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回复: 0

圆瑛大师论大慈悲与救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4 09: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格力琼寺 于 2023-11-24 09:58 编辑

圆瑛大师说,佛教的大慈悲精神就是不分界限,不问亲疏,与人之乐,拔人之苦。

那么,怎样才能产生大慈悲呢?圆瑛大师认为就是要去除贪嗔痴慢之心,此为立身之根本。

圆瑛大师就不贪、不嗔、不慢进行了详细地论述。


(一)不贪

圆瑛大师认为,世人多贪心不足,但往往会弄得身败名裂。所以,我们要戒贪。

圆瑛大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第一,不贪非义之财。圆瑛大师认为:“财虽人人所爱,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义所当得者得之,义所不当得者,就是黄金盈前,不敢妄取;若使窃取强取,都为非义;此喜得金,彼苦失金,即非慈悲心”。

也就是说,圆瑛大师认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可取不义之财,更不可窃取或强取。因为这样会此得彼失,从而引起矛盾与冲突。
第二,不贪非礼之色。圆瑛大师认为:“色虽人人所爱,然一夫一妻,世法所许。夫妻之外,他人妻女,他所守护,断断不可有非礼之举动”。圆瑛大师认为,夫妻之外的他人妻女,为他人守护,不可贪取。无论是“言词调戏,引诱成奸”;还是“强暴行为,压迫从事”,这些都是“令人失节受玷”,都会带来极大的风险。实际上,贪非礼之色,小则会引发冲突或刑事案件,大的会引起民族、宗教甚至国家之间的冲突或战争。
第三,不贪虚荣之名。圆瑛大师认为:“名虽人人所爱,然求名不如求实。倘无实行可录,纵得虚名,其名不足贵;若有实行,在军中勤劳服务,必为长安同侣所共爱敬,虽然名位不高,其实际之资格,已轶驾虚名者之上。”圆瑛大师的意思就是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从长久来讲,老实人实际上不会吃亏。


(二)不嗔

圆瑛大师认为“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即嗔的破力极其强大。什么是功德林呢?

圆瑛大师说:“吾人之心,犹如一片大地,起一念善心,心地上即植一株功德树;起种种善心,即植许多功德树,树多成林,名为功德林",功德林实际就是我们长养的善心。

但是,如果“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嗔火便能烧去功德林”。因此,“嗔心不除,即失慈悲心”。嗔,在诸多烦恼中是风险最高,破坏力最强,后果无法估计的烦恼。

日常生活中,一个平时本分慈悲的人,可能因为一时的激愤,做出极端的事件。不仅会毁掉别人,而且也会毁灭自己。因此,嗔极具风险性与破坏性。所以,圆瑛大师认为,不嗔即是一种大慈悲精神,不仅可以救渡他人,而且可以救渡自己。


(三)不慢

圆瑛大师将慢心略分为几种:第一单慢,即“资格不及我者,对他则起慢心,看他不起”。第二过慢,即“资格与相等者,亦起慢心,自高轻人”。第三慢过慢,即资格超胜我者,亦起慢心,反以为犹不若已”。

除上之外,还有我慢、邪慢、增上慢、下劣易知足慢。圆瑛大师认为“这些不善心,皆当断除”。圆瑛大师认为“倘在上者常敬其下,自然人心悦服,其下定能拥戴。上爱下敬,相习成风,则慢心全袪,一团之众,犹如水乳和合,而保民护国之勋业,何难建树呢!” 慢心虽然不如贪心或嗔心那样破坏力明显,但是,长此以往,上下不睦,左右不和,则民族与国家必然会没有凝聚力,从而处于巨大的内耗之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九九易学网 ( 冀ICP备2022006500号 )

GMT+8, 2024-6-2 17: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