白蟻對土壤有嚴格的選擇。土壤也是土木棲白蟻的蟻巢、蟻路的主要成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