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3|回复: 6

乐羊子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3 07: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给书柜放樟脑丸 不小心掉了本很老的文言文参考书 翻到了这个初中语文教材里面的故事

想起以前看过的文章就顺便转了点别人的东西给大家欣赏下哈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参考译文

河南乐羊子的妻子,已经不知道原来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

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吃讨来的食物,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出拜师求学去了。

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

这期间,有一次邻家所养的鸡误闯入乐羊子的园中,婆婆偷偷抓来杀了做菜吃。到吃饭时,乐羊子妻却对着那盘鸡流泪,不吃饭。婆婆感到奇怪,问她原因,乐羊子妻说:“我是难过家里太穷,饭桌上吃的竟然是别人家的鸡。”婆婆听了(大感惭愧),就把鸡丢弃不食。

后来有盗贼想侵犯乐羊子的妻子,就先劫持其婆姑(婆婆,丈夫母亲)。妻子听到后,拿着刀跑出来,盗贼说:“你放下刀依从我,就保全你们的性命,如果不从我,我就杀了你婆婆。”妻子仰天叹息,举起刀子就刎颈(割脖子)自杀了。盗贼也没有杀她婆婆(就逃跑了)。太守知道了这件事后,抓捕那盗贼,就赐给乐羊妻子丝绸布帛,为她举行丧礼,赐予“贞义”的称号。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07: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典型的“……者……也”句式,河南是当时的郡,还真就在现在的河南地界内。当初秦始皇设立郡县制,觉得便于管理。结果刘邦建汉之后分封异姓功臣为七国,同姓子弟为九国,还有一百来个侯国,以示自己不是吃饱了就骂厨子的主儿,后来有“文景之治”“七国之乱”,大汉王朝正好借坡下驴的把封国再次拆分,到了被吹嘘成雄才大略无所不能的汉武帝时代,大汉王朝已经再次回到了郡县时代,白折腾了一阵子。

本文的女主角“乐羊子之妻”,别说闺名,连姓都没能留下;倒是夫以妻贵,让后人都知道曾有乐羊子这么一个读书人。乐羊子小伙儿应该也不错,老实本分而且听话,说他曾经在路上捡到了一“饼”金子,这个“饼”在教科书里一般都泛泛的翻译成“块”或者“锭”,“饼”作为金子的标配单位怕是得到汉武帝时期,他虽然没下过乡支过边,但却喜好把金子都弄成大饼子形状,正圆形的,称麟趾金,意思是像麒麟的脚趾头,而椭圆形,底下凹进去,中空的,则叫马蹄金。有关乐羊子的故事发生在春秋,金子像饼怕是在战国时候的楚国才有,而且是方的饼,因此把“饼”理解为当时的计量单位也说得过去。

走路捡到了金子,自然心里要美一下,乐羊子就乐颠颠拿着这块金子回到家,往老婆手里一递,当时把老婆吓出一身冷汗:“我说你这个败家老爷们儿,咱家虽然上有老下没小,咱俩还是双下岗,日子确实困难点,可你也不能去抢银行啊?”乐羊子就乐了,说我哪有那胆儿啊?这是我捡的。

他老婆一听这话,脸上更难看了,说:“我虽然没怎么读过书,但是也听说过孔圣人当初赶路经过盗泉的时候,虽然十分口渴,但是因为不喜欢‘盗泉’中的‘盗’,觉得与‘盗’有这种联系,实在违背自己的原则,辱没了自己的节操,就不在泉中取水喝;而那年齐国闹饥荒的时候,有个叫黔敖的大夫就在路边设了一粥摊儿,想做点好事儿,还得让大家都知道他的好,就这边让家丁盛着粥发着馒头,那边比比划划吆喝着让灾民过来吃,远远看见有个哥们儿瘦骨嶙峋的,眼瞅着再不吃点啥就不行了,黔敖一抻脖子,朝那哥们儿喊:‘Come on!快来吃!’结果人家慢慢从黔敖身边经过的时候,抬了抬眼皮,说我就是因为没接受这些呼三喝四的吃食,才变成现在这样儿的。说话的工夫脚底下都没停,黔敖一听就愣住了,觉得自己做点好事就想让别人都丢掉尊严,这到底是行善啊,还是在作恶啊,于是赶忙拿着馒头捧着粥,三步两步追上去赔不是,但最后那哥们儿也没有吃,在黔敖目力所及之处,终于倒下死了。”


说到这里,乐羊子妻停下来顿了顿,咽了口吐沫。因为这段台词实在是太长了,如果列出来作为叙述文字还差不多,其实乐羊子妻的话在原文里就两句: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要说那个盗泉,还真是确有其处,据说在山东泗水县的东北边,曾经有一群无产阶级革命者在此盘踞,并占用了这个泉水,要说革命家们如果革输了就被叫做草寇流匪,一旦赢了,就是领袖舵手。为什么孔夫子不喜欢‘盗泉’呢?这与孔子的一个朋友柳下季有关,柳下季不如柳下惠有名,这点连搜狗拼音都知道,不信你打字试试。而柳下季和柳下惠是划等号的,因为他们是同一个人,“柳下”也并不是姓,只有三寸高的倭人才动不动弄个“山口”“松下”“井上”“渡边”之类的当姓,他是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代“柳下”是他的食邑,“惠”是谥号,因为他的字又叫“季”,所以也称“柳下季”他曾做过鲁国大夫,后来归隐山林,他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坐怀不乱,这跟乐羊子妻或者盗泉就没啥关系了。说这个品行高洁的哥哥偏有一打家劫舍的弟弟——盗跖,夫子对于这个不成器的小伙自然没啥好印象,虽然盗亦有道,但是他终究是“盗”,所以还是敬而远之,连清澈的饮用水也因此受到了牵累,当时没能入圣人之口,也断了后人财路,否则现在当地的职能部门可以把泉眼周围修葺一新或者索性挖一个新水坑,旁边立上牌子,注明“孔子解渴处”,同时提供合影留念或者灌装泉水等有偿服务。

与“盗泉”,“嗟来之食”类似的还有一个同时代的曾子,那也是孔夫子的高足啊,说他曾有一次坐车出行,因为得穿过一条巷子,他无意得知这条巷子的名字叫“胜母”,觉得这有悖礼法,就让车夫冒着罚款200元得危险赶紧掉头,绕道而行。这相比是大家所不知道的,一般人耳熟能详的就是曾子为了在儿子面前保持说话算数的正面形象,把猪杀了。


广告插播完毕,乐羊子妻也休息的差不多了,于是继续张口说:“有这么多人做榜样,你居然还对意外之财起私心。这块金子你要是因为贪欲留下了,消费了,用完了也就没了;可是你的品格这辈子就被玷污了,德行这辈子算是没了,你自己心里衡量衡量哪头轻哪头重吧?”结果,“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把金子还往僻静的道路上一放,自己寻访贤师求学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07: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过了一年,乐羊子回来了,他老婆就问:“哎?你咋回来了?学成啦?拿毕业证我看看,职称证上岗证啥的都发了没?”乐羊子登时脸通红,嘟嘟囔囔的:“学习太没意思了,我……我实在学不下去了。”他媳妇一听这话,起身到厨房就拎了把刀,冲着乐羊子就过来了,乐羊子吓出一身冷汗,寻思着:唉呀妈呀,今天可完犊子了,因为我不好好学习,媳妇这是要宰了我呀!正想着呢,人家走到织布机边上停住了,张口说了一番话,解释起来终究少了掷地有声的感觉,所以……看原文吧:“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乐羊子妻的这种做法与孟子的妈有一拼,区别在于,孟子他妈是真剪断了,这和需要说服的对象有关,小孩子,视觉震撼终究要强过语言冲击,因此不真剪他还以为他妈吓唬他呢,换上懂事儿的老爷们儿就不用这么麻烦,做个架势,即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又没糟害东西。乐羊子听了,惭愧不已,匆匆告别了家人,回去找老师继续深造,这一走就是七年。

七年之中,表现全凭个人觉悟, 哪像现在,俩人久别重逢,烛光晚宴,温馨浪漫;四目相对,深情款款。迫不及待行周公之礼去啦。


“回来啦?”
“啊……回来啦。”

“路上还顺利吧?”
“啊……是啊,挺顺利的。”

“不是说礼拜一就到家吗?咋周末才回来呢?”
“啊……临时有点事……耽误了……”

“你是坐动车回来的吧?”
“啊……是啊,是动车……”

“擦!我就知道你TM的肯定出轨啦!”

“…………”以下场面过于血腥,因此省略一万两千三百四十五字。


在课本里,这个故事就完了,想表达的主旋律是想说贤妻胜过家中宝啊,还是想说老爷们儿都应该乖乖听话啊,抑或是好好读书,还是拾金不昧,这就不得而知了。这里只能说,这个故事只讲了一半,像无数历史真相一样,最有价值的压轴戏往往被有意识的腰斩。这也已经让我们很知足了,毕竟腰斩总好过篡改。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07: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一半的故事就是接续着“遂七年不返”,男主角就此谢幕,往后没他啥事了。再出场的,是男主角的妈,也就是乐羊子妻的婆婆。

说曾经邻居有一只鸡早间锻炼的时候跑乐羊子家的院儿里来了,乐羊子的妈看在眼里,顿时脑海中浮现出了烤鸡炸鸡清炖鸡盐焗鸡道口烧鸡德州扒鸡等众多诱人景象,于是以惊人的速度“盗杀而食之”,午餐十分,婆婆得意洋洋的掀开大瓦盆,一股热气之后,显出香喷喷的一只炖母鸡,汤上面一层黄澄澄的油,再漂着数点香菜末……写的我都饿了。

乐羊子妻一下子明白邻居为啥一上午都敲着盆满村儿喊“阿黄”“阿黄”的了。要说乐羊子妻,不愧是个智慧女性,人家也不吱声,就开始对着瓦盆噼里啪啦掉眼泪,婆婆心里琢磨着:看给我家媳妇幸福的,吃一只鸡就感动成这样。于是夹起来一个鸡大腿往媳妇的碗里一放:“乖,吃吧,爱吃娘明天还去偷。”这么一说乐羊子妻哭的更伤心了,婆婆一见,赶忙问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啊?乐羊子妻就说:“我实在是觉得对不住您,没有把您伺候好,让您跟着过这种穷日子,以至于家里的饭桌上得摆着偷别人家的肉解馋。”婆婆一听,心里那个难受啊,真比连吃了两只烤鸭三个猪肘子还难受,连忙起身,端着那盆香喷喷就倒到外边去了。至于婆婆在“偷鸡事件”之后有没有什么不良反应,这倒是没见描述,有也不要紧,《聊斋》里有篇《骂鸭》,已经详细告知了偷吃别人家禽引起突发急**的救治处理方法。


这个小段落里,起码我们能看出,乐羊子妻肯定不会是富二代,要是有卓文君那家底儿,她和婆婆也不会过的那么困窘。


如果乐羊子妻的故事就此完结,也许是件好事,因为人物形象虽然不那么闪闪发光,但总算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可惜故事的gaocao比较悲壮。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这是乐羊子妻再次拎起实名制的菜刀冲出来的情景,但这次不是吓唬人,而是玩真的;乐羊子妻不光才能出众,相貌想必也算非凡,否则倒贴都不好找市场。盗匪为了劫色,先制住了她的婆婆,并且喊话说:“你已经被包围了,限你一分钟内放下武器出来投降!否则我就宰了你老婆婆。”乐羊子妻心里就琢磨着:这匪徒的IQ咋就这么低,我这不是就在外面站着呢嘛,还让我从哪儿出来啊?要是扔下武器吧?婆婆就得救了,我就完了;要是不扔呢?婆婆就完了,我就……估计最后也完了。与其这样,不如我现在就完了,没准婆婆还能得救。

于是,乐羊子妻长叹一声,然后……………………

要说那个盗,凶恶是凶恶,邪气是邪气,但是道德底线还是远比现在高的,被乐羊子妻的节烈震撼的不行,于是放了老太太,自顾自逃命去了,这事要搁现在,老太太即使不被当成泄愤的对象,就算作为唯一的目击证人,也得去黄泉路上追儿媳妇去了。

综合乐羊子妻这几件事,可以说她是一个视节操比死都要重要的奇女子,即使有饿死的危险也不会把捡来的钱据为己有,最后还是为了守节赴死。范晔把她的故事记述在《后汉书·列女传》中,也是名至实归。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07: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也算是一个悲情人物,他祖籍在河南淅川,自西晋永嘉之乱后移居山阴(今浙江绍兴)。范晔生在著名的士族家庭,先祖们都算是著作等身,因此他范晔自小便以读书多、文章好盛名远播。

在他十七岁的时候,州刺史就聘请他做主簿,但人家没赴任,因为范晔和他老爸都是刘裕的超级粉丝,就像现在美利坚的驴象之争。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这一年,范晔到刘裕五儿子刘义恭的府下做了幕僚,此后十余年,范晔四平八稳的走在仕途上,春风得意。太得意了,就会不拘小节导致摔跟头,在宋文帝元嘉九年(公元432年)的那年冬天,刘裕的四儿子,扬州刺史彭城王刘义康的母亲王太妃去世,范晔也随着以前的同僚去帮忙料理丧事,这王太妃跟他非亲非故的,他当然就难受不起来,不会装哭你倒是也忍住别乐呀,偏偏在临下葬的头一天晚上,范晔和他的弟弟范广渊在值班的时候找朋友一起躲在屋里喝酒,喝的迷迷糊糊的时候,范晔就打开窗子一边听那边守灵的唱挽歌,一边估计还跟着嚎了几嗓子,这事激怒了刘义康,也得罪了宋文帝。范晔于是“左迁宣城太守”,治所在现在的安徽宣城。

中华历史上,往往文人不得志的时候最容易出佳作,范晔也不例外,于是才有上起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讫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囊括东汉一代一百九十六年历史的《后汉书》传世。《后汉书》在体例上与《史记》、《汉书》相仿,但在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并有《党锢》、《宦官》、《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和《列女》七个类传。《烈女传》共著录16人,乐羊子妻便是其中之一。

元嘉二十一年(公元444年),刘义康的几位心腹筹划政变,范晔经不住劝说也加入了进来,并以刘义康的名义起草檄文,不久事情败露,范晔这个倒霉蛋儿被革命警惕性高的人民群众指证为逆谋的主犯,第二年十二月被杀,时年四十八岁。这时候,《后汉书》已经完成了十纪,八十列传。跟他一起被杀的,还有他的三个儿子。他的子侄中,有个范缜以标新立异的非主流思想闻名,算是给后世奠定了与天斗与地斗都其乐无穷的理论基础。


《后汉书》的文笔优美,在范晔之前,据说有十部记述东汉历史的书,《后汉书》横空出世之后,除了晋人袁宏的《后汉纪》保存下来以外,其余的都被淘汰出局。唐高宗的太子李贤曾为《后汉书》的纪传部分做注。其史学及文学价值可见一斑。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07: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时期有叫乐羊的人吗?有的。《史记》、《战国策》等书都记载了这个人,他是战国时期魏文侯的大将,是著名军事家乐毅的先祖,但此乐羊和“乐羊子妻”中的乐羊子并非一人,“乐羊子妻”中的乐羊子是东汉人。其夫乐羊子后来成就如何,《后汉书》未作交代。

《东周列国志》里提到过一个中山国人乐羊,后来在魏国被相国翟璜举荐为将军,带兵攻打中山国,中山国君一怒之下杀了乐羊的儿子乐舒,加上花椒大料炖成了一锅红烧肉送给乐羊,乐羊吃下那锅肉之后大败中山国,国君自缢。

春秋战国那个年代臣子为了向大王表忠而割舍亲情的例子不少,吴起也是为了官职里连老婆都宰,但往往这样的表忠法是得不到长久的信任的,因此乐羊吃儿子的代价就是得到了魏文侯赏赐的灵寿(今河北平山)那个地方作为封邑。

毕竟,连自己的儿子都不去怜惜,怎么可能怜惜天下人呢?自己儿子的肉都能吃得下,还有谁的肉吃不下呢?

这个乐羊与本文的男主角乐羊子不知道是不是一个人。

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希望不是。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07: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乐羊子妻》

昨天睡前无事,翻出一本初中一年级语文课本,随手翻看,竟发现遗忘的东西太多了,很多东西现在再看,居然很有收获。
只是翻到《乐羊子妻》的时候,看后很有感触,那个时代的女子居然有此等操守,很令人敬佩!但同时,我又极不以为然。如果是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其结果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羊子在村口路上捡到十块钱,把它带回家交给他老婆,结果他老婆看后很生气,于是给她这个不争气的男人做思想工作,“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人家志士渴了,如果矿泉水的不是名牌,都不喝,一点品牌意识都没有;人家仁人饿了,别人叫他吃饭他都不吃,非要人家请了又请,让到上席才去吃,一点架子都没有。末了你拾上几块钱还拿回家来,沾沾自喜,羞死人了。

   羊子羞愧异常,闷闷地出了村口,本想把钱给扔了,但又想,捡钱不对,但钱本身没有过错,于是买一瓶二锅头,找了个僻静处把它干掉。酒酣之际他想,看来和妻子没什么共同语言,还得出去讨个功名寻个出路才行,于是羊子收拾收拾行装,偷偷揣上自己的私房钱,一咬牙就到省城自费上了北大青鸟学习计算机。

    一年后,羊子略有小成,拿到了计算机程序设计师的资格证书,并学会了电脑及外设的维修知识。羊子很高兴,想想家里还有一个老婆呢,再怎么着也该回去看看,回去和老婆在小县城开个打字复印部,在家乡发展发展也不错的。于是回到了家。老婆一见他回来,又没开车又没马仔陪同,于是问他干什么回来了,羊子回答:“没什么,想你了就回来了”。

羊子老婆“噌”地拿过织布机上的刀,对准羊子说道:“你看人家王老五,出去一年,回家时开着一辆桑塔纳,虽然不是宝马奔驰什么的,可也显得有出息,人家挣了大把的钱,衣锦还乡来了;你再看看周家的那个周二蛋,人家机关混了没几年,那也是每次回家车接车送,自打他当了哪个局的局长后,车就换了好几辆,经常有吃不完的整羊悄悄地往外扔。你倒说说你,你是怎么弄的?什么都没混出个名堂,还大白天就腆着个脸就回来了,也不怕人家看着羞的慌,今天你也别多说,你要继续出去挣钱讨功名,咱们还是夫妻,我继续跟你,如果你还是老样子,咱们就像这织布机上的丝一样,一刀两断!人家干什么,都知道吃苦,不功成名就决不半途而废,你看你,一天都不知道你在干什么!”。羊子心灰意冷,“得,本想回到家跟老婆亲热亲热,结果还被老婆拿刀指着臭骂一通”。

    羊子于是重新回到省城,白手起家,经过奋斗努力,他创办的那家公司七年后成功上市。

    羊总自从公司上市后,本想接他的糟糠之妻一同来打点公司,但想想,也就做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九九易学网 ( 冀ICP备2022006500号 )

GMT+8, 2025-5-2 02: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