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如果真能热起来,应该是好事,但重要的是它怎么个热法。恢复国学的种种努力之所以正当,是因为人们的国学知识太欠缺,对传统文化欠债太多。国学在教育、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和它应有的地位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就此而言,建立国学院、编写教材读本、提倡少儿读经,都是必要而有益的举措,这方面活动再多一些,声势再浩大一些,都是正常的、应当的。
不过,凡事应有度。娱乐过头是恶搞,商业化运作过滥是物化,“国学”毕竟还是一门需要潜心研究的学问,没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功夫,是无法换来真正的学术繁荣的。国学不需要柴米油盐的世俗热闹,不需要哗众取宠似的虚火旺盛,不需要“超女”、“好男儿”般的甚嚣尘上,它要的只是踏实行事。如同人们所说的,国学不仅仅是一个堆积在经典文字中的存在,它更应是一个安放国人心灵的无形之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它更应该成为这个虚浮粗俗时代,我们民族难能可贵的“精神药膳”。 |
|